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杜育敏 《现代教学》2014,(7):112-113
我校自2007学年以来,在学校课程设置中建立并实施“多学科主题整合”校本课程,丰富学科知识,引导师生实践,力求校本课程基于学校实际、体现办学理念、普惠全体学生、彰显育人品质、追求校本特色。我们认识到:课程建设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学校教育思想、教学理念的集中体现,也是实现教育目标、支撑办学行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更是学校创建特色、提高师资专业水平、提升管理能力的主要载体。如何更好地认识课程、理解课程和发展课程?我们企求以“见树又见林的艺术”来整体系统地思考,着力实践基于师生实际又富于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多学科主题整合”校本课程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相似文献   

2.
校本课程不仅是一个物质的存在,更是一个文化的和精神的存在。我校顺应学生求我成长的需求,依托求我养正校训资源,构建求我的校本课程,并从文化建设的角度,营造求我校本课程的实施环境,着力推进校本课程文化建设,创生了校训文化。一、基于校训,整合资源校训是学校文化的集中体现,反映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思想,体现了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也是校本课程建设可以开发利用的有  相似文献   

3.
《上海教育》2012,(Z2):60-61
近年来,在教育走上现代化的进程中,六师附小重塑办学理念"让每个孩子在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快乐成长",明确了"自信、健康的快乐少年"的培养目标。在学科类课程和成长体验活动课程中,我们全面推进课程改革,全方位落实学校的培养目标,整合德育资源,形成了系统的,具有学校特色的,并富有实效的德育课程。课程的设计以学生生命成长中社会角色的转换为线索。从幼儿园的孩子到小学生是一次角色的转换,从普通的小学生成为一名少先队员,又是一次角色转换。每一次转换,都需要激发学生成长的需求,帮助他  相似文献   

4.
虞怡玲 《现代教学》2011,(7):134-134
我校是一所有近六十年办学历史的学校,从开创时期的“修德”义务学校,到实施素质教育在全市首批探索实验小班化教育,到与高校合作办学过程中提出“平等与尊重、合作与责任、对话与分享”的圆桌精神,再到新三年规划所提出的办学理念“修德允能、圆融通达”,这些都体现了学校孜孜以求、不断发展的历史进程。依据我校的办学理念和课程理念,通过学生培养目标与课程目标的对接与细化,我校基于国家三类课程,结合学校实际,提出了“两维度四路径”的课程校本化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5.
校本德育课程是立足于学校实际,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素质、健康的心理品质和人格为主要目标,以教材的处理与开发、活动的设计与实践、资源的挖掘与整合等为主要途径的校本课程。探索围绕学校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设计、规划学校的德育课程。借助多种载体和途径,推进校本德育课程的实施。加强规范与整合,构建校本德育课程实施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6.
课程是任何教育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参与课程发展已是世界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技术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的特性,决定了其在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和课程建设上的独特要求。上海电机学院升本后,明确提出"技术立校、应用为本"的办学指导方针,成为学校文化的引领,主导着课程文化的构建。技术本科的办学理念日益成为提高学校课程发展的主动力,推动着教师课程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正课程是学校教育的"骨架",不能融入办学理念的课程是"水上浮萍""墙上芦苇",难以真正发挥引领和促进育人的作用。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心脏",有什么样的课程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教育。建构符合学校办学理念的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必然。本文以珊瑚实验小学为例,探索在"珊瑚最红,孩子最亲"这一办学理念关照下的"亲亲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实施。一、树立基于学校办学理念的课程观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改革,立足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学生是完整的个体,教育的对象是完整的人。学校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须打破原有分科课程间的壁垒,有效整合国家课程,补充相应的校本课程,使之形成一套较为科学的、基于国家课程又丰富国家课程的课程体系。清华附小围绕"为聪慧与高尚的人生奠基"的办学使命,通过多样化、全方位的课程整合,结构化、弹性化的管理整合,构建适合学生发展的"1+X课程"育人体系,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9.
学校课程品质是特定学校的课程在动态发展过程中体现出的整体品质属性。学校课程品质建设通过学校课程的适应性、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学校课程结构的优化等作用于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义务教育学校课程品质建设主要体现在反映时代要求的办学理念、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学校培养目标、规范有序的学校课程开发机制、多元主体参与的学校课程决策过程、体现智慧的学校课程实施的路径和方式、动态发展的学校课程评价方式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现代教学》2011,(7):121-122
当前推进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命题是学校根据学生基础与需求的差异,创造性地、校本化地实施国家课程。根据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学校育人目标,我们以上海二期课改理念为指导,研制了《让课程适应并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学校课程方案,对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和校本课程开发进行了系统规划,明确了学校的课程理念、课程结构、课程门类、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课程建设的核心要素。  相似文献   

11.
高剑毓 《现代教学》2014,(7):126-127
新时期,在我校的办学理念“未来属于孩子”的引领下,我校在学校新四年发展规划中,提出了“身心健康、善思乐学、勇于实践”的学生培养目标。课程是学生培养的直接载体,我校结合时代、社会、学校和学生的现实需求,建立校本课程“小学科学综合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2.
课程是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基础,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的影响力直接决定着一所学校的影响力,如何促进课程的有效开发、整合与实施,是学校课程改革的永恒课题。多年来,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第二中学根据本校实际,在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地方课程的融入性实施、校本课程的精准化实施过程中,努力打造实施"智美"课程,提升学校办学品质。  相似文献   

13.
杨念锋 《中国教师》2014,(10):84-85
<正>校长的使命是办好一所学校,学校的品质源于课程的品质。在积极、全面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今天,校长的"课程顶层设计"能力直接决定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学生的个性发展,进而决定学校的发展方向,因此,从"课程顶层设计"入手,引领学校的特色发展,成为校长面临的重要课题。一、办学理念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文立校,以德树人,以健育人"的办学理念已深植义乌市第三中学(以下简称"三中")教师的心中。"以文立校",即以学校  相似文献   

14.
根据中职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发校本课程,这是彰显学校办学特色、发展中职学生个性的一条有效途径。为了避免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流于形式或游离于学校的课程体系之外,广州市纺织服装职业学校"服装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组在开发该课程的理念、建设该课程的领导力等方面进行了顶层设计。  相似文献   

15.
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立足点在于学校课程建设,办学活力的激发实质是为学生提供有活力的课程。成都市双流区实验小学秉承"一个都不能少"的教育理念,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树立科学质量观,构建了以国家课程为主、地方课程为辅、校本课程为补的"357"幸福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6.
在尊重这一核心办学理念的指导下,我校积极投身于学校的课程改革与创新之中。基于学校办学理念的课程创新,主要是在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统领下,将各类课程进行整体构建,使学校课程结构从单一向多样化发展,进而形成适合未来发展的学校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7.
南京市太阳城小学位于南京东郊,地处沪宁高速公路和绕城公路马群交汇处。学校是江苏省实验小学,南京市首批小班化示范小学。学校占地面积22878平方米,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学校现有教职工85人,班级34个,在校学生总人数995人。自2002年实施小班化教育以来,学校一直追寻"小班化"的课程理想,在"为人的全面、协调、持续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和"为每一位学生设计课程"的小班化教育理念的引领下,致力于小班化教育背景下的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建设。学校开发并实施了以辅助课堂教学、整合课程资源和挖掘学生潜能为目标的"天天微型课",设置了可供学生选择、满足学生不同发展需求的"周末课程超市",同时还建设了一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课程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多元化、个性化的发展需求,优化了学生发展的环境,改变了学校办学、教师教育的行为,提升了学校办学和小班化教育的品质。  相似文献   

18.
学校特色建设是国内外教育理论研究与教育实践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学校特色建设事关素质教育的推进与落实,更是学校自身存在和发展的需求。复兴中学客观分析学校的教育背景和自身需要,为学校创建特色乃至形成品牌开辟了路径。从学校构建校本课程体系指导思想的开始到构建课程模块,整合课程资源,培育"一专多能"的教师队伍,形成开放多元的校本课程体系,体现了复兴中学的办学价值取向和办学特色。"普职结合"校本课程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效,学校实践经验和办学质量得到同行和社会的一致认可和广泛好评。  相似文献   

19.
学校课程整合的应然追求是让每位儿童成"人"。从儿童成"人"的个人和社会维度的基本意蕴出发,指向儿童成"人"的学校课程整合是通过学校层面的课程设计以实现个人、社会和知识的整合,在师生的参与中作出自下而上的课程决策。反观学校层面课程整合的现状,形式化的课程整合和儿童的客体化、功利化的课程整合和儿童的工具化是其迷失的具体表现。学校课程整合的理性回归需要校内外共同努力,具体而言:校内应从理想的儿童形象出发进行课程整合的整体设计并赋权师生,校外应为学校课程整合提供前瞻性的政策指引和理性的地方支持。  相似文献   

20.
办学理念具有导向功能、感召功能、辐射功能和识别功能,体现了学校的价值诉求,它的理性建构有利于明确学校的工作思路、办学特色和校本课程建设等。慈吉中学以"人和为魂、差异发展"办学理念为引领,结合新课程改革思路,积极构建并实践校本课程,在课时安排、学习方式、课堂空间等方面进行有效探索,并取得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