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一、校园暴力的界定 校园暴力的概念究竟是怎样的,各国学者众说纷纭。美国的Andson.M认为,凡是在公立或私立学校的校园内、学生上学或放学途中、学校举办的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暴力行为都可归结为校园暴力。从广义上来讲,校园暴力既包括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暴力行为,也包括校外人员在校内与老师或学生之问发生的暴力行为。而狭义上的校园暴力一般仅指发生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暴力行为。日本法学家将校园暴力解释为三个方面:一是对教师的暴力事件(殴打教师);二是以集团或集团的威力为背景而发生的学生之间的暴力事件(如学生之间互相打群架,欺侮弱小学生等);三是毁坏学校设备等事件。  相似文献   

2.
青春期指导与校园暴力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校园暴力呈现出形式多样化、危害严重化的趋势校园暴力是指行为人以校园为背景实施的暴力攻击行为。可以分为三种情况:一是发生在学生之间的暴力行为;二是师生之间发生的暴力;三是校外不法势力对学生实施的暴力行为。本文所提及的暴力行  相似文献   

3.
校园暴力同学校的历史一样久远,是在学校实施正常管理和教育职能期间,发生于校园内部及其周边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以及非学校人员对学校师生所实施的暴力行为,属于社会暴力的一种。随着校园暴力事件发生的逐步升温,校园暴力事件对青少年、他人和社会带来的危害日益严重,成为社会瞩目的焦点。学生、学校、家长以及社会各自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承担什么样的责任,探索怎样的校园保护体制来防止校园暴力的发生,是现阶段解决校园暴力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郝巧宁 《培训与研究》2010,(7):109-110,114
当前校园暴力行为呈现多样化、激烈化、长期化等特征,表现为校外人员、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三种暴力类型。校园暴力是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方面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应建立校园暴力行为的学校社会工作预防机制和紧急介入机制,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校园历来被认为是读书做学问的单纯清雅之地,而现今不管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校园暴力越演越烈,各种校园暴力的报道层出不穷.所谓校园暴力包括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暴行以及对学校的破坏行为.暴力行为不仅是肢体行为所造成的伤害,也包括了其他如语言伤害、被强迫做自己不喜欢的事、被故意陷害所造成的生理、心理的伤害等.本文试从心理学的角度探究校园暴力发生的原因,及其在学校管理中如何运用个性的心理学原理,防止校园暴力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已有研究表明,同伴压力对青少年的冒险行为存在影响.本研究以高中生为对象,探究消极同伴压力对校园暴力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校园暴力在男生中的检出率较低但频次较高,在女生中的检出率较高但频次较低,高二学生的校园暴力检出率明显高于高一学生.值得关注的是,心理暴力在高中生中发生的频次高于身体暴力.另外,消极同伴压力越大,校园暴力发生频次越高,两者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7,(84):175-176
高中生校园暴力现象不容忽视,发生暴力行为的以高二学生尤为频繁,传统的教育方法以教师评定为主,往往是补救式的责罚措施,例如训斥、处罚、联系家长批评教育,效果也因人而异,但大多没有长期追踪效果。因为这些教育方法没有触及到学生产生暴力行为的根本原因——认知曲解和非理智性的自我评估。本研究以乐清市某高中生的校园暴力倾向及行为的纠正为目标行为,用认知行为辅导中的自我指导训练,配合冲动控制训练,社会技巧习得,并运用理性情绪疗法对其在校园内实施暴力的意图及言行进行纠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高校辅导员应对校园暴力事件的举措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园暴力是指在学校开展正常管理、教育期间,发生在校园内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以及外来人员与学校师生发生的暴力行为。辅导员是学生管理的主体,他们的工作贯穿学生学习、生活的全过程。辅导员在处理校园暴力事件中其作用举足轻重。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三例不同家庭背景,不同社会环境下发生的典型青少年暴力事件进行分析,探求当今青少年暴力观念对其暴力行为的影响。三例事件具有如下共同特点:第一,青少年对暴力的肯定态度是导致其暴力行为的主要因素之一。而暴力观念不仅受其成长环境的影响,也受青春期本身人格上不稳定因素的影响;第二,社会暴力文化的蔓延直接影响青少年暴力观的形成,是青少年暴力行为不可忽视的社会心理背景;第三,新形势下青少年暴力行为的特点为个体暴力行为增多、暴力程度更残酷。青少年的暴力行为不仅断送自身,更危及社会安定,应该引起包括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校园暴力事件出现在报端和新闻媒体的频率增加,尤其是女同学之间的暴力行为更让人触目惊心,而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如果这种势头得不到遏制会影响校园的宁静和谐、学校的声誉,不利于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健康成长。虽然学校高度重视校园暴力的危害性,出台各种严惩制度,但暴力事件在校园基本每学期都会发生。校园暴力行为是学校安全教育与管理的顽疾,屡禁不止。预防和杜绝校园暴力已经成科任教师和德育教育管理者亟须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中小学校园暴力的预防与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园暴力是指在学校开展正常管理、教育期间,在校园内部及其周边地区,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以及非学校人员与学校师生之间所产生的暴力行为.校园暴力表现形式多样,形成原因复杂,学校应建立校园暴力的三级预防与应对体系:针对全体学生开设预防校园暴力生活技能课程的初级预防系统;对有暴力倾向的学生进行针对性早期干预和重点强化服务的二级预防系统;校园暴力发生后紧急应对危机的三级应对系统.学校通过建立细致的、可操作的校园暴力三级预防与应对系统,可有效地预防与应对校园暴力,保障师生的安全.  相似文献   

12.
校园暴力是学生暴力行为的反映。在心理学层面上,学生暴力行为被认为是学生攻击性行为的表现,是指学生经常出现的、违反与其年龄相应的道德准则和纪律,与校纪、校规及社会规范相违背的,侵犯他人的具有攻击性和对抗性的行为,对中学生的身心成长影响很大。一、校园暴力的心理学因素  相似文献   

13.
语言暴力是普遍存在于低龄儿童之间的一种侵犯行为。我国此项研究开展的较晚,现有的研究主要停留在调查分析欺负行为现状的层面,尚未针对低龄儿童语言暴力进行探讨。本研究通过对低龄儿童语言暴力现象的研究,运用儿童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结合问卷调查和访谈的结果,得出如下结论:小学校园里语言暴力问题比较严重,卷入到语言暴力行为中的低龄儿童比例较高;低龄儿童语言暴力行为具有非隐蔽性和非团体性; 后果认知能力与移情能力与实施语言暴力行为有关;家庭教养方式、同伴数目、父母的应对方式与受语言暴力儿童的受欺负地位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4.
校园暴力是—个全球性的现象,如何将暴力行为赶出校园,已经成为各国和各地区面临的刻不容缓的挑战。本文分析学生的暴力心理,在此基础上,重点介绍应对校园暴力的一些积极有效的策略,希望通过对国外校园暴力行为的分析,能够引起我们对国内教育的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15.
黄娟 《学周刊C版》2014,(8):228-229
校园.向来被喻为“象牙塔”.象征着神圣洁净。但滋生其中的校园暴力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问题.也逐渐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外校园暴力行为研究主要集中的三个主要方面:一是通过问卷调查。对校园暴力发生的频率、类型、差异、性质等方面进行描述,呈现校园暴力行为的现状:二是通过对校园暴力行为人和受侵人的人格特征、气质特征、人际交往特点以及所处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特点等进行分析.来探索与校园暴力行为相关的影响因素:三是展开干预研究.提出法律措施、社会管理对策、学校教育对策等。本文还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研究的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对该领域的后续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校园,向来被喻为"象牙塔",象征着神圣洁净。但滋生其中的校园暴力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问题,也逐渐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外校园暴力行为研究主要集中的三个主要方面:一是通过问卷调查,对校园暴力发生的频率、类型、差异、性质等方面进行描述,呈现校园暴力行为的现状;二是通过对校园暴力行为人和受侵人的人格特征、气质特征、人际交往特点以及所处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特点等进行分析,来探索与校园暴力行为相关的影响因素;三是展开干预研究,提出法律措施、社会管理对策、学校教育对策等。本文还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研究的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对该领域的后续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域外来风     
0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02日本03俄罗斯04德国05爱尔兰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立"反对校园暴力和欺凌国际日"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网消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每年11月的首个星期四为"反对校园暴力和欺凌国际日",并强调任何形式的校园暴力行为都是对青少年受教育权利和健康生活的侵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呼吁各方共同采取措施、加强合作,反对和消除校园暴力、欺凌、网络暴力等行为。  相似文献   

18.
心理干预在预防校园暴力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作用。从心理干预的角度看,可以从建立校园暴力行为的心理预示机制,建立校园暴力危机的心理防范机制,建立校园心理健康的长效机制等三方面来预防校园暴力。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时期是生理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心理冲突和情绪、行为问题的高发阶段,攻击行为及暴力便是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之一。文章以一位正在服刑的青少年暴力犯的成长故事为线索分别从青少年个体、家庭、学校等视角探讨了影响青少年暴力攻击行为发生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得出影响暴力的最本质的因素是青少年缺乏足够的社会能力和正确的自我认知观念。为此,本研究建议对青少年暴力行为进行生活技能的培训和认知行为的训练,以预防和减少青少年暴力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校园暴力,主要是指学龄期(7至18岁)青少年与同学之间发生的斗殴、性侵、敲诈财物等暴力行为。据法制网统计,以2015年1月至5月媒体曝光的40起校园暴力事件为例,有75%发生在中学生之间,其中,初中生占42.5%,高中生占32.5%。从性别上看,女生之间的暴力行为所占比例达32.5%,与男生之间"硬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