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主要依据是乘法分配律。如例题:24×13=24×(10 3)=24×10 24×3=(20 4)×1 (20 4)×3=20×10 4×10 20×3 4×3,这一计算的过程实质上是乘法分配律的复合运用的过程。因此,教师必须确立“以算理指导计算”的整体教学思路,努力做到四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乘法分配律(统编五年制教材第五册第96页例7)教学过程: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初步学会了利用它们对有些计算题目进行简便计算。一、复习口算(要求学生说出简算过程及依据)25×194×4 24×125×88×5×4×5 125×4×25×8[评:复习简明扼要,如果在口算题的最后安排这样两道题:102×43、9×37+9×63,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比较 ,概括出乘法分配律 ,理解其意义 ;培养观察分析与合情推理的能力。教学重点 :乘法分配律的推导过程。教学过程由三个部分组成。一、复旧引新1 指名板演。(1)(18 7)×618×6 7×6(2)20×(15 9)20×15 20×92 口答。如下图 ,一个长方形由甲乙两部分组成 ,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图中单位是厘米)?你能用几种方法计算?3 导入新课。教师指导学生观察两题的计算过程和结果后 ,学生发现 :(18 7)×6=18×6 7×6(也有些学生说 :18×6 7×6=(…  相似文献   

4.
思维的深刻性,是指教学活动的抽象程度和逻辑水平以及思维活动的广度、深度和难度,能抓住事物内在规律和实质,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例如,在乘法分配律教学时,先练习可直接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的题,再出示一组不能直接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的变式题:(1)0.25×99+0.25(2)35×64+0.6×37-53(3)33×9+99×7(4)247×113+737÷43(5)45.6×98+(45-53)×456这五道题,从表面上看,似乎不能运用简便算法,但透过现象看本质,学生便能发现这些题通过变形后均能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这样训练,既能深化所学知识,又有助于培养思维的深刻性。(选自《…  相似文献   

5.
有些整数的运算定律、性质和法则等,对于小数乘法和除法同样适用。如能灵活运用,可获得巧算的效果!例12.5×3.6利用数的分解可巧算:原式=2.5×4×0.9=10×0.9=9例20.8×4.57×1.25运用乘法交换律可巧算:原式=0.8×1.25×4.57=1×4.57=4.57例332×1.25×2.5运用数的分解和乘法结合律可巧算:原式=8×4×1.25×2.5=(8×1.25)×(4×2.5)=10×10=100例41.25×(20+0.8)运用乘法分配律可巧算:原式=1.25×20+1.25×0.8=25+1=26例50.49×99运用乘法分配律可巧算:原式=0.49×(100-1)=0.49×100-0.49×1=49-0.49=48.51例67.5×102运用乘法分配律可巧算:…  相似文献   

6.
常听老师们讲,学生刚学完每一种运算定律时做题的正确率很高,可是一到综合练习就常常出错,特别是应用乘法分配律更是错误百出:有错误运用的,有与结合律混淆的,还有的干脆判断不出来该用哪个定律的,例如:104×25=100×25×4,99×101=99×100+101等等。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八册关于乘法分配律是这样安排的:犤例6犦分别计算:(18+7)×6与18×6+7×6;20×(15+9)与20×15+20×9,学生经过计算发现左右相等,于是便直接总结出乘法分配律。而且,关于乘法分配律的应用例题也非常典型:犤例7犦102×43;9×37+9×63。课后练习也基本上是这种形式的习题…  相似文献   

7.
1.比较、强化:带分数乘法计算方法的教学教师先让学生完成下面两道复习题:①把3(1/4)、5(3/(10))、2(5/9)、10(2/5)化成假分数。②计算:(7/(15))、39×(5/(26))、(27)/(100)×(25)/(81)。后启发学生用两种方法计算6(2/3):①把6(2/3)看成“6+(2/3)”(带分数意义),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6(2/3)×8=(6+(2/3))×8=6×8+(2/3)×8=48+5(1/3)=53(1/3)。②把6(2/3)化成假  相似文献   

8.
数学课上,教师写错题、说错话是数学教学的大忌。但我们如果掌握好教学时机,机智地处理,疏忽有时也会变成学生学习的资源,甚至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有一次,在讲乘法分配律时,我安排了一组巩固练习,最后一题是:32×46+32×54,一位同学帮我拿小黑板时,不小心将后半部擦去了,变成了32×46,等到课上学生叽叽喳喳地说这题不好做时,我才意识到由于我的疏忽,造成学生的争议。我本想补上,突然灵机一动,这不正好可以编一道开放题吗?我何不给学生一个主动探求的机会呢?于是我故作神秘地说:“这道题是一道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  相似文献   

9.
案例1教学分数四则运算后 ,四位同学上台板算 :5 18×37+ 38× 17。三名同学按四则运算的一般顺序得出正确答案 ,另一名同学解答为 :原式= 5 18× 17+ 38× 17= (5 18+ 38)× 17=2 32 8该同学的计算结果固然是错误的。但我被他的解答过程吸引了 ,试图运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 ,而忽略了是带分数 ,经我略加点拨 ,该同学马上改正为 :原式= 5 18× 37+ 18× 37= (5 18+ 38)× 17= 2 14此片断 ,我抓住了“错误解法”的时机 ,站在学生当时解题的角度适时引导 ,学生不仅自己改正了错误 ,而且在错误的背后孕育着创新火花。案例2在“梯形面积”的教…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乘数中间有0的多位数乘法(《三算实验课本第六册》,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教学目的】让学生借助珠算来理解和掌握乘数中间有0的多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书写竖式或拨珠。【教学过程】(一)基本功训练。教师用5分钟时间,对学生进行口算和珠算的基本功训练。口算题通过卡片形式出现,指定学生口答。题目如下:34×11;75×75;83×87;304×8;25×4;125×8;0×5+9;8+56×0;26×24;35×35;……口答过程中,教师特别  相似文献   

11.
在经过五组式题[如123×4 123×6与123×(4 6)等]的计算后,教师让学生仔细观察算式比较它们的异同,然后揭示出“乘法分配律”。接着安排两个教学环节:一是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乘法分配律;二是教师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但是,在教学时,由于教师的失误而引发了学生的争论  相似文献   

12.
一位教师教学三年级“乘法分配律”的新授课时,十分重视启迪学生的思维,也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口头表达的口述训练,使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益。现将其教学过程简介如下。1 上课开始,教师宣布课题:“前面我们已经学会了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今天这堂课,我们都来学习乘法的分配律。”(板书课题:乘法分配律)  相似文献   

13.
教学“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以后,一位教师出了一道题目让学生练习: “一圆柱的底面半径是2.5dm,高是7.5dm,求它的表面积。”在练习中,大部分学生的解答是 2×3.14×2.5×7.5+3.14×2.5~2×2=……=157(dm~2)然而,有一个学生却将其解答为 2×3.14×2.5×(7.5+2.5)=……=157(dm~2)教师肯定第一种解法正确后,对于第二种解法,也十分急切地认可道:“这种解法,运用乘法分配律可以推出,可见它也是对的。”  相似文献   

14.
一、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教学开始,教师让学生口算6×4、5×3、6×5、3×6、6×6、4×4、4×6、5×5,说说各用哪句口诀想。之后,学生口头填空:(1)6×5读作( ).表示( )个( )连加;(2)把6个5写成乘法算式是( ),积是( ),口诀是( );(3)6×5和5×6都可以用口诀( )算,为什么?  相似文献   

15.
2001年出台的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每个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一、师生互动,课堂成为学习的乐土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要改变以教师为出发点的教师个体与学生个体或集体的交往关系,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与媒体教材等等之间的多向交流、多向互动的教学结构,教师必须营造和谐互动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认真看,注意听,自由地想,无拘地问。课堂上不仅要有知  相似文献   

16.
乘法分配律是教学中的难点。为了使学生深刻地理解、并能正确、灵活地运用这一定律进行简便计算,我引导学生由浅入深进行下列几个方面的系列训练。 1.直用。例如 402×65 7.25×8 =(400+2)×65 =(6+1.25)×8  相似文献   

17.
郑茂苗 《江西教育》2000,(10):46-46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七册“乘法分配律”的一个片段为(反馈训练环节):  ●用字母表示分配律  师:什么叫乘法分配律,大家已有所了解了。如果用a、b、c3个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你会吗?试试看,请写在练习本上。  生(全体寂静无声迅速地写在练习本上,其中一生板演):(a+b)×c=a×c+b×c。  师(巡视、检查、批改):同学们都写得不错,让我们再通过练习来验证一下,好不好?  生(跃跃欲试):好。  ●反馈练习  (1)填空题(一般模式填空,略)  (2)选择题(类似使乘法分配律完整的训练,略)  (3)找朋友(把…  相似文献   

18.
案例:乘法分配律的引入教学出示例题:小刚和小明在江滨路练习跑步,小刚每分钟跑180米,小明每分钟跑160米,两人分别从铁路桥和人民大桥出发,相对而行,3分钟后相遇。这段江滨路有多长?(1)小组讨论,怎样列式解答。(学生口答,教师板书)(180+160)×3 =340× 3 =1020 180×3+160×3  相似文献   

19.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每个教师应该探讨的问题。要学生积极、主动地学,课堂上就要有活跃的气氛,教师就必须充分利用知识固有的内在力,并运用多种形式启发和诱导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爱好的一种感情状态,是个性的心理特征。在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意识地诱导设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勤思多想,调动学习的主动性。要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主动参与整学习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时,我让学生计算(3 7)×5,再计算3×…  相似文献   

20.
这个试验指在研究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视学生学习过程后的教学效果.用的是四省市编写的小学数学第二册表内乘法(一),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法如下:准备课,①通过教学将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加法)与一般加法对比;②巩固加法的意义和各部分的名称.第一教时(新授),①对乘法的初步认识,让学生用围棋子摆学具,围棋子可分上下两行,逐步增加摆的棋子,让学生对于什么是相同数连加及乘法的意义有个感性认识;②看摆棋子的列式比较 2×5 3×5 4×5 4×5 4×3 4×2 对每份数和份数的变化有清楚的了解.第二教时(新授),①巩固乘法意义.通过摆学具进一步弄清被被乘数是每份数也是相同的加数乘数是份数也是相同加数的个数;②让学生看算式摆学具如2×7,7×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