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就卖和买、祖宗田和祖宗言、传统和现代等问题上,从字形、字音、字义等方面,对客家人的历史和现状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认为在当今的世界潮流中,客家人应变被动迁徙为主动迁徙,其价值取向也应从坚持“宁卖祖宗田,不卖祖宗言”,转变为“能卖祖宗田,能买祖宗田;不卖祖宗言,怎保祖宗言?”  相似文献   

2.
客家方言是我国七大方言之一,以广东省梅县话为代表,在福建、广东、江西、四川等省份及东南亚一些国家的客家侨民中广泛使用,使用人口将近一亿。客家先民原来居住在黄河流域的山西、河南一带,由于战乱、饥荒等各种原因,从秦汉起开始辗转南迁,历经千年。客家人南迁以后,坚守“宁卖祖宗田,不卖祖宗言”的信念,保持着对故乡的强烈眷恋;  相似文献   

3.
客家祠堂是客家宗族祭祖的首要重地,也是客家人的情感载体,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三明作为闽粤赣边客家大本营的重要地区,拥有大量的客家祠堂,其堂号、楹联、建筑格局反映了客家人崇祖观念之深;其族谱、祠碑、楹联反映了客家人移民道路之艰;其祖训、功能反映出客家人耕读思想之重;其选址、布局反映出客家人风水文化之盛。客家祠堂是研究与理解客家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4.
“湖广填四川”大潮中的客家移民,有的聚居于四川某地,有的散居于某地.散居地的客家人,由于时间上的后至、人数的劣势,以及长时间地受到强势文化的影响,在很多方面已被杂糅、同化,不会讲纯正的客家话,不知道自己是客家人,但是在其文化的最底层,如某些亲属称谓、日常用语等方面却还保留着客家特色,他们是隐藏得更深的隐性客家,中江县就有大量的这类客家人.  相似文献   

5.
赣西北客家是客家人在江西的主要聚居地之一,自明清入迁以来,其民俗文化有了较多的发展。从语言使用现象来看,客家话在赣西北客家后裔心中仍有较强的向心力,双方言现象是赣西北客家文化区的普遍存在。由于民俗文化具有传衍的连续性与变异性,客家人自闽粤迁入赣西北,百年后形成不同于迁出地闽赣客家文化的发展特点,主要体现为典型语言特点轮廓逐渐模糊,文化心态呈现"避闭→开放"的转变,文化发展前景呈区域趋同态势,究其成因,赣西北客家文化独特风格的形成既出于民俗文化内在发展规律,同时又源于自然、政治等外在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6.
闽粤赣是形成客家民系的重要地域之一,福建三明市宁化县则是客家人的重要祖地之一。梅州客家人大多数是从宁化搬迁出来的。宁化的客家话与梅州客家话(梅县话为准)有着很大的差异。本文选取了137个日常词汇,试将宁化客家话与梅县客家话的词汇特点进行比较,揭示客家人原祖居地与迁徙地客家话的部分词汇变化规律,从而探求两地客家方言常用词语的构成方式和命名理据。  相似文献   

7.
客家人在海南主要分布在儋州的南丰、洛基等地。据史料及笔调查,南丰与洛基等地的客家话有差别,南丰是客家人最为集中的地区,本以南丰的客家话为记录对象,着重讨论南丰客家话与粤西等其他地区客家话的比较。从中发现南丰客家话与粤东、粤西等地的  相似文献   

8.
客家氏族堂号和堂联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包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客家堂号和堂联中的地名,是客家人中原的发祥地,堂联的内容涉及祖宗迁徒经历、氏族宗风祖德和先辈的许多佳话典故。罗香林在《客家源流考》中说:“客家最重视族谱,而谱之为体,必溯其上世迁徒源流,故欲论客家之源流,不能不聚其谱乘以资归纳。”堂号和堂联是族谱的高度归纳,是族谱的“微型缩影”。这些堂号和堂联为客家文化、客家历史和客家民俗的研究提供了许多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9.
从一般意义上说,汉族客家是历史上“司豫移民”在战乱中由中原南迁赣南、闽西、粤东一带原畲族聚居区的特定条件下形成的一个民系,是畲、客文化互动的结果。近人称说客家话的都为“客家人”。在客家民系形成、壮大的过程中,畲族在血缘关系、客话的产生及农耕习俗等都曾对其产生深刻的影响。但有的论著仍偏面强调所谓“客家文化优势”“同化”畲族的“强势”效能,有违历实。本文试从这几个方面阐述畲族对客家及其文化特征形成所产生的历史作用,以纠正畲中“混入客”、畲族“说客话”及向来“刀耕火种”诸说的偏颇。  相似文献   

10.
太平天国的领导者和基本群众主要是客家人。太平天国起义是在客家人的鼓动与组织下兴起的。因此,太平天国文书和人员交往多用客家话。在大平天国的条规、制度和成员的日常生活中,处处反映了客家人的风俗习惯。究其原因,实与客家人的政治、经济生活动荡不安,以及客家民系勤劳勇敢、富于冒险进取等性格有关。  相似文献   

11.
采用自我报告、内隐联想实验和配对变语法测量客家大学生对客家文化和客家话的态度,并利用听觉线索—靶子范式考察普通话和客家话的认知加工特点。结果显示:(1)客家大学生对客家文化存在积极的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2)客家与非客家大学生对客家话和普通话具有相似的语言态度;(3)双语环境下客家大学生对客家话未产生注意偏向,说明普通话和客家话认知加工特点相似。  相似文献   

12.
千百年来,很多散居在各地的客家人在当地生活和交往中并没有完全混化于当地,而一直保留着客家先辈流传下来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以及为人处世的观念,甚至他们所讲的方言也是保留着中原古汉语音的的客家话。这些都可归结为客家文化意识的承传因素在起作用。  相似文献   

13.
灵川县毛村黄氏客家文化之特质与变异情况都很明显.数百年的漫长岁月,为了适应生存环境,他们改变了自己的语言,其它文化文化特征也发生了些许变化.但他们对祖宗的崇拜、对宗祠的讲究、对土地的崇拜和地龙崇拜、对灵石的崇拜和那标致的石门墩,以及勇于开拓、敢于斗争的精神等等,这些,如同客家人身上流趟的客家血脉,永不变异,可称为不变之客家文化基因.此即毛村黄氏现存文化状态所体现的客家文化之变与不变之特质.  相似文献   

14.
作为客家人的黄遵宪,自小受客家文化的熏陶,有着浓郁的客家情结。他一方面积极发掘客家、热情颂扬客家文化,提高了客家人在社会上的声誉和地位。另一方面又充分利用客家资源,成就了他在文学和学术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他的文学创作,继承了粤东客家文人的传统,有意识地以客家方言入诗,并顺应时代潮流,将新观念融于创作之中,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诗风,成为近代“诗界革命”的一面旗帜。从而为客家研究和客家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5.
贺州客家人在贺州总人口中占有较大比例。客家学生在英语初学过程中遇到了一些特有的困难和问题,如[f],[h]不分,[l],[r]不分,人称代词主格与所有格不分等。笔者以客家人学英语的经历为基础,通过调查分析,探究客家话与英语在语音、语法和文化方面的差异,以消除其负面影响,提高相关学生的英语能力。  相似文献   

16.
语言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特征,它不仅包含着这个民族的历史和化背景,而且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赣南客家话作为赣南客家人的主要交际语言,不可避免地映照出客家化的部分内涵,折射出客家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同时,通过对客家化的分析,我们也可以更进一步认识与了解客家方言的历史、现状及其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7.
杨义 《嘉应学院学报》2001,19(1):108-110
客家人在迁徙过程中形成了一种山地文化——客家文化 ,1 9世纪后期 ,逐渐形成了“新客家文化精神”。黄遵宪和丘逢甲可以说是客家文化在近代中国发愤图存中的双璧 ,而林风眠、李金发则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客家文化的诗与画的双璧。  相似文献   

18.
妈妈的酿菜     
正浓浓家乡味,悠悠故乡情。妈妈是客家人,最拿手的菜要属客家酿菜,全家人都赞不绝口。酿菜是客家菜系的特色菜式,"酿"是一个客家话动词,表示"植入馅料"的意思,就像客家话保留着中州古韵一样,客家菜同样也保留着中州传统的生活习俗特色。相传,从中原迁徙至南方的客家人,在制作节日食品时,迁徙的地方没有包饺子用的面粉,只好就地取材,用不同的原料、蔬菜等代  相似文献   

19.
客家人生活方式的演变对近现代时期客家人的“过番”①具有重要而直接的影响:强烈的宗族血缘观念导致了客家华侨移民南洋的规模越来越大,也决定了他们出洋的方式;务实经世观念使“性喜读书”的客家人不拘泥于“仕途”而能趋利出洋;经济价值观念的演变则使客家华侨和侨眷的经济生活普遍较优,并成为推动客家人“过番”的重要因素;客家女性的持家方式也让客家男人放心“过番”。  相似文献   

20.
客家童谣是客家儿童在嬉戏玩乐时哼唱的儿歌,其中一部分客家童谣有着重要的教育功能,体现了客家人崇文重教的思想。这些客家童谣对于客家地区客家文化的传承、教育的发展、人才的培养都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客家童谣所体现的客家人“崇文重教”的思想有其积极的一面,但也存在着不合时宜的弊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