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新闻侵权的定义应从新闻侵权主体、侵权手段、侵权客体三个方面入手。新闻侵权的构成要件应包括: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侵权新闻作品的发表,侵权新闻作品的发表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侵害之间有因果关系,加害人主观上存在过错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由于新闻业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公众法律意识的逐渐增强,新闻侵权纠纷日渐增多,怎样积极防范与应对新闻侵权纠纷,是当前新闻媒体及新闻作者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所谓新闻侵权,是指新闻媒体或新闻作者利用大众传播媒介,在其新闻作品中故意或过失向公众传播内容不当或法律禁止的内容,侵害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人格权的行为。本文通过分析新闻侵权的几种主要类型及各自表现形式,提出新闻侵权纠纷的防范及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3.
新闻侵权案件对新闻媒体的公信力产生严重损害。新闻侵权主要发生在侵犯名誉权、隐私权、肖像权和著作权上,记者的法律意识不强、专业素养不够,以及新闻单位把关不严、新闻法长期缺位、行业协会自律力弱等五个方面是导致新闻侵权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舆论监督与名誉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协调舆论监督与名誉权保护的关键在于准确界定新闻侵权责任的构成。新闻侵权责任在主、客观要件及侵权责任主体上均有其特殊性。  相似文献   

5.
新闻首要的基本属性是真实性。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是新闻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虚假新闻是对新闻真实性的背离,媒体对受众提供虚假新闻既可以构成违约,也可以构成侵权。如果新闻媒体提供给受众的是虚假新闻,并且此虚假新闻是新闻媒体自己杜撰的,则新闻媒体既是构成侵权责任的主体,也是构成违约责任的主体;如果虚假新闻的提供者是政府机关或自由撰稿人,则新闻媒体因过失导致虚假新闻的传播,新闻媒体应承担违约责任,政府或自由撰稿人则承担侵权责任。  相似文献   

6.
因新闻舆论监督而引发的侵权案件呈不断上升趋势。新闻舆论监督侵权产生的原因主要有新闻事实与法律事实的矛盾、事实和报道之间的矛盾两个方面。要预防侵权行为的发生,应多方着手,特别应增强审核意识、法律意识和证据意识。  相似文献   

7.
新闻的广泛传播为实现公民的知情权,保障公共权利的正当行使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应看到由于法律认识的不足,新闻作者和新闻媒体在行使新闻报道权的过程中存在重新闻轻事实,重报道轻权益的情况。由此对新闻侵权进行法律上的进一步思考显得日益重要。本文即从法律的角度考虑和分析新闻侵权这一社会现象,进而尝试作出一些对新闻侵权基础理论的有益思考。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在舆论监督过程中,新闻媒介和新闻工作者遇到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新闻侵权诉讼。正确看待新闻侵权现象,从新闻实践入手,结合具体案例,实事求是地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应对策略,使新闻舆论监督在法制的轨道上有序运行,是当前舆论监督面临的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新闻报道活动中,新闻失实与侵权都有着前因后果关系。因此.媒体或记常常被人告上法庭,也就难以避免了。但是,在诸如侵权的诉讼中,衡量新闻失实和侵权的客观标准是什么?又如何去把握?这是原被告双方都非常关注的法律问题。在本中曾雨楼就新闻失实和侵权的事实构成标准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0.
新闻侵权是指新闻机构或个人利用新闻作品损害他人人格权的行为。目前我国新闻侵权事件较多,其产生原因有四:缺乏必要的法律约束,缺乏相应的行业规范,部分新闻工作者素质不高,网络媒体秩序混乱。有效预防的策略是:完善新闻立法,制定行业规范,规范网络环境,加强网络监督。  相似文献   

11.
新闻自由与人格权的冲突是当前社会新闻侵权案件的关键和实质,寻求这两种权利的平衡与协调,探索实践中可资借鉴的普遍标准,是理论和实践中解决相关新闻侵权案件的必要途径,也是完善我国新闻立法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2.
新闻对现代社会生活的影响深入而广泛,其功能由先前的宣传舆论功能,发展到对社会的商品服务功能、舆论监督功能等。而新闻对社会的这种影响往往也伴随着权利和义务的内容。同时,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民主法治建设的发展,使公民法治维权意识增强,由新闻侵权引发的诉讼日益增多,出现了四次新闻侵权高峰。  相似文献   

13.
笔者在从事广播电视新闻法规方面的教学和研究的时候,发现了一些广播电视工作者需要注意的问题,即什么是新闻侵权,广播电视工作者如何尽量避免新闻侵权等。就这些问题,笔者进行了一些研究,希望能够通过此文来引起广播电视工作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新闻失实侵权的举证责任不应当“倒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报道的内容基本失实是构成侵害他人名誉权的重要前提 ,由原告还是由被告提出证据证明新闻是否失实 ,在新闻侵权诉讼中的实际作用非常重要。为使新闻舆论监督正常展开 ,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依据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原则 ,应当由原告对侵权主张负举证责任。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一宗典型新闻侵权案例,讨论新闻实务界的队伍建设和新闻立法工作,提出新闻法治亟待深化。  相似文献   

16.
新闻自由对国家有重要的意义,但是也存在很多由于新闻自由而导致危害社会的案例。最近几年,媒体报道引起了很多方面的民事纠纷,其中有名誉、隐私等。这篇文章通过分析和研究新闻侵权的法律特征,提出了很多关于新闻侵权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7.
新闻报道的合法性不仅要求内容的合法,同时也要求形式的合法。隐性采访作为一种有效的采访手段,为越来越多的新闻媒体所采用,由此也带来了许多新闻侵权问题的发生。因此,在隐性采访中必须规避新闻侵权问题。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一宗典型新闻侵权案例,讨论新闻实务界的队伍建设和新闻立法工作,提出新闻法治亟待深化。  相似文献   

19.
当今社会“新闻官司”与日俱增,《新闻法》尚未出台但呼声日益高涨,在并不排除有些记者为某一些利益故意违背职业道德,歪曲事实,搞虚假新闻、有偿新闻、新闻炒作,从而引起新闻侵权官司,也有由于新闻媒介从业人员自身专业素质的欠缺和职业道德规范约束的不足。无意中惹祸上身,招来新闻官司。所以,在提倡“言论自由”的新闻传媒空间里,充分发挥媒体舆论监督作用的同时,加强新闻的法制建设和对新闻机构的监督力度,对媒体尤其是记者来说,“明自律、懂自律”是避免新闻侵权的最好保护伞,也只有“占满权利空间的记者,才是真正的高手,才是最自由的记者。”  相似文献   

20.
新闻机构之审查义务是指新闻机构对其刊登或者转载的文章需进行合理的审视检查,并对其是否侵害他人合法权益进行合理判断,以排除可能的侵权的义务.新闻机构倘若尽到此义务,即使其随后刊登或者转载之文章侵犯他人合法权益,新闻机构亦无需相应的侵权责任,否则新闻机构不可脱责.本文拟对此审查义务及其判断进行探讨,并抛砖引玉,以推进此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