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贤 《西北职教》2008,(3):32-33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产业结构不断的进行调整,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地向城市转移。这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于受自身经济条件等方面的限制,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时,没有能力让自己的孩子跟随着进城读书。他们只得将孩子留在家乡、留在农村,让自己年迈的父母或亲戚朋友帮着看管。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镇化、专业化速度的加快,我国经济发展非常迅速。农村中收入有限,农民通过种田仅仅能勉强维持温饱的生活水平,学生上学、老人看病和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促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涌向大、中、小城市和城镇。于是,这些打工者家庭中有一部分人把自己的孩子转到城里去上学,还有一部分人把孩子转到城里去生活还暂时有一点困难,就把孩子留在农村让老人看管,自己在外面挣钱。这样就有一大批学生在农村念书,他们不在父母身边,受爷爷、奶奶甚至亲戚的看管。这种现象在我国农村特别是西部农村非常多见。这些孩子就是农村中的留守学生。他们性格形成的环境与其他学生截然不同,性格也比较古怪。这些学生的个性发展对他们的成长很不好,给看护人带来了很多麻烦,也给学校教师带来了不便。学校科任教师特别是思想品德课教师应采取积极的对策,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予以纠正。  相似文献   

3.
“留守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期,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转移,但受城乡分割二元社会结构的体制制约和自身经济条件的限制,很多农民工无法解决孩子进城后的读书问题,只得将孩子留在农村。据统计,我省义务教育阶段的“留守学生”共有270万,占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人数的27%,个别地方甚至达到50%以上。同时,学业偏差、生活失助、心理失衡、道德失范、安全失护、学习失辅、行为偏常、感情缺失等突出问题在部分“留守学生”中暴露出来,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乡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规模性地往城市进行转移,但是由于各方面原因不能将孩子带在身边,而将其留在农村地区,这些父母双方或一方从农村流往城市,而被留在户籍所在地农村的孩子被称为留守儿童。这些孩子由祖辈或亲友进行养育,但是无法辅导功课、监督学习。小学时期是数学学习培养的关键时期,探究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数学学习现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对加强留守儿童数学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发生了深刻变化,教育事业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我们应看到,西部农村地区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发展不平衡。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比较缓慢等原因,一部分农民的生活仍很困难。靠天吃饭的单一粮食种植产业已远远不能维持农村家庭的正常开支。于是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纷纷外出打工,孩子就被留在家里。人们习惯上称这些学生为“留守学生”。逐年增多的农村“留守学生”,给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许多问题。  相似文献   

6.
曹润鑫  胡怡慧  蒋艳青 《文教资料》2013,(18):119-120,131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多数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将子女留在农村,这些留守家乡的孩子组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农村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可以说是纷繁复杂,理清现状的成因有助于我们解决这一群体的现存问题。  相似文献   

7.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及对策探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步伐不断加快,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开始大规模的向城市转移, 这既是农民理性选择的结果,也是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必然。但由于受到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结构体制和自身经济条件的限制,这些农民工进城后却无法享受到和城里人相同的待遇,很多农民工无力解决孩子进城要面对的许多现实问题,如:住房、学费、交通等等。他们只能选择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镇需要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所以农民工一词最近火了起来。然而由于户籍制度、经济因素、城乡差异等诸多因素限制,绝大多数农民工孩子不能随城就读,只能留在农村,由于家里没有人照应,有的孩子家离学校很远,所以这些孩子自然而然地成了学校的住宿生。相对于学校周围的孩子来讲,这一部分学生也算是一种弱势群体,他们需要众多的关怀。加强农村初中寄宿生的教育也因此变得更加重要。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地向城市转移。由于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很多农民工在自己进城的同时却无力解决孩子进城就读要面对的诸多现实问题,诸如恶劣的住房条件、高昂的借读费用、交通安全无保障等。于是,他们只能选择将孩子留在了农村,并托付给其他人代为照看,最终形成农民工父母与子女分隔两地的局面。一个新的特殊群体——留守儿童就这样诞生。  相似文献   

10.
麦柱中 《广西教育》2008,(26):24-25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程度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进入城市。这些青壮年的一部分孩子随他们涌入城市,但是更多的孩子因各种条件的限制,只好继续留在农村,留在农村这些孩子由自己的祖父母或其他亲属亲戚照顾,甚至直接就是未成年的兄弟姐妹相互关照,这类未成年的特殊群体称为留守儿童。在一些地区留守儿童已经达到当地儿童的70%。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其中一部分孩子随父母涌入城市.但是更多的孩子没有条件随父母流动到城市,只好继续留在在农村.他们由自己的祖父母或其他亲戚照料,这类未成年的特殊群体称为留守儿童.简言之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进城或到经济发达地区务工而被留在老家的那些孩子.当然这些外出打工的父母对自己的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一般都做了一定的安排,据此可将农村留守儿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相似文献   

12.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这些孩子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其在学习、生活、心理、性格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家长、学校和政府必须共同关注并加以解决这一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15,(A3):172-173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乡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和我国现代化进程推进,全国约有一亿四千万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打工。在这些农民工中,相当一部分是有孩子的父母,由于各种原因,他们中很多人将子女留在农村,从而形成一个特殊且较为庞大的孩子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已成为当今我国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等多方面协调合作,共同构筑起面向"留守儿童"的一整套完备的社会化信息体系。近几年,作者通过构建"金山小学阳光心情吧"、学校信息网络和利用"校讯通"工程,构建起学校与家长沟通的桥梁,让学校与家长对子女进行协同教育,这是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农村进城务工人员越来越多,他们的孩子大多数留在农村就学。这些留守孩子的教育问题就成为农村教师面临的一大教育难题。而对于农村的政治教师而言,更是一种挑战,这就需要这些农村政治教育工作者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大量人口离开家乡外出打工,将自己的孩子留在了农村。这些长期与父母分离,得不到父母关爱的儿童被称作留守儿童。  相似文献   

16.
朱万民 《考试周刊》2009,(52):205-205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人城市打工赚钱,将孩子留在家中,形成"留守一族",我们称之为"留守儿童".近几年,"留守儿童"在农村学校学生总数中占的比重逾半数.这些孩子缺少父母关爱和监督及教育者的关注,在生活和学习中成了一只只"孤雁".这一新生特殊群体的教育似乎陷入了困境.  相似文献   

17.
农村留守女童是指父母双方或者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女性儿童。农村孩子挡不住父母进城的脚步,目前,全国农民工数量已达到1.45亿,据2000年人口普查得到的资料,我国14岁及以下儿童总量为28452.76万人,全国留守儿童数量是2290.45万人。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迅速发展,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为了增加收入,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地向城市转移。由于受到户口、住房、上学等诸多条件的限制,很多农民工不得不将孩子留在农村,并托付给其他人代为照看,最终形成了农民工父母与子女分隔两地的局面。从而出现一个新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这些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越来越突出。怎样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成为当前社会需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发展转型时期所出现的一个新的社会群体,说起留守儿童,人们马上会联想到,那些因父母外出打工,而留在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身边的孩子。这种趋势已由农村逐渐蔓延到城市,其存在形态各有不同,且随着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留守儿童将是个长期存在的问题,不可能短期消失。  相似文献   

20.
随着国家的发展,社会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多地转移到城市中,其中多数是些青壮年劳动力.他们为了挣钱谋生存而不得已将他们的未成年子女留在了农村.这些在成长的道路上缺乏家庭温暖,没有父母照料,往往由祖辈照料的留在农村的孩子,被习惯性地称为“留守儿童”.由于这些“留守儿童”长期以来形成的学习主动性差,加之家庭教育跟不上等因素,这些孩子均学习吃力.尽管在校期间老师的督促约束.可回到家,爷爷奶奶又督导不力,致使这些学生养成了一紧一松的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