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是个必然的历史过程,是我们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理论结晶。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探索新时期党的建设实践过程,是这一理论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应对国际形势的巨大变化,制定符合时代潮流的发展战略,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的时代基础;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是其产生的理论基础;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是这一理论产生的现实基础;在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基础上,必然要解决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问题,这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的逻辑基础。深入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有助于我们对这一科学理论的把握,从而坚定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2.
坚持、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内容;搞好“七一”讲话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入课堂、进入教材、进入学生思想的工作,必须以坚定社会主义信念为根本,这是由青年学生的思想特点、形势发展的迫切需要和“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决定的。  相似文献   

3.
在今年年初召开的全国宣传部长工作会议上 ,江泽民总书记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并举的重要思想。这一重要思想的提出具有深远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关于“以德治国”的方略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认识 :一、从哲学常识角度看1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社会主义社会的建立 ,是社会主义道德形成的前提 ,社会主义道德是为适应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需要而形成的。社会主义道德作为进步的社会意识…  相似文献   

4.
当前,在区狠抓精神文明建设、重建社会主义家庭伦理的过程中,儒家“孝悌”思想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对孔子及其弟子的“孝悌”,人们的看并不一致。笔者认为,应当立足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之上正确对待这一民族的历史和文化遗产。既要大力提倡“孝悌”思想中养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又要合理分辨,去其糟粕。这既是对广大青少年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课题,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这一重要论断科学阐明了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联系,充分强调了党的领导对于开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极端重要性,具有十分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指导意义。深刻理解这一重要论断,应该把握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逻辑,破除一些思想困惑,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因此,在初三《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尤其是在全书的重点课第四课的重要知识上,必须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贯彻其中。 一、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这一思想突出体现在以下几点: 1、我国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这一知识点,应在教学中使同学懂得,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因  相似文献   

7.
当前,在狠抓精神文明建设、重建社会主义家庭伦理的过程中,儒家“孝悌”思想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对孔子及其弟子的“孝悌”,人们的看法并不一致。笔者认为,应当立足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之上正确对待这一民族的历史和文化遗产。既要大力提倡“孝悌”思想中养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又要合理分辨,去其糟粕。这既是对广大青少年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课题,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以江泽民同志发表“三个代表”讲话为起点,以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为契机,以党的十六大为标志,形成了新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就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专题课是与时俱进的客观要求;开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专题课必须在完整、准确上下功夫,必须在大胆创新上下力气。  相似文献   

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的一个新的重要思想和战略任务。这一重要思想和战略任务能否实现,关键在于“三农”问题的解决。本文试图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探讨“三农”问题存在的内在根源,提出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孙中山在对20世纪初欧美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进行揭露和批判的基础上,以自己独特的社会历史观作为理论依据,提出了以“平均地权”、“耕者有其田”和“节制资本”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经济纲领,这一经济纲领是一种主观社会主义思想,反映了孙中山对社会主义的误解,但是,这一思想中“反对封建土地制度”和“发展资本主义”的“合理内核”是应该肯定的。  相似文献   

11.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法治,而且也需要德治。德治和法治,从来就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不可偏废。只有从理论上坚持二者的内在统一,在实践中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达到使我们的国家长治久安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法治与德治都是管理国家、治理社会的重要手段 ,二者相辅相成 ,共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法治与德治的结合是长治久安、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以德治国”思想是指把道德作为管理国家、调控社会的手段,来指导国家各项方针、政策的创制、实施和执行。它的提出,是对历史上“德治”思想的总结与提升,并有其丰富的理论和现实基础;民主的道德性理论、政治社会化理论、治国方略理论和德法辩证关系等。当然,在实施“以德治国”的过程中,我们还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坚持邓小平理论的指导、营造舆论文化环境、加强道德教育和加强党的领导等。  相似文献   

14.
“以德治国”不是传统治国手段的重复,而是马克思主义中华民族文化精髓与现代人类文明成果三大源头的综合创新,具有深厚的理论根源。新形势下,“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具有一致性,二者结合反映了市场市场经济内在必然要求,都是不可或缺的治国手段。当前,要处理好二者关系,必须充分利用传统德治中积极的内容,在发挥德治对社会成员内在观念引导作用及法治对社会成员外在行为调整作用的同时,必须在实践中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即实现德法并举。现阶段德法并举最有效措施是:政府运用立法、执法、法律宣传等手段促进德治与法治的结合;发动群众制定并实施各种道德守则、公约,法律予以支持;从严治党,使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成为遵守法律与实践道德的表率,成为德治法治相结合的推动者。  相似文献   

15.
研究部门法哲学具有深远意义,探讨行政法哲学实际上就是探讨行政法的理论基础,探讨行政法发展的基本思想脉络。"政府法治论"是一种具有全面性、开放性、系统性、动态性的行政法哲学思想,与其他行政法哲学流派相比它具有自己的优势,可以成为我国建设法治政府的有用的指导思想。政府法治论的核心思想由五句话组成:即政府依法律产生、政府由法律控制、政府依法律治理并为人民服务、政府对法律负责、政府与公民法律地位平等。  相似文献   

16.
“法治”、“德治”是加强国家公务员队伍建设,保持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两条重要途径,本文着重讨论了“法治”与“德治”的关系,由此提出了如何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的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7.
法治有形式意义的法治与实质意义的法治之分,形式意义的法治只强调“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而实质意义的法治除强调应“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外,还突出强调所依之法必须为好法。好法必须是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有利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人权的保护,否则即为坏法。在判断好法、坏法时,这三个标准缺一不可。要制定出好法,最根本的是在立法工作中坚持实事求是,坚持走群众路线。“恶法非法”论在实践中是有害的。  相似文献   

18.
政治是维系社会秩序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手段,民主发展与法治完善是政治文明的重要体现,社会是否实现民主与法治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扩大党内民主和基层民主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方式,良法之治是通往和谐社会的必经之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加快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的民主发展与法治完善的进程。  相似文献   

19.
实行依法治国,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又一次重大的历史性转变,是一个最大发展中国家决心迈向现代化的重大步骤和重要标志,是无产阶级政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和探索,是对人类法治明成果的充分肯定、吸收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确认识和理解“以德治国”思想的科学内涵,是实施“德治”与“法治”并举的前提和基础。社会主义的“德治”不同于封建时期的“德治”、“礼治”和“人治”,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道德水准,让广大群众自觉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倡导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德治”的宗旨所在。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国家法律与社会道德在本质上一致,“德治”与“法治”并行不悖,二者相辅相承,彼此促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