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 毫秒
1.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为送别好友孟浩然去广陵而写的一首七言绝句。诗题中的“之”,作“到、往”讲,“广陵”,即广陵郡,就是现在的江苏省扬州市。扬州在唐代是东南地区的繁华都会。这首诗共四行。前两行是叙事,后两行是写景。诗人通过叙事、写景表达他对老朋友孟浩然依依惜别的深厚友情。“故人西辞黄鹤楼”,“故人”,即老朋友。这里是指孟浩然。(孟浩然,唐代著名诗人,以写山水诗著称,与李白有很深的交往。)“西辞”,从西方离去。“黄鹤楼”,故址在湖北省武昌黄鹤山上,即现在的武汉长江大桥武昌桥头。传…  相似文献   

2.
在漫长的中国历史长河中,嵇康是一位如此充满魅力的人物,以致中国哲学史、美学史、文学史、音乐史、思想史等都不得不关注他、分析他、评判他。嵇康(223—262)字叔夜,该郡S至(今安徽宿县)人。三国时期魏国著名思想家、文学家、音乐家,“竹林七贤”之首领。嵇康的美学思想十分丰富,本文限于篇幅,只论述他的音乐美学思想。嵇康十分钟情于音乐,他对音乐之爱好,世间少有。他妙解音律,其一生以音乐为伴,“少好音声,长而玩之”,以至他“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散》”①,成为千古之绝唱。不仅如此,他对音乐也有…  相似文献   

3.
姜太公(约公元前1200-公元前1100年),姓姜名尚,字子牙。《史记》说他是“东海上人”。《吕氏春秋》说他是“东夷之士”。可见他是古代的山东人,家住海边。《博物记》说:“(西海)太公吕望所出,今有东吕乡。又钓于棘津,其浦尚存。”《齐乘》说:“太公,海曲县东吕乡人。”日照,即西汉的海曲县,东汉的西海县,古称东吕乡,可见姜太公原籍日照。今东港区秦楼街道冯家沟村,旧有太公祠、姜公台。棘津,传说即为太公钓鱼处。  相似文献   

4.
以记录吾古孙仲端出使的《北使记》中资料为核心,辅以“金山”以西交通的考察,可以证明契丹军队曾由“叶密立”(今额敏县)至“阴山”(今博罗科努山)前,遇阻折入“回鹘国”(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吐鲁番市一带),再循“龟兹”、“可什合儿”(今库车县、喀什市)而至巴剌沙衮(今比什凯克市托克马克)。相关的论点尚有:一、以《辽史》中记载排斥《世界征服史》等中亚作家记载的理由并不成立。二、 从“金山”向南至“畏兀儿”,再四至“铁门关”的“回鹘路”、“碎叶路”,由于沙漠穿越的困难,并非一条捷径。三、刘祁及同时代耶律楚材等使用的“回纥”一词所指,更可能是“畏吾儿”及与其人种上相同的中、西亚白种人。四、耶律大石于金军来袭前即已进军“吉利吉思”(今克孜勒、阿巴坎一带),因此,一旦失利,即向西至于翼只水”(今额尔齐斯河)之西。五、耶律大石西行所过迂回曲折,还可从其对臣下所语“胶与卿等行三万里,跋涉沙漠”中得到极为有力的旁证。  相似文献   

5.
袁枚《书鲁亮侪》一文,有些古代文学作品选本将其人选并作为教材使用,如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和上海教育学8。编的《中学教师进修丛书·中国古代文学读本》。这篇记叙人物事迹的散文,通过“摘印”这件事,将鲁亮侪“奇男子”的气概刻划得栩栩如生。写他深入调查、尊重民意、抛弃私利、仗义直言,至今也不无积极意义。但文中所写,有多处与事实相修,漏洞频出。我们不揣浅陋,于此献疑,以冀求正才方家。《书鲁亮侪)}一文,当是乾隆二十四年(1759)袁枚、4岁时作于江宁(今南京)。时袁枚辞官已久,仅就葛闻桥传闻而记之…  相似文献   

6.
冯延巳(903-960)。字正中,五代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人。在南唐做过宰相,他的词多写闲情逸致辞,文人的气息很浓,名句如“风乍起,吹绉一池春水”,他在中国词史上有比较大的影响。当代著名学者叶嘉莹先生在《从(人间词话)看温韦冯李四家词的风格》一文对冯延巳词有透彻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涪陵北岩名胜点易洞因我国北宋著名哲学家、教育家程颐曾在此地点《易》而得名。程颐(1033-1107年),字正叔,洛阳(今河南伊川县)人。年18,游太学,以《颜子所好何学论》名震当时,拜授学职。少时曾与其兄程濒学《易》于周敦颐,后同为北宋理学的中坚,“程朱理学派”的创始人,并称“二程”。程颐“力学好古,动尊礼法”,“用敬涵养”,“格物穷理”,创造了一种以“理”为本的哲学体系。他讲学达30余年,影响很大,因此.他的学派当时被称为“洛学”,一时学者风从。涪陵学者谯定本学《易》有师,“闻之洁衣往见,造诣…  相似文献   

8.
背景介绍 1、关于教材:《项脊轩志》是明代杰出散文家归有光的作品。他的散文,风格朴实,感情真挚,被誉为“明文第一”(黄宗羲语),当时人称他为“今之欧阳修”。他的散文不是以重大的题材反映他所处的时代,而是通过记叙一些日常生活和家庭琐事来表现母子、夫妻、兄弟之深情。他的这类散文,感情真挚自然,语言朴素流畅,细节真实生动,有涛一般的意境,有人称赞他的散文“不事雕琢而自有风昧”。明人王锡爵曾评归有光说:“所为抒写怀抱之文,温润典丽,如清庙之瑟,一唱三叹,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恻之恩.溢于言语之外。”  相似文献   

9.
论黄庭坚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庭坚虽以诗名世,但他在北宋词坛上独标一格,称得上是一作手。不过时人与后世对他的词评价颇多分歧。晁补之谓“黄鲁直间为小词,固高妙,然不是当行家语,乃著腔子唱好诗也”(《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三)。陈师道则认为:“子瞻以诗为词,如教坊雷大使之舞,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今代词手,惟秦七、黄九耳,唐诸人不逮也。”(《后山诗话》)将他与秦观相提并论,归入于本色当行的词家之列。其后李清照也将山谷列入能“知(词)别是一家”的词人之中。而清代的陈廷焯却以为“黄之视秦,奚啻之与美玉”,“黄九于词,直是门外汉…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全汉赋》讨论赋之范围,论证了“辞赋”即赋,“骚”为赋之一类,而论乃赋之平文体,用赋之手法所写的论,通于论而非论,故该书当录汉人之“骚”,而不当录《非有先生论》。汉赋之序,多为后人缀史氏等语为之,而《全汉赋》仍其旧,今辨而正之,另外,本文对该书之文字,标点及录(引)文出处,做了不少的订正,并对该书做了一些实遗。  相似文献   

11.
词义商兑     
词义商兑吕永卫,苏晓青古代白话作品多用方俗俚语,这类词语往往“字面普通而义别”,“非雅估旧义所能赅”(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序言》),往家以习见之义诠释,有时难免不得其旨。笔者在比较归纳书证的同时,参之以现代方言,今不揣谫陋,胪举札记数则,以就正于方...  相似文献   

12.
“建安七子”何来孔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建安七子”之说,源于曹丕的《典论·论文》。《论文》说: “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玚德琏,东平刘桢公干。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以自骋骥騄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以此相服,亦良难矣。……王粲长于辞赋,徐干时有齐气,然粲之匹也。……琳、瑀之章表书记,今之隽也。应玚和而不壮,刘桢壮而不密。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辞,以  相似文献   

13.
李之仪,字端叔,滴局太平站热时。因家临姑溪,乃自号“姑溪居上”。元丰进土,曾从苏武于定州幕府。哲宗时曾任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元符中,监内香药库(御药房),徽宗初,提举河东常平,坐草范纯仁(范仲淹次子)遗表及行状。因其“过于复直,许蔡京意”,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县)久之,徙唐州,终朝议大夫。其祖籍为沧州无棒(今山东无棒),先祖仕于楚州后家山阳(今江苏淮安),父李颀,曾为小官,仕途不利。李之仪生卒年历来无考。仅从《姑溪集·跋东坡诸公追和渊明《归去来》引后》推断,他生于庆历六年(1046)楚州山阳。据《挥麈录》等书载,之仪“年八十而卒”,或云:“年八十余。”若以八十岁计,则当卒于宣和七年(1125),也有的认为其卒年是在宣和末年。以宋史》卷三百四十四李之纯传附)著作今存《姑溪居全文集》五十卷,南宋吴布编集,考订不严,有将唐诗误人者。《姑溪居士文集》后集二十卷,编者无考。 对李之仪晚节在当时曾受到非议,因其晚年干谒权贵,甚至吹捧曾残酷迫害过他本入及其师友苏款等人的蔡京。当时正直之士纷纷指斥蔡京好邪误国,而李之仪颂之日:“鲁公忠义,皎如星回”(《姑溪居上文集》前集卷三十九《跋鲁公题记后》)对此,吴布在《姑溪居上文集序》中为其辩解周:“或调端叔晚节税  相似文献   

14.
说“赋”     
在中国文学史上,“赋”既是诗的“六义”之一,又是一种特殊的文体,故特受学人重视。班团说:“赋者,古诗之流也”(《两都赋序》),又说:“不歌而诵谓之赋”(《汉书·艺文志》);郑玄说:“赋之言铺,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毛诗笺》);刘勰则说:“赋者,铺也.铺采离文,体物写志也”(《文心雕龙·诠赋》);而朱熹又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诗集传》)凡此种种,释义不一。然则“赋”字本义如何?它与诗之“六义”和文体之“赋”有何关系?看来仍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下面让我们从“赋”字本义谈起.一、…  相似文献   

15.
吴国珍 《学语文》2013,(5):47-48
《采薇》中的名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谢玄认定为诗经最佳句,王夫之更从中概括出文学创作的反衬手法,其《姜斋诗话》云:“‘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来我思,雨雪霏霏。’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其《诗广传·卷三》在对“昔我往矣”等句的阐释中又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观点。他说:“往伐,悲也;来归,愉也。往而咏杨柳之依依,来而叹雨雪之霏霏。善用其情者。不敛天物之荣凋以益已之悲愉而已矣。”  相似文献   

16.
冯梦龙的“三言”(《喻世明言》、《醒世恒言》、《警世通言》)和凌蒙初的“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是明代拟话本小说的杰出代表。冯梦龙明确地提出了“借男女之真情,发名教之伪药”的著书目的,表达了他“以欲反理”的观点。凌蒙初认为冯氏“三言”“颇存雅道,时著良规,一破今时陋习”,继而编写了“二拍”。他们把唐宋的空灵高雅的士大夫文学转向充实浅俗的市民文学。在“三言”、“二拍”中,以婚姻、爱情为题材的作品占了很大篇幅,这部分作品较突出地反映了作者新兴的妇女观。本文试就这一问题作一简略分析…  相似文献   

17.
陈奇献先生所著《吕氏春秋校释》(学林出版社,1984年),厂搜前人注释百二十六家,详加考核,纠谬正讹,艰涩大去,甚便学人。然千虑一失,智者不免。今试择一题,略陈管见,以求教于方家。《吕氏春秋·顺民》:“于是翦其发,其手,以身为牺牲,用祈福于上帝。”以吕氏春秋校释》479页)对这段文字中“”的诠释,陈奇献先生先引述了俞樾、马叙伦的观点:俞极谓“”本作“”,假作“枥”。《说文》:“枥,枥,指也。”《韵会》引《系传)}曰:“谓以十押十指而缚之也”;字亦通作“历”,《庄子·天地篇)}“罪人交臂历指”是也。马叙…  相似文献   

18.
陶渊明是我国学史上的大家之一,对他的归隐,评之为对黑暗社会、丑恶政治不满而忤世隐逸有之(钟优民、李初);评之为立志从以成就功业、为求仕有之(魏正申)(1);评之为救世不成而转向自救亦有之(李春青)(2)。上述评价都有一定道理,不过,笔认为若将其归结为对人生美的追求似乎更为妥帖。因为对于社会黑暗,渊明虽强烈厌倦并最终遁世,但却未有什么具体的救世思想与行动;至于为求仕,虽然渊明诗不少,然中并无强烈的以求仕之念,否则不至拂袖而去;至于自救,则倒不如说是为了实现一种人生理想:诗意地栖居,纯美地生活。“猛志逸四海”(《杂诗八首》之五)是为求美;“临清流而赋诗”(《归去来兮辞》)是为求美;“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杂诗八首》之二)亦是为求美(3)。不论从政也罢,归田也罢,都统一在他对人生美的追求与体验之下,并集中体现于其诗创作中。故本将其人生理想界定为人生美,对这一理想的追求导致了他的归隐行为。  相似文献   

19.
课前预热——(学生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古诗。接着,师生唱起《让我们荡起双桨》。随后,教师出示贾岛的《题李凝幽居》,引导学生有节奏地诵读,并引出“推敲”的典故。)  相似文献   

20.
一、朗诵溯源(Tracingtheoriginsofrecita tion)朗诵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语言艺术。据《说文解字》记载 :“朗 ,明也。从月良声。”“诵 :讽也。人言甬声。”“讽 :诵也。大司乐。以乐语教国文。兴道讽诵之言。注。倍文曰讽。以声节之曰诵。倍同背 ,谓不开读也。诵则非直背文也。又为吟咏 ,以声节之。……”在读字又有注释 :“读 ,抽也。……戏讽谓背其文。”(江苏广陵刻印社《说文解字》,段玉裁撰)据《辞渊》讲 ,朗有三义 :(一)明亮 ;(二)响亮 ;(三)高明 ;诵也有三义 :(一)朗读 ;(二)述说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