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校自2000年起,开展了以“课堂教学创新教育”为主题的学校整体改革实验,2001年4月,被确立为“淄博市创新教育实验学校”和“山东省创新教育实验学校”。三年来随着改革的深入,我校教师业已形成共识:只有创新才有出路,只有创新才有发展。在山东省第二届创新课题研讨会上,淄博十八中被表彰为课题实验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主席在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上十分强调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新人才 ,他指出 :“学校是知识创新 ,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 ,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新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我校是一所省属重点中学 ,近几年 ,我校全面实施创新教育 ,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也取得可喜的成绩。1996年 ,我校根据学校的实际、教育改革的趋势和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素质的新要求 ,大胆提出了“创新教育”课题 ,开始了在农村中学实施创新教育的探索。首…  相似文献   

3.
学校文化的构建离不开教育的每个细节,我校以“人文、和谐、发展”为核心价值,着力从管理、教学、教师、学生、环境五个方面入手,大胆进行文化创新和重建,发挥校园文化的思想引导力和,凝聚力,形成了具有校本特色的文化治校体系。  相似文献   

4.
素质教育,就生活在社会之中的人来说,最重要的素质就是批判性思考能力。有了此种能力就能分辨是非真伪,为发展其他能力打下最重要的基础。而创新教育的关键在于营造和优化有利于人才创新、人才培育的学校教育环境。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具体落实到我国的教育模式改革上就必须从“专才教育”转向“通才教育”。因此,笔者就知识社会转型期学校教育的演进提出以下构想:一、“工场型学校”的终结与“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工场型学校”是近代产业社会的产物,近现代的价值观是“产业主义的价值观”,它旨在推进一切产业化的社会观念,重物质分配、生产…  相似文献   

5.
学校文化是学校的一种“教育场”,是由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组成的有机整体,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文化不但能起到教育人的作用,而且能激发师生对学校的使命感和归属感,形成强烈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正是基于对学校文化的深刻理解,我校从学校形象和办学水平的高度出发,整合学校文化元素,规划学校发展战略,从多个方面践行文化的内涵。而作为感恩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孝道教育”,经过研究与实践己成为我校的品牌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6.
多年来,我校始终坚持加强对教师的思想道德教育,培养了一支思想觉悟高、作风扎实、业务能力强、具有献身精神的教师队伍,为社会输送了一批又一批合格的人才。学校先后被评为“课改先导性学校”、“德育工作先进单位”等。究其原因就是我校一贯注重了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加强了教师的思想道德教育,顺应了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在师德教育方面我校着重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高则智 《天津教育》2014,(23):46-47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高中阶段教育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特殊意义。结合此项要求确定了我校特色建设项目为“主体教育,持续发展”,即在尊重学生发展规律的同时,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学校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实现知识的有效转化以及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进而培养“全面发展、特长突出、人格健全、积极向上”的主体创新型人才,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结合特色高中建设项目研究,我校确立的德育特色是“开展主体教育活动,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相似文献   

8.
管理出成绩、管理出人才。创新学校管理机制,实施精细化管理是同心县王团镇中心学校顺应时代发展、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追求。近年来,学校领导班子深入实际,广泛研究,集思广益,科学总结,确立了“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思想和“实实在在发展、勤勤恳恳工作、快快乐乐学习”的办学理念,规范创新,真抓实干,教育发展环境清正淳朴,全镇教育持续、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我校座落在舒兰市的东北部,是一所社会声誉较高的市直高级中学。近几年来,学校确立了“为学生一生的发展负责”的办学理念,加大教育教学改革的力度,把心理健康教育摆到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带动了学校其他工作的发展。现在学校办学质量越来越高,社会声誉越来越好,先后被评为“特色育人成功单位”、“创新教育实验研究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10.
按照“办健康学校,培养健康人”的办学理念,我校从办学思想健康、办学行为健康、身体健康、校园健康、社区环境健康等方面着手,把学校办成适应每个学生健康发展的乐园,把学生培养成为“身心健康、人格健全、自主发展、人文见长”的健康人,开创学校教育创新改革的新篇章。为此,我们做了如下探索。  相似文献   

11.
学校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中最具综合性、方向性的教育,是教育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我校把德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坚持“以德育创新为动力,以文明礼仪教育为核心,以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强化班级管理为突破口,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抓手”,建立健全德育评价机制。学校德育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良好学校风气的形成,是学生素质的重要体现。一、寓德育于课堂教学之中学校以教学为主,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校实施全面发展,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基本途径,也是学校实施德育的最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2.
学习研究型学校组织构建问题的凸现 我们广州市番禺区南阳里小学是市桥城区的一所传统名校,一直以来坚持走科研兴校之路。2000年初,我校与广东教育学院教科所合作,开展了以“绿色成长计划”为总课题的研究,闯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我校重构了“实施规范加自主式教育,培养全面加个性化人才”的创新教育模式,明确了“培养创造  相似文献   

13.
我校自1996年创办高职以来,始终坚持会惭教育,突出能力培养,为让会培养了大批适应现代化生产需要的一线技术、管理、服务等方面的高级技术人才。一、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创新教育是一种新的教学改革内容,只有统一思想,形成共识,才能把创新教育真正落到实处。为此,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创新教育这一课题,确立了创新教育的地位、作用和实施途径,将“善学、创新、崇德、重能”作为我校学风,组织广大师生认真学习邓小平教育理论和创新学理论,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师生的行动。在《教育教学信息文摘》上,专门刊登了…  相似文献   

14.
邹美丽  高军 《中国德育》2004,(10):50-51
提高全民素质,培养二十一世纪的合格人才,增强人的可持续性发展能力,单靠传统的学校教育是难以实现的,还需要社会和家庭各方面的密切配合。我校针对日常工作中忽视家庭教育、忽略社会教育的弊端,为了达到“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发展”的目标提出了“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德育实验课题。  相似文献   

15.
邱克稳 《天津教育》2014,(23):47-49
学校的特色发展源于学校对教育本质的不懈追求,即把握教育本质,遵循教育规律,依据区域文化特征和学校实际,不断求索,长期坚持,最终形成独特的校园文化。我校地处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一个以服务引进科技,以科技发展经济的典型移民区域,差异群体构成了区域多元文化环境。学校根据这一特征,加之对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的认识,本着“以生为本,优质服务”的办学理念,提出了“多元开放教育”的学校特色,并将其阐释为“学校要创设一种对已有文化差异的学生间相互尊重、包容,并能持续发展的内在及外在的环境,学生通过在此环境中的学习和成长,在使其思想和能力得以适合发展的同时形成鲜明的开放意识”。  相似文献   

16.
如果说“课程方案”是国家对高中段课程的总设计,那么“课程实施”就应该是课程方案在学校工作中的再创造。宁波中学是一所拥有丰富教育文化底蕴的百年名校,继承和发扬学校的优良传统,积极投身于高中阶段课程改革,是学校发展的历史使命。我们认真学习、积极探讨,形成了符合我校课改要求的“五项原则”,提出了具有宁波中学特色的“6+N+特长认定”IB选修课实施方案。我们不断反思,积极前行,致力于研究新课改背景下学校管理行为的变革、学校评价方式的变革,以及提高教学质量方式的变革。在践行课程改革的征程中,我们找到了学校文化传承和教育创新的新起点。  相似文献   

17.
秦皇岛市海港区新一路小学是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长期以来,学校领导十分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学校确立的“以人为本,以技为基,创新为核,科研先导”的办学目标已纳入学校“十五”规划。全校上下从环境建设到课题研究、教学改革、教师培训都形成了浓郁的氛围。  相似文献   

18.
江总书记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很根本的一条就是要靠教育,靠人才。”这些论新指出了时代发展时培养创新人才的迫切性和重要性,也指明了创新精神是学校的重要任务。在学校教育中,课堂教学乃是创新教育的主要渠道。  相似文献   

19.
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给我们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新世纪知识经济的挑战和“科教兴国”伟大战略的实施 ,我们的创新教育不应再是只面向少数尖子学生的精英教育 ,而应当是面向全体中小学生、为培养创新人才奠定素质基础的全面发展教育。从这个意义上说 ,为广大中小学生营造一个尽可能宽松和谐、有利于创新思维发展的成才环境 ,在今天尤为重要和紧迫。学校是创新教育的主阵地 ,优化创新教育环境首先必须优化学校环境 ,实现“三个解放”。在这方面 ,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一、陶行知教育思想中的“三个解放”1.解放校长陶行知先生曾经指出 :“校长是一个学校…  相似文献   

20.
本校所在鳌江镇是浙南著名商埠和交通、经济、金融中心,在鳌江镇加速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环境教育与治理一时难以同步配套,学校周围的环境优化问题较为突出。1998年5月,我校绿色教育工程就全面启动。经过一年多来的教育活动与实验探索,初步构建起小城镇学校环境教育的模式框架,摸索了“全面渗透、自然结合”的教育运作方案,并取得了较好成果。一、环境教育的模式框架 1.目标定位——知识奠基,培养意识环境教育的目的是借助教育手段,使学生认识环境与人类的密切关系,了解环境存在的问题和保护环境的方法,获得有关环境科学的基本知识,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养成对待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成长为21世纪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