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遇秋先生是当今我图著名的手风琴作曲家,多年来为手风琴这种乐器创作并改编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如《促织幻想曲》、《惠山泥人印象》、《广陵传奇》、《沉思与酣歌》以及《第一奏鸣曲——长征》、《第二奏鸣曲——扎西德勒》、《第三奏鸣曲——天山云霞》等。  相似文献   

2.
李遇秋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他的手风琴作品内容丰富、体裁多样,他在手风琴创作的民族化发展上进行的种种民族化的探索,也推动了我国手风琴事业的发展。本文以李遇秋在手风琴创作的民族化探索为主线,首先介绍了李遇秋手风琴创作的一些基本情况,随后从和声、调式、旋律三方面重点分析了李遇秋的作品风格。  相似文献   

3.
李遇秋手风琴作品的民族特征体现在很多方面,本文仅从调式与和声两个方面论述了李遇秋创作的风格特点。李遇秋对中国民族的调式、和声有很深刻的研究,对西洋的调式、和声亦有着清晰的了解,因此,他的手风琴作品的调式与和声的运用上总有着独特的个性。  相似文献   

4.
李遇秋是我国当代手风琴界最具影响力的作曲家之一,他的手风琴音乐创作立足于本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以丰富的民族民间音乐为创作素材,结合西方作曲技法,并在和声与曲体结构以及演奏技法等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使作品洋溢着浓郁的民族风格与现代气息,对中国的手风琴创作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天女散花》原是李遇秋创作的手风琴曲,后经作曲家本人改编成钢琴作品。作曲家在西洋传统钢琴奏法的基础上,结合和运用很多中国民族乐器的演奏方法,使得这部作品充满了浓郁的民族风格,更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6.
朱文琪 《德州学院学报》2012,28(1):38-40,46
李遇秋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他为中国手风琴音乐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长征》是其创作的第一首手风琴奏鸣曲。作品中蕴含着三方面的创作特征:第一,民族性音乐元素的运用;第二,音乐语言的中西交融性;第三,乐器表现手法的独创性。  相似文献   

7.
李遇秋手风琴作品是我国手风琴事业发展中的里程碑,他的创作突破了传统手风琴乐曲创作模式的束缚,大胆推陈出新,他的手风琴作品创作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并且具有广、远、深、精等四个特点。  相似文献   

8.
李遇秋:北京战友歌舞团作曲家,国家一级演员。五十年代参加大型合唱作品《长征组歌》的音乐创作。八十年代热衷于手风琴音乐创作,屡屡出大作,其中《天女散花》、《促织幻想曲》等作品的问世,填补了我国手风琴作品的空白。 乐曲简介:手风琴独奏曲《天女散花》创作于1984年,是 作曲家专门为我国优秀手风琴演奏家张国平赴德国参加国 际手风琴比赛而作的一首中国参赛作品。张国平在德国演奏 后,受到外国同行们一致好评,并纷纷向他索要曲谱。同时, 张国平在这次比赛中取得第六名的好成绩,是中国手风琴 演奏者首次在国际比赛中获奖。  相似文献   

9.
李遇秋手风琴作品的创作美学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独创性、简洁性、情感性、逻辑性。  相似文献   

10.
手风琴自从20世纪走进我国音乐界,到现在为止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这段历史中,中国手风琴的音乐创作经历了从初期到发展最终走向多元化历程。李遇秋是我国著名的手风琴音乐家,在我国的手风琴发展和突破起到了推动作用。本文结合李遇秋老师的手风琴独奏曲《天女散花》进行分析,对中国手风琴艺术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11.
著名作曲家古柏杜丽娜创作的手风琴作品相较于其他作曲家创作的手风琴作品而言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无论是思想情感还是艺术特征都是典范,值得其他作曲家学习与借鉴。本文主要针对古柏杜丽娜现代手风琴作品风格进行分析,希望对大家了解作品内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对手风琴民族化音乐创作而言, 由于乐器本身构造原理中和声设置的固定和局限, 给实践运用带来困难.全文探讨了著名手风琴作曲家王树生的作品《夕阳箫鼓》的创作风格, 从而感受他创作中的个性化特点, 并通过对手风琴曲《夕阳箫鼓》的技术特点及简要结构分析, 了解《夕阳箫鼓》的艺术魅力以及这首曲子的创作特点, 从而进一步说明手风琴不仅是世界的,同样也是民族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赵季平民族管弦乐《古槐寻根》、《悼歌》、《觅》等作品的和声创作思维为切入点,通过理论阐述和具体分析,解析作曲家赵季平民族管弦乐作品创作的和声语言思维及技法特征,从而了解作曲家"民族化"的和声创作特征和风格。  相似文献   

14.
在西方音乐浪漫主义后期以前,作曲家创作的作品大多都是建立在大小调的和声功能系统上来进行创作的。其实从贝多芬中后期的作品中就可以发现,在那时的和声理论就已经得到了发展。直到浪漫主义中后期,作曲家热衷于突破传统和声理论,半音化和声连接不协和和声(例如四度叠置和弦)得到了广泛地使用。到了20世纪,音乐家的创作手法甚至可以认为超越了传统,不过使用和声概念来创作的作曲家也不在少数(例如拉威尔),但是和声连接已几乎脱离开了大小调体系。笔者在创作中发现,调式系统的使用与发展是有一定原因的,并且和声的连接会影响到调式的效果。如果能够深刻理解调式及和声的思维,会使作曲技巧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5.
近现代手风琴作曲家佐罗塔耶夫《第二儿童组曲》在创作上具有三个特点:挖掘乐器独特之处发挥手风琴特点;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作曲技法;新音乐风格。文章通过该作品剖析了佐罗塔耶夫的创作风格,为手风琴演奏者在增强艺术表现力方面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归》是李未明先生选取福建南音的曲调,以中国五声调式为基础,结合西方的曲式结构及和声等技法而创作的手风琴独奏曲。乐曲表达了海外游子落叶归根的情愫和情真意切的赤子之爱。全曲共分三部分,从忧伤的思乡到明丽欢快的梦里返乡,再到辉煌炽热的爱国情怀,使“归”蕴含的波澜壮阔的思想感情,层层推进,感人至深。该曲无论在和声技法还是创作思路上,都浸透着中国音乐的创作风格,作品在调式,调性,情感表达方式等方面均对中国手风琴作品的创作和演奏具有积极的价值和意义。因而乐曲出版后,受到手风琴界的普遍欢迎。在手风琴考级及音乐类高考中,…  相似文献   

17.
惠山泥人     
惠山泥人是无锡三大著名特产之一,也是我最喜欢的工艺品。如果你要欣赏、购买惠山泥人,那就一定要到惠山古镇来。瞧,用黄山石铺成的街道旁,一家家古色古香的泥人店呈现在眼前,店里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泥人。走近细看,泥人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有头顶西瓜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中期,现代音乐迅速发展,自由低音手风琴的诞生为作曲家们提供了新的领域,被越来越多的作曲家纳入自己的创作中。古拜杜丽娜,就是一位这样的作曲家。本文通过对她的手风琴原创作品进行研究,在现代音乐美学领域中给音乐表演者极大的启迪。  相似文献   

19.
泥人     
《红领巾》2006,(11)
用沙能堆沙人,用泥巴能捏泥人。相信不?泥人也是种艺术,也能捏出名堂来。先来看看大名鼎(dǐn$)鼎的惠山泥人。浙江无锡惠山泥人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其中最有名的要数眼睛只剩条缝的大阿福了。传说古时候老有怪物下山伤人。一天,天上掉下个笑眯眯的沙孩儿。他只微微一笑,就打败了怪物。人们很感激他,就照着他的样子做成泥人,起名叫大阿福。南有惠山泥人,北呢,有天津泥人张。泥人张传到现在也有100年历史了。他的创始人张明山常年观察平常人的神态(shén tài),练出了一手绝活:能在袖子里捏泥人,捏出来还活灵活现的。看看他的作品《渔樵问…  相似文献   

20.
赵亮 《华章》2012,(29)
本文是对作曲家德彪西的名作《亚麻色头发的少女》的细致分析.文章首先简要介绍作曲家的生平及创作概况,以及该作品的创作背景,对该作品的曲式及和声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欣赏理解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