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喧哗与骚动》小说文本从章节题名到人物意识流动无不展现了福克纳小说创作中独特的时间意识和时间哲学。小说中的人物被时间化,而时间则同时在人物的意识中被主体化。时间是整部小说的主题,它体现了福克纳对时间以及现代人生活的深刻理解,时间构成了人的实体或存在。  相似文献   

2.
福克纳通过《喧哗与骚动》的创作展示了其独特的时间意识与时间哲学。其小说从章节题名到人物意识无不是福克纳独特时间观的具象性表现。福克纳的时间观是二相时间观——过去与现在,而非常识的三位时间观.即过去一现在一未来;在时间与空间之关系上,则体现为空间上的暂时悬搁与此时的趺落;在人物行动上则是无限期的延异与沉潜于既往;在事相呈象上则是以实为虚、化实为虚。  相似文献   

3.
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以时间为主线,从一定意义上讲,实现了人物时间化以及时间主体化。文章立足于梅洛-庞蒂所主张的时间—主体间性哲学,对福克纳《喧哗与骚动》一书中的人物时间意识以及时间观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喧哗与骚动》是福克纳所有小说中被评论最多的一部。它之所以能成为评论家们关注的焦点,主要是因为该小说的非凡艺术成就。他对时间的精心处理在《喧哗与骚动》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使该小说成为一部少见的关于时间的小说。它对时间的独特处理不仅有利于塑造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而且也深化了作品的思想内蕴。  相似文献   

5.
《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的死亡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威廉.福克纳的小说常以其特殊的时间观为架构。在他的第一篇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中,福克纳采用死亡这一手段重新建立并阐释了时间观。通过对爱米丽父亲之死、荷默之死以及爱米丽之死进行解读,可发现福克纳的死亡哲学以及它与其时间观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该文以福克纳的代表作《喧哗与骚动》为文本,结合柏格森的“直觉主义”与“心理时间观”,和弗洛伊德的意识理论,对作品中所体现的时间观加以阐述。主要以作品情节的展开形式为研究对象,将康普生家族作为没落的南方庄园主的边缘心态进行详尽剖析,从时间观这一角度再现了文本深刻的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空间形式理论对福克纳的小说《喧哗与骚动》进行空间性解读,认为福克纳主要通过多层次的时序倒置、空间分割、并置和透过各种意象凝固时间等方法对小说进行了空间化的处理,将自己的时间哲学融入到了小说的空间结构中。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空间形式理论对福克纳的小说<喧哗与骚动>进行空间性解读,认为福克纳主要通过多层次的时序倒置、空间分割、并置和透过各种意象凝固时间等方法对小说进行了空间化的处理,将自己的时间哲学融入到了小说的空间结构中.  相似文献   

9.
张茹 《文教资料》2009,(35):15-17
福克纳在小说形式和技巧的创新方面成果丰硕,本文对其代表作《喧哗与骚动》进行结构分析,从叙事时间入手,解读其文本四部分之间在时序、频率与时距上的变换过程,探讨福克纳叙事技巧对主题蕴含和读者审美体验方面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福克纳在其代表作《喧哗与骚动》中,突破物理时间的束缚,通过多层次的时序倒置、意识流及多角度的叙述手法,揭露美国南方贵族衰败的景象。结合柏格森的"心理时间"理论,本文主要分析该小说中时间的处理方式及小说中人物的时间意识及时间价值观,并探讨时间在小说中的象征意义,从而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时间观,理解这部小说的深刻含义。  相似文献   

11.
李洱是一个对细节极为敏感的作家,对细节的张扬造就了李洱小说独特的时间景观。论文通过文本细读,从不需要向故事时间复原的碎片时间、叙述时间上强烈的节奏感以及文本所呈现出来的涡卷图案的叙述线条三个方面,论证了时间在李洱小说中所具有的修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史铁生的“写作之夜”体现了他从关注外部世界到关注内部世界的的转变。“写作之夜”源于史铁生对时间的独特把握,他在现实生活中遭遇痛苦,因而突破自然时间的限制,进入到意识时间之中。意识时间才是史铁生的真正时间,它总被自然时间所遮蔽。“写作之夜”正是意识时间的文学还原。  相似文献   

13.
余华的先锋小说集中体现着他的时间意识,他用错乱的时序构造人性的真实,以时间作为叙述节奏推动情节发展,同时也用时空交错的方式提升文本的叙事魅力等。余华用自己独特的时间意识实现了对传统时间观念的颠覆,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小说形式的革新与试验,使先锋小说攀登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相似文献   

14.
徐南鹏的诗歌中流消着强烈的时间意识,这种时间意识呈露了他的生命轨迹,并显现了他对自我的探寻、对永恒的向往以及对存在本质与死亡的拷问。  相似文献   

15.
茅盾先生是雄踞文坛的一代小说巨匠。现以他二三十年代中长篇小说为例,主要从两个方面分析其创作特色:1选择具有时代性的主题;2精细的心理描写。  相似文献   

16.
陈维崧的怀旧,吊古词代表着两种不同的表达时间意识的方式,或者说两类不同的建构时间意象的语言手段。不少研究者倾向于从陈维崧所遭遇的历史动荡和生活变故亦即其独特的生平经历出发分析这一类作品。而在事实上,这一类作品承载着词人作为一个正统丈人的道德想象和追求。也可以说,是词人的这一文化心理而并非其人生经历从根本上影响着其词创作的时间意识的表达。  相似文献   

17.
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以其善于运用心理分析的方法剖析世人心灵而扬名于世,他笔下的人物往往因某种时间因素的驱使而激情澎湃以致出现心灵的变异.从时间契合的视角探析他的中短篇小说,可以感受其对心灵变异的准确把握与细腻敏感的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18.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时间意象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莎士比亚的一百五十四首十四行诗中,鲜明的意象层出不穷,其中以"时间"意象最为突出。在莎翁笔下,时间是"暴君("tyrant),是"傻瓜("fool)。尽管时间具有客观的不可违背性,莎士比亚还是提出了用他的艺术之美来与时间相抗衡。通过对其十四行诗中的意象进行分析,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莎士比亚十四行诗。  相似文献   

19.
赵元任早年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西方测度时间体系和线性时间观念,促进了国人对西方现代时间观的理解,有利于西学的传播和中国近代社会的革新。同时,赵元任分析了时间的主、客观性质,对绝对时间观发表了独到的见解,并将时间作为新时代重要的价值标准引入了中国伦理。他的时间观对中国时间观的嬗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中国科学和哲学的近代化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四五十年代赵树理曾被用以命名其所置身的文艺时代和文艺方向。本文从赵树理的文学特质和内在分歧入手,试图重新发现其创作如何支持了四五十年代文学的自我想象,又如何被这种时代文艺的整体想象遮蔽了赵树理文艺内在的复杂性与矛盾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