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推进,语文教学提倡多层次、多角度地解读文本,不同视角的文本解读拓宽了语文教师的视野,为语文教育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然而,很多课堂教学中也出现了教师根据自身经验随意化、主观化解读文本的倾向,给实际的语文教学带来更大的问题。问题是,在“课堂教学”这一特殊语境中的文本解读是否应该有其限度?如果有,这一限度到底在哪里?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无论是教学怎样的课文,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之前的解读文本将对教学效率的提高起极大的作用。但笔者通过对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的观察得知,某些教师在教学描写革命领袖文本时常出现“零解读现象”,即在不解读文本的情况下就进课堂,从而导致很多学生毫无收获出课堂。本文就“零解读现象”出现的成因以及预防措施展开粗略的思考,目的在于提升教师解读文本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文本解读”是语文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也是上好阅读课的基本保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认识到了文本解读的重要性,不少教师在文本解读方面也花费了不少精力,但课堂教学效果并不是很好。究其原因,恐怕还是因为没能正确把握文本解读的“度”,没能正确处理好教师、学生、文本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以下是对一些过度解读文本现象的透视,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文本解读是教师最重要的基本功之一。教师解读文本应坚持一个原则,那就是文本解读始终应该是“儿童的”。本文试以《林冲棒打洪教头》为例,谈谈文本解读如何“从儿童出发,为了儿童发展”。  相似文献   

5.
新课标主张“创设综合性学习情境,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倡导“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为课堂教学注入了生机和活力。然而,很多课堂教学呈现出一些不恰当的做法,特别是类似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以下简称《永》)的教学,由于课文大量用典,以典言志,寄寓深远,同时还存在着一个与之并行的复杂的隐性背景系统,因而课堂教学往往出现浅表化倾向,随意化、主观化地解读文本现象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6.
林永春 《现代语文》2008,(11):24-26
文本解读与拓展延伸是时下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的时髦用语,对于培养阅读能力,开拓学生视野,活跃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具有其他任何活动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文本解读与文本拓展成了一线教师指导课堂教学的基本观念。但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常常不能自觉运用,弄得“非语文”、“泛语文”等“游离文本”现象比比皆是。  相似文献   

7.
无论是什么样式的文章,都是由内容和形式两部分有机组合而成的。从理论上来说,课堂教学也应该是内容和结构双管齐下。但是,如今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却存在着一种“重内容、轻结构”的奇怪现象,更多关注的是文本的内容,课堂教学的主要精力都用于文本内容的解读和分析,抠得很细但也很死;而对于文本的结构和思路,关注不够,甚至“置之不理”。我们将之称为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去结构化”现象。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个人的文本解读一定要有深度,但课堂上教师必须把握好“有深度”的“度”,使课堂上的文本解读“适度”地深入.只有符合学生解读视域的解读才是真正的“有深度”的文本解读.“依靠问题引领,把思维引向深入”“简化教学形式,让语文回归本真”“把准引导力度,让智慧及时开启”与“转换问题视角,使解读视域变得开阔”,是课堂教学实践中四种行之有效的将文本解读推向“适度”深入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9.
对语文文本正确的分析与解读.是上好一堂语文课的前提。没有正确合理的解读.教师的课堂教学就会失去“着力点”。解读文本的目的在于回答教什么的问题。由于教学内容包括课程内容、教材内容和课堂教学内容三个方面,因此我们可以从这三个方面对文本进行解读。下面笔者就以《送元二使安西》一课为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无论是教学怎样的课文,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之前的解读文本将时教学效率的提高起极大的作用.但笔者通过对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的观察得知,某些教师在教学描写革命领袖文本时常出现"零解读现象",即在不解读文本的情况下就进课堂,从而导致很多学生毫无收获出课堂.本文就"零解读现象"出现的成因以及预防措施展开粗略的思考,目的在于提升教师解读文本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新课标认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这样的对话中,教材文本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信息源”,但是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文本这个重要的对话依据却常常处于“空缺”或“半空缺”的位置。原因有多方面,如因为使用多媒体而侵蚀了学生对文本发挥想象的空间.如因为教师本身的解读方法单~而使得在课堂教学中出现了肢解、曲解、误解文本的现象,等等。  相似文献   

12.
文本解读是有效教学设计的前提和基础如果有效教学设计是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那么,可以说文本解读就是大树的“根”,教师深入解读文本,教学设计这棵大树才能枝繁叶茂,才能使课堂教学焕发无限光彩  相似文献   

13.
钟静 《现代语文》2009,(9):102-103
不少教师上课总结出余秋雨《道士塔》中主要情感是“恨”。引经据典分析“恨”,据说是忠实于文本的解读。根据多年上课经验,又翻阅了余秋雨作品集,笔者认为如果忠实于文本,《道士塔》情感最主要应该是“苦”。  相似文献   

14.
正如何在学生与文本解读之间架设桥梁?在《小学语文文本解读》一书中,作者闫学说,文本解读要着眼于课堂教学的实际操作,要做"教学解读"。教学解读就是为教学而解读,要求教师在做文本解读时不仅要眼中有文本,更要心中有学生。《小学语文文本解读》选取了现行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各类典型文本,  相似文献   

15.
所谓“适度解读”就是阅读教学过程中要以叙事文本为依据,站在作者的时代立场上去理解领会作者表达的主题。适度解读的度,除了作者留给我们的文本,教学过程中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同样一篇《邓稼先》在初中和在高中阶段解读时的“度”自然是不一样的。那么课堂教学中,教师该如何有效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做到适度解读呢?  相似文献   

16.
有人说。文本解读有多精彩。课堂教学就会有多精彩。的确。文本把握的正确与否,直接决定着教师课堂教学的成败。因此.上好语文课的第一步应该是全面地解读文本.正确地把握文本,深入地理解文本。而其中最重要的是:蹲下身子.站在孩子的角度解读文本,与孩子一路同行。  相似文献   

17.
朱烨斐 《语文天地》2014,(10):30-31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往往会牵涉到这样的问题,文本解读不透,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听得云里雾里,最终学生对文本的认识不过是一些概念性的认知,所记下的也就是黑板上教师的部分板书罢了。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将文本读深、读透,关键是要从教学中的主体——学生这个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发问,为学生提供需要的信息,在互动中共同升华对文本的认知,提升其解读文本的思考力、创新力和应变力。下面笔者就结合具体课堂教学实践,简单谈谈高中语文课堂文本教学应如何提升“三力”。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了阅读互动的三维结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什么是“文本”呢?语文阅读教学中所说的“文本”指的就是教材,即语文课文。所以,我认为文本解读是实施有效语文教学的基础。它能体现一位语文老师的基本素养、文学功底。只有准确地解读文本,才可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才可能给学生以正确、高屋见瓴的引领,才可能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9.
1探珠——深入解读文本,锁定课眼 清人刘大抛在《论文偶记》中曾说过:“简为文章尽境。”课堂理应亦是如此,言约意丰、事半功倍应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最高境界。而《轮椅上的霍金》这篇课文,篇幅却十分长。在第一课时笔者该解决什么问题昵?应该确定怎样的教学目标呢?笔者想到“剪裁”。  相似文献   

20.
在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中,“读”是亲近文本,“品”是走进文本,“悟”是深化文本,“展”是超越文本,在以“读—品一悟—展”营建的阅读教学强大的场里,“拓展延伸”是教师解读文本与学生个性化阅读的纽带.《语文新课标》指出:学生要在“应用、拓展”能力上发展.阅读教学视野的大与小、精彩与败笔,往往取决于“拓展延伸”环节.拓展延伸的优化,是阅读课堂教学有效的途径之一.阅读教学课堂要以“文本”为经,以“语言”为纬,编织阅读教学课堂的立体空间,让学生的思维与教师的思维紧紧联系起来,使阅读教学课堂更精彩、更有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