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爱情是世间最美好的情感之一,也是文学作品一个永恒的话题。在中学语文教材中选入了不少爱情作品,在教授这些作品时,有必要对中学生进行正确的爱情观教育。通过这些婚恋作品的教学,让学生去辨别生活中的美与丑、高尚与卑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健康的爱情观。  相似文献   

2.
中学语文教材与课外阅读材料中,选入了许多悲剧爱情方面的文学作品,这都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极好素材。在教学中,我们应帮助学生认识到爱情之于生命的重要意义,同时更让他们认识到生命的丰富性,从而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不断追求生命的永恒意义。  相似文献   

3.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供试验用)》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一语文的本质属性外,同时特意指出语文“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这一特殊属性,赋予语文教学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任务。为此,在面向新世纪人才需要的今天.我们必须树立大语文观.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叶圣陶先生为我们留下了一个关于语文教育的宝藏,经历近百年的不断探索与发现,让我们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了其教育思想的科学性、创新性及与时代的适应性。叶圣陶先生从语文教学的实践中总结出的关于语文教学方法、语文教学策略,以及语文教学改革方面的宝贵经验,对于当下社会教育发展起到了指示性的作用。叶圣陶先生语文教学思想中的人文观、工具观、教材观、创新观体现了其教育思想的前瞻性。  相似文献   

5.
上海新版初三语文课本新添了一个单元.叫“爱情如歌”,在全国教育界引起了强烈反响,这说明爱情教育已引起了普遍关注。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忽略了爱情教育,而忽略的后果,不但仅是使孩子们失去了对爱情的正确向往,而且导致了道德教育的残缺。教育的功能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关注孩子的心灵世界,语文课本能够正视这个问题是个进步,表期我们特邀部分知名学者、作家以及教师和学生,就爱情教育选个敏感的话题。各抒已见,共同讨论。有的虽然没有论及爱情教育,但他们时爱情的理解。同样给我们对学生进行爱情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我们的目的,不是增大鼓励学生早恋。而是希望从理性出发,让青少年学生在感受爱情的神圣和崇高、欣赏爱情的高雅和优美的同时,思考生命、事业、爱情在人生中的位置,从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婚姻观和人生观,正常发育并自然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迫于高考的压力而形成的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高中语文教学模式,粗暴地割断了语文教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得语文学习功能异化的弊病愈加严重,语文教学“高耗低效”愈益凸现.语文教师必须切实摒弃陈旧落后的语文教学观,树立生活语文教学观,在教学中注重凸显语文的人文性,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人文教育功能;真正解放学生,让学生走进缤纷的生活.这就需要让教学回归生活,使语文充满活力;构建多元平台,让生活走进语文;采用多种形式,让生活与语文双向互动,真正让语文与生活水乳交融.  相似文献   

7.
现行语文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明确地体现了大纲关于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定性,体现了对人文教育的高度重视.解读其内涵,领会其精神,有助于我们对新教材的理解和运用.有助于我们对当前语文界关于人文教育的讨论的准确把握,对于澄清思想、转变观点、改革教学方法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8.
高中语文新教材第一册(人教版必修本)选取入了匈牙利著名诗人裴多菲的爱情诗《我愿意是急流》,同时选入了中国当代诗人舒婷的爱情诗《致橡树》,对比鉴赏,就会发现它们恰好构成了一种男性与女性之间关于爱情宣言的对  相似文献   

9.
《关雎》是《诗经》的首篇,被选入统编版八年级《语文》教科书中。该诗不愧是最古老的经典爱情诗歌,一直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对于这样一首经典的爱情诗歌,我们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呢?不少教师的做法是引导学生朗读,让学生自己去体会。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语文教学在重视知识传授的同时。还应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既是一种科学素养,更是一种人文素养。新课标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就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观。而人文精神正是这种思想的同义复制,因此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体验人文精神,以此促进学生创造个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改革更加关注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语文教学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这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现行小学语文教材所选入的作品是文质兼美的素材,字里行间都洋溢着美感,这正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最佳途径。因此我们要依托于语文学科  相似文献   

12.
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内涵,语文学科应是人文教育的主阵地.这就要求语文教师首先要加强人文修养,更新思想观念,在语文教学中通过有效指导阅读,把汉语言文学所传承的中国传统文化及人文精神渗透到学生的心中。让学生欣赏祖国语文,热爱祖国语文,让人文关怀融入到他们的生命和灵魂之中。  相似文献   

13.
小学语文是一门人文性课程,小学语文教育的基本目的乃在于人文教学。就形式而言,小学语文教育具有游戏性,在游戏的过程中让学生受到全面的陶治。小学语文教育过程应突出思想引导与自由陶冶的结合,强调学生对课文的自主、多元的理解,加强师生在教育过程中的真诚对话、自自交流,增强教学流程的灵活、开放性。此外,加强小学语文教材建议,增加其艺术性、人文性、时代性,也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4.
如火如荼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引发着一场教育的全面革新,它要求我们急切地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与学生的学习方式.其中,身兼工具性与人文性重任的语文教学被推上了最前沿。成功的语文教育应该让学生拥有尽可能多的智慧(包括运用智慧处理问题的能力),和拥有健康良好的的性格习惯(包括良好的行为特征),即是说,语文教育的终极目的是要将学生培养成人而非工具。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凸现“人”的  相似文献   

15.
语文新课标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以人为本是现代教育最基本的理念之一.而人文素质的培养正是这一理念在文学科教学中的具体体现。不少语文教师却只看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严重地忽视了它的人文性.以至于整个教育过程中人文教育的丢失。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是多元的。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因此.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摆在每位小学语文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青年阶段是人生最珍贵、最美好的"黄金时期",同时也是人的一生中身心发展的重大变化时期,爱情随着身心发展悄然来到青少年的生活中,并给他们的心理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对这一现实问题我们的中职教育工作者决不应该忽视,更不应该回避。作为语文老师,应该充分发挥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审美教育和道德教育的特殊功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爱情,培养学生健康的爱情观。  相似文献   

17.
本文探讨如何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利用语文教学教材已有的爱情篇目,进行教育和引导,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相似文献   

18.
正教育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新的教育理念呼吁加强人文教育,什么是"人文"?其实"人文"二字古已有之。《易经》上就说过"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我想,这文化素质教育的精神与人文教育精神是完全一致的。语文不纯粹是工具学科,也是人文精神的载体,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材是由文质皆美,堪称典范的文章或文学作品组成的。其中,有选入对高尚情操的陶冶、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对未来世界的探求的美文、它们能  相似文献   

19.
余彩霞 《教育现代化》2005,(12):106-106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在教学中应有突出的表现。我们只有引导学生在凝重而厚实的人文气息里接受熏陶,让课堂充满人文的灿烂的阳光.才能使语文成为一种真正提高人素质的课程。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渗透人文教育。  相似文献   

20.
巩艳萍 《现代语文》2011,(12):156-157
大语文教学观让我们知道语文不仅是人们交流的工具,更是传承思想和文明的途径。2000年开始推广的语文新教材和新课标,加强了人文性的内容,注重了培养学生的人格、品德,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创造性。让语文成为观照社会、观照时代、观照人生、观照自我的窗口,可以说是对语文教学本色的还原。语文教学有责任有义务承担起传承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