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同姓不婚”是佤族一项重要的婚姻制度,同姓婚禁忌是佤族婚姻文化的重要内容,但佤族社会中却仍然存在同姓婚。以沧源县班奈村佤族同姓婚禁忌为例,分析了佤族同姓婚的含义以及同姓婚禁忌的根源、班奈村同姓婚个案及其相关仪式、班奈村同姓婚引起的亲属称谓调整,班奈村存在同姓婚的根本原因,并指出班奈佤族在其婚姻文化进程中遵循了自然选择的原则。  相似文献   

2.
春秋时期在传统婚制存在且占主流的同时,又出现了许多异于传统婚制的婚姻现象。其主体是同姓媵制,同姓不婚制和有丧不婚制;但随着大国争霸的政治需要及社会制度的变革,又出现了许多与传统婚制相悖的婚姻现象:异姓媵、同姓婚、有丧可婚、贞操观念淡薄但已出现萌芽。  相似文献   

3.
关于周人同姓不婚的解释,历来就有“优生”和“反优生”两种观点。本文认为,这两种观点之所以难趋统一,其根本原因就是没有正确理解古代文献。“男女同姓,其生不蕃”的“蕃”是“众多”之意;“同姓不婚,惧不殖也”的“殖”是“增多”之意;“美先尽矣,则相生疾”的“疾”是“怨妒”之意。其实质讲的都是利用婚姻壮大宗族力量、团结异姓的意思,并无现代意义上的人口质量优劣和体格智能高下的含义  相似文献   

4.
罗文荟 《天中学刊》2012,27(4):73-76
《诗经》中有大量的异姓夫妻称谓。古公与姜女、王季与大任等夫妻称谓反映了西周建立前的同姓不婚之俗,韩侯与韩姞等夫妻称谓表现了周朝建立后实行的同姓不婚制。周人确立同姓不婚制主要是为了扩大势力和巩固统治。  相似文献   

5.
"同姓不婚"是我国古代婚姻制度的重要原则,是乱伦禁忌在中国的重要体现。本文从"姓"字的字义开始分析了"同姓不婚"的含义及产生的原因:出于优生的考虑,出于联盟的需要,出于道德伦理的需要;介绍和评述了"同姓不婚"在我国的历史发展和演变。  相似文献   

6.
对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历史的角度出发,结合我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律及生活实际,分析了中国古代婚姻中的“早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与“同姓不婚”制度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欲探讨婚俗,便不能不谈汉字“婚”。《说文·女部》:“婚,妇家也。礼:娶妇以昏时。妇人阴也,故曰婚。从女从昏,昏亦声。”据此可知,“婚”是从“女”从“昏”的会意字。为什么,要从“昏”呢?许慎列举了两个理由:一是周礼规定“娶妇以昏时”;二是“妇人阴也”。第二个理由应是中华阴阳五行世界观的认识,而第一个理由则为我们理解“婚”字的文化内涵拓了一条路。何谓“昏时”?甲骨文“昏”字从“日”从“氐”,“氐”即“低”,其造字意义为:太阳西下;《说文·日部》:“昏,日冥也。”《周礼》为什么要规定“娶妇以昏时”呢?这应该是当时以日落天…  相似文献   

8.
鲜卑族入主中原后,深受汉文化影响,但是,其婚姻制度却仍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本文认为,鲜卑族群婚制是以同姓为婚、收继婚、媵制为典型特征的,并且长期普遍地保存了这一婚姻发展形态.  相似文献   

9.
《河北自学考试》2003,(7):44-46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氏族社会晚期,应运而生了经常性的威慑、处罚和镇压的暴力手段,即犤犦A.刑B.习惯C.礼D.天命2、“禹刑”大抵是启及其后继者根据氏族晚期习俗陆续积累的犤犦A.习惯B.习惯法C.军法D.五刑3、在商朝,商王虽是当然的最高司法裁决者,但其权只限于犤犦A.畿内B.畿外C.全国D.家族内部4、西周时期的婚姻实行犤犦A.“同姓不婚”原则B.“异姓不婚”原则C.“异族不婚”原则…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社会的结婚制度,以聘娶为主要形式,其程序一般要具备“六礼”。徽州的婚礼基本程序与“六礼”一致。明清徽州早聘之风较为盛行,乃至指腹为婚,因为早婚对徽商家庭具有特别的意义。明清徽州婚姻禁止性原则主要包括同姓不婚与良贱不婚。由于受到明清普遍的婚姻习俗和徽州独特的地理人文环境的影响,徽州形成了一些特殊的婚姻习俗,导致妇女的守节、殉烈或婚姻生活的不幸。  相似文献   

11.
婚姻家庭制度的建立是人类两性关系的一个历史性的进步。中国古代把婚姻摆在家庭乃至宗族附属品的位置上面。婚姻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一夫一妻制(多妾制),同姓不婚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姻的缔结遵循“六礼”,婚姻解除的方式有七出、义绝及和离(协离)。婚姻中的财产拥有者属于丈夫或长子,妇女附属于男子。  相似文献   

12.
近来,有读者来信就新版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国历史》第一册第61页关于参予“七国之乱”的七国(吴、楚、赵、胶东、胶西、济南、灾川)的注释提出质疑,认为其中的“灾川”无论从文字的本意,还是从地名、地理位置上看,均应写作“淄川”。另外,我们发现有几本通史,在写西汉“七国之乱”时,也将“灾川”写作“淄川”。究竟哪种写法正确呢? 《史记》卷52《齐悼惠王世家》载:“孝文帝以所封悼惠王子分齐为王,齐孝王将闾以悼惠王子杨虚侯为齐王。故齐别郡尽以王悼惠王子:子志为济北王……子贤为灾川王……。”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就普通话水平测试中语气助词“啊”的音变问题阐述了新的观点。文章认为, 语气助词“啊”的音变不必强求, 理由是: 1. 语气助词“啊”只具有音变的可能性,不具有音变的必然性; 2. 语气助词“啊”具有音变的另样性; 3. 语气助词“啊”具有不音变的现实性。文章把“啊”的音变划分为三类: 直接拼读式音变、半直接拼读式音变和间接拼读式音变。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方志、法院档案与口碑资料的综合研究,可知羌族的婚姻习惯法自成体系,且有丰富内涵。婚姻缔结有正聘、入赘、转房、抢婚等形式,同时有同姓不婚、近亲通婚、早婚、强制包办、神灵定亲、婚姻尚财、多妻、禁止离婚、容忍性乱等原则,以维护婚姻稳定,刺激人口增长。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家婚姻法强力介入,羌族的婚姻习惯法才逐渐消隐。  相似文献   

15.
通过一起案例来分析目前国内外有关“婚内强奸”问题的立法现状及理论争议,阐述了“婚内强奸”犯罪化理由及司法认定与实践原则。  相似文献   

16.
1993年第3期《语文知识》刊载了夏俊山同志的文章《甥=女婿》,读后得益匪浅,但对于“甥”为何可以训为“女婿”,终觉该文语焉不详,本人愿不揣冒昧,妄以续貂。其实,“甥”之所以指“女婿”,与我国古代婚姻习俗有关系。在上古时期,我国一直实行着“同姓不婚”的族外婚姻制度,比如说齐是姜姓,鲁是姬姓,齐鲁可以通婚;秦是赢姓,晋是姬姓,秦晋可以通婚,  相似文献   

17.
《左传》对春秋时期上层社会婚姻问题有很多记载,从中我们可以窥探当时的婚姻现象的典型特点是:同姓不婚,陪嫁媵妾制和烝报婚。  相似文献   

18.
有一道试题,要求辨别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这首词的下阕的三句:“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用了什么修辞格。 我认为这三句用的修辞格是拟物。 有人认为我的答案“不标准”,不是拟物,是暗喻。其理由是:这一个句子中,“是”字是暗喻的标志,该句有喻体——  相似文献   

19.
【案例】在学习《可爱的草塘》(人教版六年制第十册)一课时,我发现了学生读“连忙脱掉鞋袜,跳进没膝盖深的水里逮起来”一句中的“没”字,有读mò的,也有读méi的。我正准备提醒他们时,一个学生站起来向我提出了这个问题。师:(顺水推舟)你认为这里的“没”字该读什么音呢?生1:我认为该读mò。生2:不,应该读méi!(教室里一时乱起来了)师:(示意学生安静下来)光争着说读什么音没用。为什么读这个音呢,要说出你的理由。今天谁说的理由充分老师就支持谁!(我索性打消了给出“标准答案”的念头)生1:我查字典后知道了“没”在读mò时有漫过或高过的…  相似文献   

20.
纸猫     
莱莱特别喜欢小猫,它长得毛茸茸的,叫起来“咪呜呜”的,别提多可爱了。可是妈妈不这么认为.妈妈说:“小猫脏兮兮的.臭哄哄的,它还拿脏脚到处乱踩,还用爪子抓沙发,好讨厌的!”妈妈不同意.莱莱就养不成小猫咪了。所以,莱莱只好折了一只纸猫,拿来一盘小鱼,对它说:“咪咪乖,咪咪吃鱼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