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严羽以禅喻诗之核心为妙悟。与同样重视"悟"之江西诗派相比,二者最大不同在于严氏之悟是审美范畴,而江西之悟则是非审美的。故严羽之妙悟,发掘出了诗与禅之深层相通处,体现出其对诗歌创作内在美学规律的独到认识。  相似文献   

2.
严羽把诗的基座建立在“诗者,吟诗情性也”上,又在诗与禅的关系上提出“以禅论诗”和“以禅喻诗”之论,并把二者的结合点落在“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上。这是严羽“诗主心学”与“诗用禅学”的诗学思想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严羽的《沧浪诗话》以禅喻诗,一是对唐宋时期盛行的诗禅思想的继承与总结;二是严羽认识到了诗与禅的相通,以禅作比,形象明白。  相似文献   

4.
审美认同是一种饱含艺术性的文化认同,它通过艺术化的传承、批判、创新来实现文化认同的审美建构,具有鲜明的顺承性、批判性、创新性。《沧浪诗话》以禅喻诗的诗学评论表征了严羽对"禅"的审美认同,其理论生成路径是:经由"佛学禅"的顺承与转化,到"诗学禅"的批判,再到"心学禅"的整合,最终创造性地统合禅与道、禅与理的诗学关系,实现了审美认同的建构。  相似文献   

5.
严羽“以禅喻诗”说的提出针对时弊诗弊,凸显了宋代诗学的特征;通过标举“兴趣”和“妙悟”,解决了诗学“悟什么”和“怎么悟”的问题,建构了独特的诗学体系,直接突出了中国传统诗学的审美特征并影响中国诗学形成了儒、道、释三元并立的格局;从理论到实践,以“禅喻”的方式论诗,丰富了中国传统诗学话语,并促进了中国传统诗学重简洁、尚含蓄的话语风格的形成。总之,没有严羽的“以禅喻诗”说,中国诗学就不足以展现中国诗歌发展的历史规律;没有严羽的“以禅喻诗”说,中国诗学就是不完整的。  相似文献   

6.
南宋严羽的《沧浪诗话》,以禅喻诗,在我国诗学发展史上别具特色,颇为引人注目。他是中国文学史上以禅喻诗的集大成者,他的作品描述了一种空灵的境界,他的观点影响深远。可从以下几方面来探索:一、佛教“禅”对严羽的影响禅,首先是一种宗教,在其从印度舶来与中土柔和的过程中,顺势融合出一种精湛的人生之道,也在文化领域里演绎出了别样风景,尤其对文学艺术,一千多年来,犹如风过树摇,其响不绝。到了宋代,禅宗得以高度发展,士大夫谈禅成了一种风尚,以致到了不谈禅无以言诗的地步。诗与禅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以禅喻诗更是成为他们之间互相附庸风…  相似文献   

7.
1 随着禅宗哲学思想对唐宋时期士大夫的普遍濡染,用禅学观念来比喻、说明诗歌艺术特征的情形勃兴于诗坛。其中南宋诗论家严羽的《沧浪诗话》,是最有代表性意义的一部著述。“以禅喻诗”,就是严羽首先明确提出来的。而实际上,《沦浪诗话》的“以禅喻诗”,并非只此一家,别无分店,宋人论诗“借禅以为喻”是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8.
严羽《沧浪诗话》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以禅喻诗”。在《沧浪诗话》中有很多佛教词语,对《沧浪诗话》中佛教词语进行诠释有助于更好的理解“以禅喻诗”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禅学自传入中土以来,对我国的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自宋以来,"禅"在文学中发挥的作用更大了,以《沧浪诗话》为切点,通过对禅与诗各自特征的把握,及诗禅交涉的缘起,来阐明"禅"对我国传统诗学创作的影响,以及严羽的"以禅喻诗"的文学创作理论的形成及其对文学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沧浪诗话》中所包含的三个问题做了理论上的评述,希望通过此番评述能够对严羽论诗的总体特色有进一步的把握,从而理解其“以禅喻诗”对于中国传统诗论所具有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美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语教学中忽视了审美教育。语教学中审美能力要从培养学生的审美信心和审美情趣开始。从阅读、欣赏、写作训练等方面着手,达到提高青年学生审美、创造美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几个例子的讨论,强调应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加强对“质心”概念,以及“质心参考系”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就人格权条款的制订提出了专家建议稿,确认了一般人格权,规定了人格权的效力和保护,完善了具体人格权类型,规定了人格利益的延伸保护,其中的智慧之光有目共证。另一方面,由于未采取独立成编的立法例,受篇幅局限,相关规定较为简单粗略,未承认法人人格权,未规定人格权行使和保护的基本原则,一些重要的具体人格权未予规定,已有的具体人格权条款内容欠完善。反思和借鉴建议稿中有益成果,铸就人格权立法史上的新篇章,这是我们每一个法律人翘首期盼的。  相似文献   

14.
文学史理论和方法论的研究是文艺理论研究的重要分支,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重写文学史"口号的激励下,学者们为文学史写作从理论上设计了多种多样的模式,带动了文学史写作实践的发展,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现从多样的文学史模式、文学史写作实践的困境两个方面来总结现阶段文学史理论建构及写作方面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学作品的深度解读需有完满的审美心理的参与。只有将作品中美的语言对象化于学生的语感和美感,将作品中美的情感、美的意境对象化于学生的心灵,才能使学生与作品产生生命的交流与融会。章从形成正确的审美态度,深化主体的审美感受,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方面论述了审美心理机制的建构;并提出审美心理机制的运作须特别关注“澄怀味象”、“内觉体验”、“量质转变”的原则。  相似文献   

16.
建国初期,知识分子的心态是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心理基础。为了避免社会振荡,新政权在解放初期采取了“包下来”的政策,凡是没有明显反动行为的知识分子基本上都被新政权的文教、科技、新闻和政府部门所雇用,对于有影响的、年纪较大的知识分子则给以闲职“养起来”。同时安排知识分子参加土地改革等社会改造运动,在社会运动中接受教育。经历了抗战和内战双重打击的知识分子群体.不仅在经济上陷入贫困,而且对国民党政权的政治腐败极端厌恶,面对建国初期新政权的“清明政治”和自身经济状况的改善,大部分知识分子认同新政权的社会、经济和政治政策。对自己没有参加革命,却享受了革命果实,知识分子有一种“自责、愧疚、摘了桃子”的心态.他们希望积极配合新政权的知识分子改造政策,成为新政权信赖的建设性力量。少数知识分子对新政权虽然存有“同情了解”的期待,但是他们采取了“观望与沉默”的态度,并不无条件地拥护新政权的政策和主张。总体而言,参与、配合知识分子改造,力图融入新政权是知识分子群体在建国初期的基本心态。  相似文献   

17.
政治冲突的扩散性是政治冲突中的一种自发的不可抑制的自然趋势,就象哈耶克的自发扩展秩序一样,它是个不可控的政治过程。不过,谢茨施奈德认为政治冲突的扩散虽然具有自发性,但可以通过政治设计予以控制冲突的范围,而不是排斥理性的政治设计。谢茨施奈德认为政治冲突范围与政治冲突结果之间的关系十分重要,政治冲突范围增大或缩小对于政治冲突的结局都会产生实质性的冲击,甚至使人无法根据原有的政治冲突对比对政治竞赛格局进行预测。针对政治主体对政治冲突范围及其路径整合的需要,谢茨施奈德对现有政治系统进行了分析和新的政治系统设计,企图使两者能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8.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我国高考制度改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对高考制度改革进行跨学科的理论探讨甚少。论文尝试应用教育生态学原理尤其是其中的限制因子法则、"花盆效应"、教育生态位、耐度定律和适度原则等四大基本原理分析我国高考制度所存在的问题,并在这个基础上阐述我国高考制度在考试观念、考试科目、考试内容、考试形式等方面的一系列改革观点。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大是一次高扬创新精神的大会,首先是指导思想的创新,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我们党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其次是奋斗目标的创新,从现在起20年之内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再次是发展思路的创新,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这样的发展必须有全新的思路;最后是党建工程的创新和思想路线的创新,党建工程的创新核心是执政的共产党怎样保持先进性的问题,思想路线的创新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相似文献   

20.
心理理论主要有两个研究范式:意外地点任务和意外内容任务。随着心理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其研究方向也在不断扩展。目前,对心理理论的理论解释主要有理论论、模拟论和模块论3种。作为发展心理学的一个重要问题,心理理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也有着不同的特点。同时,一般认为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有关心理理论的研究还可以在毕生发展观、不同人群的发展特点以及在教育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