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9 毫秒
1.
本文提出继续工程教育的某些新思维,包括:工程的发展性、继续工程教育的内在动因、高校从事继续工程教育的角色演变、继续工程教育与工程创新的关系等,并结合铁路动车组(EMU)司机培训进行了论述:继续工程教育的灵魂是创新;继续工程教育发展要依赖继续工程教育供需关系协调发展;继续工程教育需求的源动力来自工程创新要求;在工程创新要求的孕育、强化过程中,继续工程教育起着关键性作用;工程创新动机是连接继续工程教育和工程创新实践的纽带。  相似文献   

2.
法国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其继续工程教育也很发达.由于法国独特的文化与历史背景,继续工程教育发展呈现出鲜明的特色:政府高度重视继续工程教育的立法工作;确立教育休假制度;确保继续工程教育经费;建立继续工程教育组织;高校和社会团体积极参与继续工程教育;采取实用性教学.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我国继续工程教育三十年阶段性发展的历史回顾,阐述继续工程教育研究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探讨继续工程教育研究的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以推动继续工程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1995年9月、11月,国际继续工程教育协会副主席、中国继续工程教育协会副理事长张寿荣院士在全国第四次企业继续工程教育研讨会和国防科技工业部门继续工程教育第十次专题研讨会上两次介绍了第六次世界继续工程教育大会的概况,并展望了国际继续工程教育的发展趋势,现全文刊登,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工程师资格认证出发,深入剖析在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中推行继续工程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工程师资格认证和继续工程教育之间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以及根据国外开展继续工程教育情况,并提出了对我国进一步开展继续工程教育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社会的一切实践活动,都有一个经济效益问题。继续工程教育也不例外,必须利用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继续工程教育的经济效益不仅是我们开展继续工程教育的目的之一,而且是衡量检验继续工程教育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我们在开展继续工程教育时,必须重视和加强继续工程教育经济效益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王然  王毅 《成人教育》2013,33(1):40-41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初引入"继续教育"的概念,到现在逐步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规章制度,经历长时间的探索和发展。以我国继续工程教育法规建设的历程为主线,对我国继续工程教育政策的发展进行梳理和研究,分析了我国继续工程教育政策的特征、表现形式、执行要点和内容特点,以及我国继续工程教育政策的作用,以期促进我国继续工程教育政策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培养出更多的创造型专业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8.
为促进继续工程教育的发展和不断提高广大从事继续工程教育工作人员撰写论文和参加学术活动的积极性,以达到提高继续工程教育理论水平的目的,中国航空继续工程教育协会华东中南工作委员会于10月10日至12日在南京航空学院召开了首次学术论文评审会。  相似文献   

9.
试论我国的继续工程教育姚跃传张镅继续工程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继续和发展,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成人教育的高层次。继续工程教育一般指对在职的工程、科技人员及其管理人员,为适应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而进行的知识更新教育。它已成为高等工程教育的基...  相似文献   

10.
许多单位进行继续工程教育课程建设的实践证明,抓好课程建设,不仅是搞好继续工程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继续工程教育深入发展的必然结果。通过课程建设,加强教学墓础建设,不断改善教学条件,推动继续工程教育的教学改革,提高继续工程教育的质量,从而使我国继续工程教育活动进一步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1.
继续工程教育中的几个主要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几个主要问题一、对继续工程教育的认识高度不足在我国重视院校教育忽视继续工程教育现象比较普遍。未能把它作为与院校工程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来对待,没有认识到在克服我国经济与产业面临的困难与挑战上,继续工程教育的作用比院校工程教育更加直接有效。二、继续工程教育的经费不足用人单位是继续工程教育的主体。继续工程教育的经费来源主要是用人单位。但  相似文献   

12.
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在国家重大工程川气东送开发建设项目中,针对遇到的世界级开发难题,结合专业技术人才特点,深入开展继续工程教育,为高含硫气田安全高效开发提供技术支持。从树立创新的继续工程教育理念,建立完善的继续工程教育体系,拓展多样的继续工程教育形式等方面,探索了在全球视野下如何在重大工程中开展好继续工程教育工作的问题,为企业充分发挥继续工程教育的重要作用,应对工程学领域重大挑战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一、为什么要开展继续工程教育继续工程教育是国家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提高综合国力的重要对策.从我们科工委部队来讲,开展继续工程教育是提高科研试验能力、适应科学技术发展和武器装备更新换代试验工作的需要;对我们每个专业技术人员来讲,开展继续工程教育是提高自己的工作质量和增加第二次就业(即转业)的竞争能力的需要.所以,继续工程教育是国家、部队以及专业技术人员三者的共同结合点,这就构成了继续工程教育的动力和目的.  相似文献   

14.
1979年5目,我国派出清华大学张宪宏教授参加了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召开的第一届世界继续工程教育大会,开始引进了“继续工程教育”这一名词和概念.当然,这并不是说在此以前我国没有进行继续工程教育.在1983年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上,69名代表联合提出要求在我国开展继续工程教育,成立中国继续工程教育协会的提案.1984年,中国继续工程教育协会成立,开始了我国继续工程教育的新篇章.1986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代表大会明确提出“必须下极大力量,加强对劳动者职业教育和在职继续教育.”这里所说的继续教育包括了我国所有的高、中、初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比国际上所说的继续工程教育覆盖面大,但没有像他们那样,主要是指大学后在职工程师的教育提高.  相似文献   

15.
一、我国继续工程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继续工程教育是对已接受高等教育的在职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知识、技能等补充和提高的追加性教育。院校教育所培养的只是工程师的“毛坯”,合格的工程师还需要通过工程实践和继续工程教育才能“成型”。就业后继续工程教育是现代工程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院校工程教育系统构成终生教育体系,是提高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素质、保持工程技术队伍活力、增强我国在国际上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大力发展继续工程教育,对于国民经济从整体上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提高国民经济的知识含量,培养…  相似文献   

16.
国防科工委继续工程教育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全军第一所专门从事继续工程教育和研究的机构,是为国防科研试验部队提供继续工程教育的基地。它担负着全委中等专业技术职务以上的专业技术干部的继续工程教育工作。中心训练处教研室,是中心唯一的一个教研室,负责各个专业的继续工程教育的计划制订,教学组织实施等工作,自1986年成立以来,在中心党委和训练处党支部的领导下,对继续工程教育不断进行研究探索,强化教学管理,深入调查研究,深化教学改革,注重实践,狠抓教员队伍建设,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逐渐适应继续工程教  相似文献   

17.
我国兵工企业继续工程教育,在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下,逐步深入人心,在经历了补缺教育和适应性教育后,已进入初步发展阶段。随着实践的深入,继续工程教育的实用性、针对性和先进性,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坚持继续工程教育的三性已是兵工企业继续工程教育工作能否蓬勃发展,能否浞进兵工企业走出低谷,走向兴旺发达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8.
在知识更新加速和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继续工程教育在大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显其重要性。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工程教育引领全球工程和科学教育的发展。MIT通过实施高级研修项目、短期项目、客户项目以及在线项目向全球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优质的继续工程教育,一方面向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了终身学习机会,另一方面也推动了大学知识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我国大学可以借鉴MIT的成功经验,建立以专业教育为核心的继续工程教育体系,将知识创新和科研成果融入到继续工程教育中,为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和终身学习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同时通过继续工程教育项目的实施促进大学教师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推动大学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第九届国际继续工程教育大会将于2004年5月15日———20日在日本东京召开。这次大会的主题为“国际竞争与合作背景下的继续工程教育”。会议征文现已开始,欢迎全世界继续工程教育方面的专家学者积极撰文投稿,文章可围绕以下一些问题展开讨论:●继续工程教育及其项目管理的理念与方法;●继续工程教育的质量保证及质量评估问题;●大学、企业及其它机构在继续工程教育中的作用;●继续工程教育的室内(in-house)教育和培训的案例研究;●大学———产业界间的关系;●继续职业发展的案例研究;●借助无限传媒和/或网络的继续…  相似文献   

20.
《继续教育》2008,(9):F0004-F0004
5月19日至24日,第十一次世界继续工程教育大会暨国际继续工程教育协会会员大会在美国亚特兰大市举行,中国继续工程教育协会组团参加了大会。中国协会推荐的十三位代表在大会上做了专题报告,其中中国继续工程教育协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胡东成教授作的介绍中国继续教育工作和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的报告,受到与会代表的欢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