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合互文性理论对《德伯家的苔丝》的三个中译本中的习语的翻译进行比较分析,以此来说明互文性对习语翻译的借鉴意义。一切文本皆具有互文性,特别是文学作品。互文性理论要求译者应具有丰富的跨文化知识,在翻译过程中能够识别互文指涉,正确理解其独特涵义和进行正确表达。以此尽量使译作忠实原作内容,保持原作色彩,再现原作神韵,具有与原作同等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2.
互文性强调的是某一特定文本与其他文本间相互依赖、相互指涉的关系,互文性是理解一切文本的基础与前提,而广告语的翻译无不时刻体现着互文现象。本文首先阐述了互文性的由来与内涵等基本内容,其次通过对广告语的翻译实例进行分析,从而阐释互文性理论如何应用于广告语的翻译实践,最后总结出互文性理论对于广告传播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传统翻译观以原著和原作者为中心,以语言的转换为核心,忽略了译者的创造性。依据互文性理论,也是基于翻译活动本身的特点,译作与原作之间必然具有互文关系,而译者是最活跃的因素,起着最积极主动的作用。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扮演了三层主体性角色:读者,阐释者和再创作者。  相似文献   

4.
邹利民  王静 《文教资料》2009,(12):15-17
翻译是一种特殊的互文活动,本文以庞德的译作《华夏集》为案例,探讨了互文符号的翻译。通过分析,本文认为互文性对诗歌的理解、翻译和文化传递都具有重要意义。作为译者.一方面要识别原文本中的各种互文关系,另一方面要将他们合理移植到目标文本中,以实现诗歌翻译的互文等值。  相似文献   

5.
互文性概念是由朱丽娅·克里斯蒂娃提出,指文本间相互指涉,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关系。在20世纪80年代,许多学者将互文性理论引入翻译学研究,证明了互文性在翻译过程的重要性。它旨在强调文本的含义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来自于其互文本以及整个社会文化知识体系。本文借助对互文性和文学翻译的研究,意在讨论互文标志在文学翻译中所起的作用,及其如何以新的角度指导文学翻译。  相似文献   

6.
互文性理论指出每一个文本都淹没在周围的文本世界中。翻译也就得以在众多文本的互相指涉中完成。由此可见,翻译活动是具有创造性的互文活动。本文将以此为切入点探讨互文性理论对翻译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在具体的翻译过程中可以发现,一切文本都存在对应的互文本,而且译文与原著之间存在着互文关系。互文性理论对于翻译实践可以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本文主要分析了英语翻译过程中互文性理论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审视了互文性与广告、诗歌翻译的关系。互文性强调文本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克里斯蒂娃认为,每个文本都是用马赛克般引文拼嵌起来的图案,每个文本都是对其他文本的吸收和转化。本文认为中西诗歌翻译和广告翻译具有大量的互文性特点,作为译者既要充分认识到诗歌与广告中的互文特点,又要采取适当的策略传递互文的契合。  相似文献   

9.
互文性理论强调文本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提倡译者根据不同的体系对文本进行翻译,从而为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研究开拓了新的研究方向.文章从英语电影汉译名的"变异"现象出发,阐释互文性与目的语变异的关系,并据理论证片名翻译变异的互文性原则.  相似文献   

10.
<续茶经> 具有鲜明的互文特性,是互文理论与翻译研究契合的极好范例.互文性理论着眼于特定文本与其他文本之间的影响,强调理清互文指涉关系是理解文本的前提,译者对原文本的解构和译文本的建构都需要在参照前期互文本的基础上得以证实.译者可根据互文性信号标志追根溯源出前期互文本,了解其文化语境和历时变化,在互文关照下实现恰当的译文建构.  相似文献   

11.
描述和解释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是翻译理论的根本问题之一。本文试图利用互文性理论来探讨原作与译作之间的互文参照关系,从而进一步说明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在其所具备的读者——阐释者——作者三重身份上所体现的主体性地位。  相似文献   

12.
文本间性理论强调的是文本之间存在相互指涉的关联性。在文本间性理论视阈下,分析文本间性理论与翻译的关系,探讨林语堂文化翻译态度及其文本间性翻译理念,对林语堂作品中的文化翻译进行互文性分析,并指出林语堂作为译者,既充分认识到文化翻译的文本间性特点,又采取了适当的翻译策略来传递文本间的互文契合。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16,(41):72-73
本文旨在探讨互文性视阈下的翻译教学模式,互文性强调文本之间的相互指涉和相互影响,互文性为翻译教学提供了新的研究视野。在翻译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翻译实践活动的互文本质,从而调动其作为译者的主体性与创造性的发挥;在翻译教学实践中着力激活学生跨文化意识,引导学生利用互文储备知识优化翻译效果,鼓励学生根据不同类型的互文现象调整翻译策略,进一步全面提高翻译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4.
广告语中的互文性及其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书芳 《考试周刊》2009,(19):99-100
广告文体是一种具有很高商业价值的实用文体,是一种集信息功能和劝说功能为一体的传播形式。本文首先论述了广告语中的互文性现象及三种常见的互文关系,然后研究了一系列中英文广告语和它们分别对应的译文,探讨了互文性在广告语创作和广告语翻译中的运作机制,分别从互文性与联想意义、互文性与注意价值、互文性与记忆价值三个方面阐明了互文性在广告语翻译中的应用价值,并指出互文性概念为广告语翻译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发端于符号学、又被文艺批评领域广为关注的“互文性”理论这一后现代主义思潮对传统翻译理论产生了强大的冲击,它提醒从事翻译研究和翻译实践的学者去探究翻译与“互文性”的关系。这无疑会给翻译研究增加一个新的维度。“互文性”理论将翻译视为文本间的互换,从而彻底颠覆了传统翻译理论中原作者至高无上的地位并赋予译者三重身份,即:读者—阐释者—作者。文章详细论述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如何从不同层次把握住自己的身份来实现文本的互换。  相似文献   

16.
金露 《海外英语》2012,(5):132-134
通过对林纾与庞德翻译个案文本的具体分析,以译者主体性为理论支持,从翻译过程、译者的译入语文化意识和读者意识、译作和原作与译入语文学的互文关系、翻译主体间性(即译者与作者之间的关系)四个方面分析林纾与庞德的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体现,从而对林、庞二人的翻译采取正确的认识态度。  相似文献   

17.
车欢欢  罗天 《考试周刊》2013,(77):22-23
互文性理论是从当代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中衍生出来的一种文本理论,可分为微观互文性、中观互文性、宏观互文性三类.其中宏观互文性主要发生在文本与情景或文化之间.情景互文性具有自身的特点和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运用情景互文性,分析了蒙古包、如意湖、胜象宝塔等旅游景点的翻译个案.互文性理论视角尤其是情景互文性视角对旅游景点的命名和翻译具有极其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互文性是一切文本的本质特征,翻译实际上是各种互文本间错综复杂的语言转换活动。通过对互文性的类型及其所指涉的翻译过程的分析,可以看出互文性理论应该成为翻译研究的重要内容。以互文性理论为基础,来看待翻译研究中几大关系,有利于加深对翻译本质的理解,开阔翻译研究的视野。  相似文献   

19.
互文性把任一文本都视为对其他文本的吸收和转换,历史、文化、社会、意识形态等都可视为文本。从互文性视角看冰心的原作和译作,可以发现作家兼翻译家的文学创作和翻译作品之间在文化历史背景、意识形态、生活环境等各要素方面相互映射,存在很多共性。  相似文献   

20.
互文性强调某一文本与其他相关文本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联系,是理解一切文本的前提。将这一概念应用于旅游文本翻译中。分析旅游文本中的互文现象,汉语旅游文本及其相对应的翻译,探讨互文性在旅游文本翻译中的运作机制,为旅游文本的翻译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