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每年6月底7月初,恰是学校招生繁忙时。综观以往情况,家长各显神通,"择校"现象屡禁不止。然而今年本市招生,萌生了一个新气象——"择校热"开始有所降温!究其原因,乃是教育均衡初显效果、绽放异彩。一、刚性指标导向,"择校热"望而却步(一)实施标准化建设,不让一所学校掉队。2011年开始,太仓市贯彻江苏省教育厅文件精神,  相似文献   

2.
《教育》2011,(3):16-16
郑国辉3月2日在《扬子晚报》撰文指出:名校一年一度的“小升初”招生家长的择校热与往常一样正在不断升温,而且今年来得更早、更猛。纵观全国各地的招生办法,赞成和反对的都有。在省市“两会”上尽管有关招生的提案和建议层出不穷,但多年来并未找到更好的能医择校热的“神丹妙药”。  相似文献   

3.
<正>为有效解决"择校热""大班额"等问题,进一步规范公办义务教育学校的招生行为,河南省教育厅于2014年2月中旬出台《河南省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及治理择校管理办法(试行)》,明确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实行就近入学制度,学生按照划定的服务范围报到入学。关键词:招生省辖市或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应依据辖区适龄儿童少年人数和学校分布情况,合理划定每所公办学校的招生范围。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应严格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分析甘肃省A区"择校热"的现象,指出教育资源不均衡、家长从众攀比心理严重、教育规章制度不完善是造成"择校热"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择校热"出现的危害,以期能够寻找解决"择校热"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现代教育科学》2015,(2):2+181-182
2014年,是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开局之年,一系列教育新政陆续出台:义务教育阶段免试就近入学进一步规范,19个大城市"晒出"时间表,缓解"择校热";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全面启动,实施意见、配套政策更加凸显公平、  相似文献   

6.
山西省决定今年将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均衡分配到区域内初中学校的比例达到50%,以中考招生制度改革化解择校热难题。同时引导初中生源与师资均衡配置,  相似文献   

7.
近日,湖北省人大通过《湖北省义务教育条例》,以法规形式破解“择校热”难题。《条例》规定,在全省推进小班教育,逐步实现按小学35人以下、初中40人以下编班;建立优质普通高中招生名额分配到初中学校的制度;县级政府应向社会公布每所公办学校的招生范围、招生人数;学校应按照招生范围对口接收学生,招生办法和新生名单等信息应向社会公...  相似文献   

8.
<正>几年前,21世纪教育研究院和新浪教育频道曾联合展开过关于取消择校问题的调查,在"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和择校热,您认为应该首先问责哪一项?"这一问题上,1082名受访者中有超过76%的受访者选择了"教育主管部门"。可见,在群众心目中,教育主管部门更应该在"择校热"这个问题上主动亮剑,有所作为。近几年,许多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缓解"择校热"上  相似文献   

9.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热"背后的根本原因是教育资源的不均衡.文章由义务教育阶段择校视角来探讨教育公平问题,从挖掘"择校热"的原因入手,到思考择校利弊与教育公平的关系,最后提出解决"择校热"问题的策略与方法,以期为教育公平发展提供一些思路.为解决"择校热"问题,多方主体需要共同努力,多管齐下,求得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10.
每年6月底7月初,恰是学校招生繁忙时。综观以往情况,家长各显神通,"择校"现象屡禁不止。然而今年本市招生,萌生了一个新气象——"择校热"开始有所降温!究其原因,乃是教育均衡初显效果、绽放异彩。  相似文献   

11.
"择校热"现象是目前遍布全国各地,并且"愈演愈烈",而在"择校热"背后所反映出的是我国教育发展过程中"教育不公平"的问题,其核心在于"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平衡"。因此本文意在从教育资源分配与"教育公平"的关系来分析"择校热"现象背后的"教育不公平"现象的本质,并提出为树立"教育公平"旗帜的一些针对性建议与政策导向。  相似文献   

12.
教育部于2016年1月27日下发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6年城市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中称,要在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择校冲动强烈的地方推行"多校划片"。在今年的两会上"多校划片"也成为了热议话题。相对于早前的"单校划片"来说,这样的举措能否有效遏制择校热?教育公平又能否得以实现?这些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3.
《教师博览》2008,(2):17-17
为继续深化重点高中招生配额生制度改革,从2009年起,哈尔滨市在市重点高中招生实行配额生政策的基础上,将从省重点高中统招计划中拿出一定比例的名额用于配额。这是教育部门经过对北京、天津、沈阳等地深入调研,并结合哈尔滨市实际作出的重大招生政策调整,此举将进一步遏制初中“择校热”,促进义务教育学校生源均衡。  相似文献   

14.
从社会学角度看,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热"现象并不是简单的教育问题,而是集合了观念、利益及价值冲突于一体的社会问题。运用社会学冲突理论对"择校热"现象成因进行分析和深度追问,可以清晰地认识政府、学校、择校群体之间存在的观念、利益、价值冲突,可以通过转变观念、均衡利益、明确价值来缓解和降低"择校热"过程中的冲突。  相似文献   

15.
《教育》2008,(25)
近年来各地教育部门纷纷推出"指标分配"的办法,即从优质高中中拿出一部分招生名额,按一定比例分配到所辖各初中。教育主管部门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使薄弱初中的考生也能拥有进入优质高中的更多机会,从而缓解"择校热",逐步达到初中校间的生源质量均衡,促进校间教育均衡化。这本来是一件好事情,但今年年  相似文献   

16.
<正>说到底,"择校热"主要原因在于教育发展不均衡。要解决"择校热"问题,必须走教育均衡发展之路。近几年来,我校为做好相关学校的均衡发展工作,根据省市教育部门出台的有关政策精神,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走出谋求均衡发展的"四部曲"。  相似文献   

17.
最近,北大自主招生实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公众担心这会滋生新的教育腐败;"减少学术型研究生的招收比例",在质疑高校学科设置过于功利的声浪中出台;择校热日甚一日,家长们搞不懂是优质资源紧缺还是资源过度集中.今天,我们先对近期的教育热点做一梳理,对读者关注的话题还将详尽分析.  相似文献   

18.
<正>一年一度的中小学招生工作中,面临子女"幼升小"或"小升初"问题的家长们为了给子女找一所"好学校",使出浑身解数,加入择校大军,进入择校模式。有的依托单位共建或托人写"条子",有的"自愿"交纳几万乃至几十万的"捐资助学费",有的拼了"老本"购置"学区房",有的早早地给孩子报名参加各种各样的"培优班"与"占坑班"……而一些社会力量乃至网络也为家长和孩子们的"择校热"加温。城市中良莠不齐的教  相似文献   

19.
李宁贵 《教育》2015,(10):72
现在人们对教育有很多的诟病,尤其抱怨读书难,读书贵,以及抱怨学生的课业负担重,这些问题似乎都与"择校热"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择校热"已成为每年义务教育新生入学前后社会反响最强烈的问题,作为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引起了专家学者、政府管理部门、以及其他行业的人士高度关注。作为在义务教育一线工作的教师,对此关注也在情理之中,本文以一个在义务教育初中工作多年的教师角度,来谈谈和审视这个热点问题。"择校热"的产生择校之风开始盛行大约起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受"教育产业化"思想的影响,为了改变教育经费的不足窘境,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许多学校依托公办资源,开设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择校热"得不到有效治理,演变成一种社会问题,各界都把它归因为择校背后的利益链——政府、学校及其家长或学生之间的利益关系。要实现择校热背景下的政府、学校、家长的互利共赢,需梳理教育产权制度下的利益主体及其关系;分析择校热背后的教育产权制困境;建立政府、学校、家长三方制衡的正和博弈的产权制度。切实维护受教育者的权益,推进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