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念黛玉     
我可以拿宝钗喻冬,可以拿湘云喻夏,可以拿李纨喻春,却独把秋留给了你,黛玉。一曲《秋声赋》汇集了中国文人千年的清高与才情。但秋又总让人郁郁寡欢,秋是离别的诗,悲凉伤感;它又像是陈酿的酒,味重性烈。它更像你,像你的泪水一般,意味着沉重的诺言,意味着一辈子的偿还,意味着一生一世的守候……  相似文献   

2.
念黛玉     
我可以拿宝钗喻冬,可以拿湘云喻夏,可以拿李纨喻春,却独把秋留给了你,黛玉。一曲《秋声赋》汇集了中国文人千年的清高与才情。但秋又总让人郁郁寡欢,秋是离别诗,悲凉伤感;它又像陈酿的酒,味重性烈。它更像你,颦儿,像你的泪水一般,意味着沉重的诺言,意味着一辈子的偿还,意味着一生一世的守候……  相似文献   

3.
拿因明三支与逻辑三段来比较,因,约相当于小前提;喻,约相当于大前提;宗,约相当于结论。所不同的是,因明有同异二喻,三段论的大前提则只有一个。然而因明虽有二喻,但二喻是等值的。三段论有两种:证明的三段论与推理的三段论。证明包含推理,凡证明都含有推理的因素,但二者毕竟有别。证明先论题(结论),后论据(前提);推理先前提,后结论。证明要求论据真实,论式有效;推理要求从断定前提过渡到断定结论,论式有效,推理可以从真实的前提出发,也可以从假设为真的前提甚至从虚假的前提出发(归谬法)。  相似文献   

4.
聒噪的蝉鸣渐渐平息,飒飒秋风悄然吹起,一只不可见的手从树上摘下了一片发黄的老叶——不,那赫然是一张日历,上面分明地写着一个字——秋。俯下身,捡起那枚“秋”,拿捏着,翻转着,摩挲着,仔仔细细地看:那是一枚很大的叶,  相似文献   

5.
唐代李贺《致酒行》末两句:“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当:正当,应该。拿:读 ná,牵引,择取。拿云:比喻高昂的志趣。呜呃:悲切、气短的样子。坐:徒然,空。幽寒:喻处境困厄。  相似文献   

6.
秋姐姐     
秋无处不在,不信你去看,秋姐姐正在给水果宝宝们换衣服呢!秋姐姐,来之前还把她心爱的魔术和颜料拿了过来。黄色是给银杏叶的,还把它变成电风扇,扇啊扇  相似文献   

7.
杏树     
把花儿献给了春,把果儿献给了夏,把叶儿献给了秋。杏树还在想,拿什么献给冬?杏树  相似文献   

8.
扇喻     
取凉用的扇子,一般在炎热的夏天使用, 一到秋天,就收藏起来不用了,所以常用"秋 扇"喻过时之物。也有人用秋扇来比喻世态炎 凉。明代画家唐伯虎在一幅《秋扇怨女图》上题 诗曰: 秋来纨扇合收藏,何事佳人重感伤? 请把世情详细看,大都谁不逐炎凉。 古代女子常用"秋扇"比喻自己失宠被弃。  相似文献   

9.
传统修辞学视倒喻为一种本体和喻体次序颠倒的修辞格。本文梳理前人有关倒喻的(reverse metaphor)研究,结合镜像修辞理论,认为人们对倒喻中本体与喻体关系的认知类似于镜像理论中的"他者"对"自我"的影响。倒喻的"倒"不在于本体和喻体位置之颠倒,而在于语言形式与人们观念及心理上的理解存在偏差。从认知角度对倒喻的语用效果进行理解与阐释,可以丰富倒喻的内涵。  相似文献   

10.
聒噪的蝉鸣渐渐平息,飒飒秋风悄然吹起,一只不可见的手从树上摘下了一片发黄的老叶——不,那赫然是一张日历,上面分明地写着一个字——秋。俯下身,捡起那枚“秋”,拿捏着,翻转着,摩挲着,仔仔细细地看:那是一枚很大的叶,叶梢已然枯黄,叶柄也显萎缩,只有叶心处还有一丝绿意,但偏偏生有两个小洞——显然,是被虫子噬咬过。  相似文献   

11.
柏拉图"洞喻"之说阐释了可见世界和可知世界、真与伪的二元对立关系,可以用来拓展研究小说文本的理论视角。爱尔兰当代著名小说家艾玛·多诺霍在其小说《房间》中利用五岁男孩杰克的不可靠叙事,讲述了杰克在"房间"内外的认知变化与发展,该小说可被视作柏拉图"洞喻"理论的形象化文本注脚。"房间"作为象征意义上的洞穴,体现了人类认知世界的路径轨迹。从"洞喻"视角研究文本,既丰富了从柏拉图"洞喻"理论视角对文本的解读,又有助于多角度完善多诺霍小说的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12.
猜成语     
《初中生》2012,(25)
羊停止了呼吸、手机不可以掉到马桶里 狗过了独木桥就不叫了 蜜蜂停在日历上 一群人拿鸡蛋砸枪 拿筷子吃饭  相似文献   

13.
在比喻这个大花园里,有明喻、暗喻、借喻、讽喻、弱喻、引喻、较喻、正喻、曲喻、反喻、详喻、简喻、类喻、诘喻、设喻、虚喻,还有博喻、奇说、反喻、通感等等,真乃百花盛开、万紫千红,争奇斗妍。然则,众卉丛中,尚有一株新花,虽不乏鲜艳、新奇、馥香,却鲜为人观赏,似乎有点不公平,它就是字喻。那么,何谓字喻?字喻就是通过对文字的自身分析来作喻体的比喻。运用字喻,选做喻体的文字,应是众所周知的。有一定规律(即可分析的)、与本体有密切联系的,方  相似文献   

14.
随着后喻文化时代的到来,师生关系发生了重大转变,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和媒体学习到丰富的前沿知识,而教师则逐渐由传统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启发者。在后喻文化时代背景下,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也应与时俱进做出改变。本文主要阐述了后喻文化的含义、后喻文化对教育产生的影响及后喻文化视角下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构建,以期高校通过后喻文化中研究生培养模式的转变为国家建设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相似文献   

15.
《劝学》(高语一册)一文节选自《荀子·劝学》。该文的特色之一是“善用比喻”,三个自然段就用了20多个,可以说是触目皆美譬,俯拾皆妙喻。体现了先秦诸子特别是荀子议论文“以喻代议,寓议于喻”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浅析约翰·邓恩玄学诗中奇喻的哲学意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艺复兴时期的玄学派诗人在英语诗歌的发展历程中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他们的诗歌最突出的特征便是善于运用富于哲学意味而发人深省的奇思妙喻,而约翰·邓恩更是把奇喻发挥得淋漓尽致.围绕邓恩最具代表性的奇喻"圆规","跳蚤"和"太阳"三个意象,可以分析约翰·邓恩的玄学诗中奇喻的哲学意味.  相似文献   

17.
聒噪的蝉鸣渐渐平息,飒飒秋风悄然吹起,一只不可见的手从树上摘下了一片发黄的老叶———不,那赫然是一页日历,上面分明地写着一个字———秋。俯身捡起那枚“秋”,拿捏着,翻转着,摩挲着,仔仔细细地看:那是一片很大的叶,叶脉已经枯黄,叶柄也显萎缩,只有叶心处还透着几丝绿意,但偏偏生有两个小洞———显然是被虫子咬过。我没有丢弃它,也不忍丢弃它,我带它到我的居室,将它安放在我的一个标本框里,与那些色彩明媚的花瓣,那些奇形怪状的树根,还有那些绿得可爱或黄得温暖的美丽的叶放在一起。我想这是留住了一页履历,一片真实,一份沧桑,甚至可以…  相似文献   

18.
虚喻探析     
虚喻是以虚构的概念比喻现实中的事物,是一种临时构建的特殊比喻,是不依赖于身体经验。其语用功能是表达特殊感受,突出异常变化及诊断认知盲点。虚喻体现了虚拟思维,其虚实关系是以实铸虚和以虚喻实。  相似文献   

19.
<正>进入新世纪,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慕课、电视媒体、微课程、教育超市、微博、微信、"e学习"等成为新增的文化传播途径,各种电子沟通方式争妍竞艳,可以说,"e"时代已经来临!20世纪美国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在《未来与文化》一书中提出著名的"三喻文化说",即前喻文化、同喻文化、后喻文化。前喻文化是年长者向年轻者传授知识经验的文化;同喻文化是同代人相互学习的文化;后喻文化是年长者向年轻者学  相似文献   

20.
江南     
写江南,没有千千手,怎么办? 只好用博喻了,却也是忙不迭的手,你拿它怎么办?其实我看着你,你就是江南——生于斯,长于斯;它是你的前身、今生或来世。 江南的女孩,像她文字一样的敏感而秀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