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用人单位的专题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社会要求有明显差距,社会用人单位更注重就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并以此作为评价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影响大学生职场素质的主要因素有学生自身、高校以及社会等因素。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提升毕业生职场素质的相应对策是:加强理想信念教育,重塑大学生成才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积极改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创建终身职业培训与能力开发的良好制度和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2.
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用人单位的专题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社会要求有明显差距,社会用人单位更注重就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并以此作为评价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影响大学生职场素质的主要因素有学生自身、高校以及社会等因素。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提升毕业生职场素质的相应对策是:加强理想信念教育,重塑大学生成才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积极改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创建终身职业培训与能力开发的良好制度和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3.
初入职场的高职院校毕业生产生职场自闭症,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既有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漏洞"的原因,也有学生需要提升自我素质方面的原因。因此,要研究高职毕业生职场自闭症的现状、成因以及预防职场自闭的途径。这对于指导学生顺利入职,缩短职场适应期,预防职场自闭症,培养合格的职场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从2014年起,地方高校相继向社会发布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总体状况不容乐观。从毕业生就业质量与人才培养工作的关系来看,毕业生就业质量是人才培养成效的最直接、最主要的指标,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好坏直接影响毕业生就业质量的高低。因此,地方高校应紧紧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强与政府、行业、企业之间的互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构建人才培养机制,以就业为导向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从根本上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5.
就业力——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核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就业力一般可通俗地理解为大学生求职的竞争能力。随着高校扩招后,大批毕业生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递增,毕业生与社会需求之间的供需矛盾日益凸现。与此同时,作为大学毕业生步入社会前的职场指导——大学生就业指导也日益受到高校的重视,各级各类高校纷纷开设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对学生进行求职、择业技巧、应聘面试、职业生涯设计等  相似文献   

6.
我国高校经过十年的跨越式发展,招生数量呈现井喷式增长。2011年全国就业工作座谈会的数据显示,2010年应届本科毕业生数是本世纪初的6倍,2011年毕业生数是660万人,而"十二五"期间,我国高校应届毕业生年平均规模将达到近700万人,就业形势十分严峻[1]。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只有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努力提升大学生就业力,才是促进大学生就业、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的根本出路。一大学生就业力不足的原因(一)社会人才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不相匹配  相似文献   

7.
高职毕业生职场自闭症的产生并非偶然,有着复杂的社会背景,与其成长环境、家庭环境、职场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个人综合素养均有关联。文章在分析高职毕业生职场自闭症的表现和成因的基础上,提出整体建构高职院校毕业生职场自闭症的防控体系和监控机制的对策,具体包括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搭建就业指导平台、全程跟踪服务毕业生职业成长、多方协作形成育人合力。  相似文献   

8.
每年的7月1日之后,高校毕业生在完成学业、寻找工作以后,就陆陆续续走向社会工作岗位,变身为职场新人,他们将面对另一种生活规则,进入人生的又一转折点。作为职场新人,在三个月至一年左右的试用期里,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角色转换问题。如何顺利完成从学生到从业者的角色转换,尽快适应新环境,令人满意地通过试用,走好事业发展的第一步,这是每一位初涉职场的毕业生都在苦苦思索的问题。一、毕业生就业前后的社会角色差异社会角色是指人们所处的特定社会位置和身份所决定的规范体系和行为模式,是人们对具有特定地位的人的行为的一种期望,是社…  相似文献   

9.
为了适应金融危机影响下严峻的就业形势,促进高校毕业生更快完成从校园环境到工作环境和社会环境的角色转换,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成功率,我国高校应针对全校毕业生普遍开设“职场文化与求职培训”课程。紧紧围绕八个预设能力目标,通过职场文化讲解、职业规划和定位、职前心理培训、职场技能培训、求职面试培训和实习期跟踪回访六大模块的教学与培训,采用灵活互动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培训。  相似文献   

10.
张永玲 《时代教育》2015,(5):101-102
大学生职业适应力是学生个体与职业相互协调有机统一的一个过程,是体现大学生对工作任务、环境、人际关系等的适应的结果,它反映了个体与职业之间通过不断磨合达到和谐的过程,是大学生适应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的进入职场,暴露出很多问题和矛盾,尤其体现在大学毕业生对于职场环境的"不适应",因此,高校在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同时更应注重提高大学生的职业适应力。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在毕业实习和就业过程中暴露出许多问题,这需要加强就业及职业心理教育。这里,笔者提出需要将职场意识融入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将从培养职场意识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塑造高校毕业生的职场形象和运用多种教育方式培养学生的职场意识三个方面做好此项工作。  相似文献   

12.
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越来越多,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毕业生就业竞争日趋激烈,高校就业服务工作也遇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建立毕业生"预就业"模式,对于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促进高校人才培养与市场接轨、缩短用人单位与毕业生双方的选择时间、维护社会稳定和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对于准备进入职场的应届高校毕业生,以及新进入职场的高校毕业生来说,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职场的机会可能很多,但要紧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相似文献   

14.
科学界定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是探索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有效途径的前提和基础。"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是在充分就业的基础上,高校毕业生能够胜任工作岗位的要求,具有较高的个人工作满意度,服务于国家和地方需要,对社会经济生活的贡献与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相匹配。其具有阶段性与发展性的统一、普适性与差异性的统一、自主性与导向性的统一的特征。就业质量与就业率之间既有相互独立性,又有相互关联性和补充评价性;就业质量与人才培养质量之间存在着同源关系、反馈作用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复杂严峻。高校毕业生数量在逐年攀升的同时,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却呈现出与社会经济发展相悖现象,阻碍了其全面发展。基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使人实现自由全面发展的理念,文章把"人"作为研究的基本视点,以社会发展的视角来透视高校毕业生就业路径构建。  相似文献   

16.
关于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是当今高校工作的重要问题,也是全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的根源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不相适应。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要从完善课堂教学体系、完善实践教学体系、重视培养人的社会性与完美人格的养成教育以及在完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7.
毕业生"眼高手低"长期困扰我国高等教育,影响高校形象,部分导致毕业生"就业难"。其根源在于现行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过于偏重理论教学而忽视项目实践,致使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CDIO工程项目教学强调全员参与,讲究分工协作,注重项目实践;校内岗位实习让学生在真实的岗位上、在教职工的指导下做实实在在的事情,面向人人,主张"做中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责任心、实操能力、团队精神和项目能力,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职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高校毕业生就业与社会稳定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毕业生增幅率超过社会职场岗位增幅率,加上政府、社会、毕业生等多种不利因素导致了大学生就业难,这种形势已经给社会稳定造成了威胁。通过对就业难的情形进行分析后,提出了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若干政策建议,以期对学生就业和社会稳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每年毕业季,都有大批高校毕业生进入职场,人们把他们称为职场新鲜人。这其中,如果你是来自名校的高材生,无论是求职、还是职业发展,那一张名校的毕业文凭都会给你平添重重的砝码。然而,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仅仅依靠一纸文凭,还是不够的。那么,作为名校毕业生,如何应对职场,轻轻松松地做个职场新鲜人?以下案例,或许可以给人以启迪。案例一:名校高材生也应有高情商  相似文献   

20.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事关人才培养、人力资源使用、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社会稳定的一件大事.如何面对扩招后丰富的毕业生资源与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反映出来的新问题,站在"三个代表"的思想高度,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深化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是摆在各级政府和高校面前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