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一句名言:"人,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诗意地栖息,就是在生活里到处都能感受到生命的美与快乐,这是一种多么美好的生存状态.可作为体育教师,我自问:学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在本应充满魅力的体育课堂间栖息行走,他们快乐吗?我为什么不花点心思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些呢?在以后的日子里,我特别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这种快乐的享受,发现让学生绽放笑脸,让课堂充满笑声其实也并不难,也许只要我们能在教学中关注一些细节,并能巧妙处理的话,往往就能让快乐驻进课堂.  相似文献   

2.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有幸聆听了数学特级教师魏洁老师的一节观摩课《9加几》。魏老师为我们演绎了在数学课堂上如何结合数学知识学习进行思维训练,让学生学有兴趣的数学、有信心的数学、有思维成就的数学。片断一:以生为师,促思维成长师:看老师在黑板上怎么操作的,把你看到的说出来,而且能提一个数学问题。听懂了吗?生:盒子里有9个苹果,盒子外有4个苹果,一共有13个苹果。师:有意见吗?生:我觉得他算得很好,借  相似文献   

3.
我常常与老师们一起研究课堂上的教学问题,而且有很多机会一起观察各种课堂上的教学过程。每当大家在观察、研究完一节课后,都会有一次震动、一次激动、一次感动、一次冲动的体验。当然,更给大家带来一种反思:如果是我上这节课,我会想到这些问题吗?我能上得这么精彩吗?我的课也  相似文献   

4.
《数一数》是小学数学学习的第一课,第一课的数学课堂承载着学生的很多好奇与期待:数学是什么?数学学什么?怎么学数学?……作为老师的我们,在学习新课标、研究新教材后,再次走进一年级的课堂,也多了很多思考:我的课堂体现课改新要求了吗?真正体现出以学生为本了吗?怎样才能既上出一年级的特点,又能对学生以后的数学学  相似文献   

5.
“孩子们,你们的数学生活过得好吗?”我曾无数次地问自己,但都没有得到确切的答案。然而最近我却清清楚楚、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孩子们的数学生活过得并不好,甚至是一塌糊涂!请看以下几个教学片段(采撷于全国小学数学名特教师的课堂实录中。)“”和“△”有规律吗?课堂上,教师在引导二年级的孩子找规律。同学们兴趣高昂,非常投入!最后是一道记忆闯关题:师(出示):你能记住吗?(师隐去图形)生:能记住!一面红的,一面黄的,一面红的,一面黄的……师:你们为什么能记得这么快?生:因为它们有规律呀!师:那么你知道第10面、第95面旗是什么颜色吗?生:知道,…  相似文献   

6.
于洪青 《成才之路》2012,(14):70-70
正从教十余年来,我一直不懈地探索,追求数学课堂的生命活力。但每次回顾自己的课堂教学,总觉得课堂活力不足,呆板有余,师生之间缺乏一种真正的互动和交流,教学效果也不甚理想。我在迷惘中不断反复思考:如何点燃学生的激情,激发学生的潜能,让课堂"活"起来呢?为此,我在讲授初一新课改教材《能追上小明吗》一课时,大胆地进行了以下尝试。  相似文献   

7.
高效课堂,简单地说就是用最经济的手段获取最大的课堂效益,让学生的思维、个性得到充分发挥,它已成为目前课堂教学最为关注的话题。作为一线教师,我经常反思我的数学课堂:我的教学浪费学生的时间了吗?我的教学是学生所需要的吗?我的教学让学生学会学习了吗?  相似文献   

8.
先声夺人。我在讲《一次大型的泥石流》时,首先就发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目前世界上百米赛跑的冠军成绩是多少吗?”学生一听这个,马上就来了兴趣,同时心里又在犯嘀咕,这跟泥石流有什么关系呢?紧接着,我趁热打铁,问:“你们知道泥石流的最大流速是多少吗?”最后再把这两种速度作比较,学生对泥石流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这种借用悬念、先尝后买的方法,不仅能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而且能使课堂立刻生动活跃起来。曲径通幽。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中的林冲是一个思想矛盾、性格复杂的人物,为了更好地把握林冲性格,一方面可从人物的语言、行…  相似文献   

9.
时下“构建高效课堂模式,打造高效课堂”的口号响彻整个教坛,各地各校纷纷绞尽脑汁、想方设法,硬要构建出一套“有特色”的“高效课堂模式”.对此,我颇为困惑:高效课堂一定要讲究什么模式吗?有一种“模式”适合每一册每一课课文吗?用同一种模式真能成就高效课堂吗?  相似文献   

10.
孙巧贤 《辅导员》2015,(6):47-48
时下“构建高效课堂模式,打造高效课堂”的口号响彻整个教坛,各地各校纷纷绞尽脑汁、想方设法,硬要构建出一套“有特色”的“高效课堂模式”。对此,我颇为困惑:高效课堂一定要讲究什么模式吗?有一种“模式”适合每一册每一课课文吗?用同一种模式真能成就高效课堂吗?直到吉春亚老师来给我们进行阅读教学《高效课堂实施策略》的培训后,这个困扰我多时的问题得以解决。培训讲座中,吉老师在介绍各地  相似文献   

11.
<正>学习皮亚杰教学理论的时候,我的数学教学尚在迷茫之中。我思索着我的数学课堂应该呈现怎样的状态,思索着我到底要传授给学生什么,思索着该如何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如今,在皮亚杰的教学理论里,我为所有的问题找到了答案。数学教什么?一言以蔽之,教的不应是知识,而是思维。记得以前读《西方文化中的数学》一书,明白数学是认识世界的工具,与其说是知识,不如说是智慧。数学是思维、是方法,而不  相似文献   

12.
笔者一贯喜欢进课堂听课,特别是没有经过刻意雕琢的正常状态下的原生态的课。前一段时间笔者有幸聆听了于永正老师执教的《第一次抱母亲》一课,真是极大的享受,叹为听止!在听后的好长时间里,我都抑制不住听课的那种激动与兴奋,总想与人分享这种激动与幸福。也许这就是本文产生的原因吧?时隔好久,我竟然找不到恰切的词语来形容于老师的课。于老师的课给我的所有感觉在我的脑海里汇聚成了这样的概念: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豪华落尽见真纯。它使我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语文课,也使我懂得了该怎样上语文课。“能看见吗?”“能看见吗”是于老师板…  相似文献   

13.
一 如果可以选择,我绝对不会选择唐彩云当我妈. 你见过这样神经兮兮的老妈吗?趁儿子不注意的时候,将书包的角落翻个遍,若翻到信封或者日记本,就兴奋得像得到了世界上最珍贵的宝贝一般.她用着自以为聪明的伎俩一次次地窥视着我的世界,想要找到我“早恋”的蛛丝马迹. 你见过这样爱美的老妈吗?冬天里总是把我烧的水用光,洗了头又洗了脸,再拿着廉价的雪花膏在脸上仔细地涂抹半天.而后骑着三轮车,顶着大风去市场卖水果.面对我的不满,她挥挥手说:“你这么年轻,用什么热水?水龙头里自来水多得是.”  相似文献   

14.
我们说好的     
这就是二中的教室吗?看上去比九中的教室大一点、亮堂一点、气派一点。我站在门口欣喜地往里探头探脑,一时不敢进去。都是些陌生的同学,他们能接受我这个转学生吗?我能跟他们愉快相处吗?  相似文献   

15.
<正>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整个地球。"这让我想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我们在课堂上,不是非常努力地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维活动,让学生得出思维之果吗?那么,如果能挖掘出教材的"支点",就一定能巧妙撬动学生的思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挖掘教材的板块支点——领航板块学习如,"数与代数"是整个小学数学教材的主体,把握好"数与代数"的教学,无疑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树立了一根擎天柱。面对此板  相似文献   

16.
对于我们今天课堂中的合作小组,大都是老师人为地按照“优、良、差”异质分组,这样的合作,不能不引发疑问:学生能感觉到合作的意义吗?老师人为地异质分组,学生从心底里接纳学习伙伴了吗?他们相处得愉快吗?怎样才能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意义以及合作需要主动寻求伙伴呢?在今年新接的一年级班里,我遵循“合作需要主动,合作才能成功”的原则做了实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温柔的给予     
温柔,你体尝过吗?你给予过吗? 温柔,神奇而又简单。它坚强有力,与美丽共存。是温柔把我带进了另一个世界, 这个世界,是茫无涯际的,是广袤的,是绿草如茵的……在这个世界里,温柔告诉我:阳光是一种语言,与月光一样皎洁;奋起直追是一朵透着淡淡清香的玫瑰,握着它就能拥抱智慧的火花;助人为乐是心与心的交流, 是一杯香茗……  相似文献   

18.
施银燕 《人民教育》2005,(19):30-31
“我会用计算器吗?”如果不是听了华应龙老师这节课,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我一定和刚上课的学生一样地毫不犹豫和不以为然:“当然会!”作为一个学了13年数学,教了14年数学,整天免不了和数与计算打交道的数学老师,能不会用计算器么?然而,40分钟之后,我却不安了:我不知道计算器还有科学型与普通型之分,能算得上“会”吗?遇上混合运算,我只会一步一步地把计算器算得的得数记下,面对计算器上的M+、M R键视而不见,能算“会”吗……我唯一感到的便是我的无知。我想,走出课堂的学生一定也和我一样,对手中的计算器会怀有更多的好奇和探究的冲动,因为…  相似文献   

19.
身边的天使     
孩子们站成了一排,他们马上要从上帝那里到尘世中去生活了。其中一个孩子问上帝:"我现在就要被派往世界了吗?可是我这么小,又没有什么力量,在那个复杂的世界里我能生存下去吗?"  相似文献   

20.
假期里,91届学生聚会,主持人当众考我:“杨老师,您能认出我是谁吗?”我朗声大笑:“我怎么会认不出你?说实话,工作以来我上得最开心、最满意的一堂课,不是参赛获奖的课,不是领导检查的课,不是外出演示的课,而是那年给你们上的一节随堂课《驿路梨花》.那节课上,就是你这个好奇的小个子,三次在我预设要问的地方主动举手追问:‘小茅屋的主人到底是谁?’问的时间恰到好处,问得课堂悬念、高潮迭起,让我至今回想起来,都是满满的温馨和感动.”怎么能忘记呢?快乐的课堂,是这般诗意的享受;诗意的课堂,是这般享受的快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