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5 毫秒
1.
"暴力美学"是近几年来才出现的一个新概念。它与时尚和消费以及审美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蕴含着深刻的美学内涵。本文从暴力美学电影到暴力绘画再到行为艺术中的暴力倾向出发,分析暴力美学产生的原因;它的背景及历史渊源;以及暴力美学艺术的基本特征和审美意蕴。从两方面分析暴力美学的渊源。一是艺术史上从古至今都有对暴力美的表现和对暴力形式美的追求,二是暴力题材电影自身的发展和绘画艺术上的暴力美学的演变。最后指出暴力美学的艺术表现意蕴还在于它折射了人的一种生存状态;那就是一种情感的宣泄的需要;一种对现实的超越,从而得到精神的自由和艺术上的自我展现。  相似文献   

2.
本文试从赏析的角度,结合诗人的生平、作品及历代评论界的一些观点,从作品的艺术形象和文学鉴赏的有关规律入手,对李商隐的无题诗作了较系统的论述。首先论述了历代评论家对无题诗的有关看法及应把李商隐的无题诗看作爱情诗的原因。然后,论述了无题诗积极的美学意义和社会意义。最后,结合其具体作品论述了无题诗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3.
杨雅茜 《考试周刊》2015,(18):19-21
文章对金基德电影特有的以血腥和色情为主题的暴力美学进行分析,并对电影"失语"现象和电影中的女性形象进行解读,分析金基德借用暴力美学最真实反映人性道德的原因。金基德的电影为什么在本土并不叫好,风格从以往的血腥暴力转向温情脉脉。同时和同类型导演的暴力美学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4.
"暴力美学"诞生于电影领域,是电影中对暴力的形式美的展现。"暴力美学"从电影领域迅速扩展到当下文化的各个领域,成为一个文化现象。在其不断发酵升温的同时,需要对其做更进一步的审视和研究,在多元决定论引导下,探寻后工业社会、后现代主义、受众心理与暴力美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以后,受暴力电影影响,暴力叙事成为美学风格和表现方式,暴力美成为审美客体。暴力美学的本质在于超越暴力的血腥与残酷及反人道的一面,反向追求美学意义和美学价值。文章通过战记文学《平家物语》,力图探求暴力美学在作品中的深层内涵与美学效果,从新的角度解读古典文学作品,批评传统文本话语中常被忽视的暴力叙事。  相似文献   

6.
暴力美学主要指电影中对暴力的形式主义追求,其目的是消解暴力。受中国传统文学中暴力表达及暴力与侠义共存的江湖文化的影响,当代武侠电影显示出鲜明的暴力美学特征,主要表现为暴力的神圣化、伦理化,暴力动作的舞蹈化,暴力的浪漫化,暴力的喜剧化。当今电影创作有渲染暴力的趋势,无论从道德意义还是从美学意义讲,这都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7.
在众多类型电影中,暴力电影的影响是最为人所关注的一种,因为它关涉许多复杂而微妙的社会以及社会心理问题。本文以两部经典暴力电影中的声音与场景在贾樟柯电影作品中的迁徙、复现与变形为主要论题,由继发的电影文本分析先在的暴力文本如何被认同,以及何种暴力元素与形象被认同,进而推究出暴力电影发生社会影响的一种可能情况,即暴力电影中的形象所带有的一种力量,可以转化成一种特殊社会环境中的权威幻想,作为艺术,电影对先在文本的致敬与复制,其中隐含的批评意味非常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8.
电影"暴力美学"的变化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吴宇森为代表的一代大师创造了"暴力美学"这个名词,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观众的欣赏兴趣已经发生了变化。昆廷的几部电影引发了新的"暴力美学"潮流。但是仔细分析,最符合"暴力美学"名号的,还是以北野武风格的作品——最大的暴力是无常。  相似文献   

9.
陆川导演仅以三部作品面世,却以其独特的影像世界从新生代导演中脱颖而出,以创造新主流电影为理念,进行了具有主观性的电影叙事话语创作,在体制中坚持自我的艺术表达和美学观念,很好将观众和艺术撮合在一起,从而完成了从艺术片的"雕蛋者"向新主流电影的"雕梁者"转变,为中国电影产业发展提供完全不一样的个案标本。  相似文献   

10.
电影艺术可以真实反映本民族的社会生活与民族精神,创造出具有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的作品。从电影声音创作的重要性、声音创作与民族化、声音创作民族化的意义等方面进行分析论述,寻求中国电影的民族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代作家的文学创作中,暴力描写受到许多作家的青睐,他们借暴力来表达深层的意义,当代著名作家莫言对暴力叙事也有一种特殊的敏感,从《红高粱家族》到《酒国》再到《檀香刑》等作品都有暴力元素的呈现,文章主要立足于《红高粱家族》这部长篇小说,通过对暴力描写的分析,探究其背后丰富而深刻的意义和美学内涵。  相似文献   

12.
渡边淳一的小说具有日本文学传统美以及西方现代派文学现代美的双重美感,并以睿智的哲思给人以深刻启迪。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以来"三俗"文化在网络话语中具有突出的表现.网络话语"三俗"文化主要表现为:以丑为美的审美观、低俗詈骂司空见惯、哗众取宠的语用观以及语言暴力大肆泛滥等.网络话语"三俗"文化形成是社会转型期深刻的社会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后宫视域的引入,对还原左思兄妹的生平和他们所处的人际网络颇有裨益,也有助于对其文学书写内涵的理解。就左棻而言,后宫中应诏作文的创作情境,使其文学书写往往带有为文造情之弊。但宫廷生活也为她提供了游心艺文的时间和空间,以及接触流行文化风尚的机会,她作品的题材、构思及美学风貌均与士林趋同,达致了"预流"之境。就左思而言,《三都赋》体现了外戚人际网络对其文学书写的助益,而《悼离赠妹二首》与《娇女诗》则反映了身为外戚的他对女性才德观的独特思考,可以窥见其心态嬗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幼儿教材中的文学作品承担着对幼儿的文学启蒙和知识启蒙双重任务,其中文学启蒙当属首要。但由于现行各类教材中的幼儿文学作品偏于重认知、强教育、养习惯和显趣味等方面,对幼儿的文学启蒙作用不尽如人意,因此,幼儿园课程教材的文学选择应注重对情感、美感、趣味、快乐以及精彩等诸多要素的把握,以最优秀的幼儿文学作品来实现对幼儿的文学启蒙,并以此带动幼儿的多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试图探讨影片<失乐园>作为不伦题材使用悲剧结局的原因.从雅斯贝尔斯的悲剧超越理论角度来看,悲剧可以通过死亡得到解救,以死亡达到空间与时间的瞬间凝固,表达真正的形而上的爱恋永恒--对纯粹本能爱情的坚贞与执著.而影视作品"时空合一"的审美特性所带来的时空感受的超越,则升华了永恒主题的表现层面.  相似文献   

17.
蓝霞  陈其射 《太原大学学报》2009,10(2):63-65,73
黎锦晖是上个世纪儿童歌舞剧的创始人,但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对其儿童歌舞音乐的评价仍存有争议。因此,重拾历史遗留问题,将其抽象到音乐美学的高度来分析问题,是十分有必要和有意义的。本文结合黎锦晖的儿童音乐作品和论著,分别从音乐的内容、形式等方面对黎锦晖的儿童歌舞美学思想的理论来源、基本观点、思想实质进行深入的探讨,以此来解析黎锦晖儿童歌舞音乐的真正内涵。  相似文献   

18.
黑人美学是一种黑人文学与艺术的文化—政治意识形态,它以“黑人性”作为黑人艺术精神和审美意识的本质特征,并以此为标准创造黑人文化精神的基本象征。托尼.莫里森的作品不仅体现在其文学价值上,更重要的是其对于黑人人性的重新认识与定位,并籍此推动黑人美学的发展。文章论述了话语霸权与黑色性的内化为特征的莫里森式的美学。  相似文献   

19.
王安忆的乡村书写贯穿了她漫长的创作历程。早期的她或从社会政治的角度控诉乡村,或从道德美感的角度回望乡村,或从传统文化意识的角度批判乡村。20世纪90年代王安忆发现了传统乡村的人情、人性美,找到了传统乡村审美的生活形式。近年来,王安忆将她的目光对准进入城市的乡村打工群体。继续她对当下乡村的间接阐述。王安忆的乡村书写始终关注乡人的生存状态和人性,籍此传达她对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忧虑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