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殷汉光 《考试周刊》2008,(48):33-33
新《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开篇即说:"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这表明随着语文教育改革的深化,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在语文教育领域不断渗透。语文教学既是训练学生运用语言能力的过程,也是传递文化、陶冶人生、建构人格、唤醒灵魂、促进生命个体成长完善的过程。语文就是要培养学生对理想与未来的追求、对自然与人  相似文献   

2.
李彩虹 《考试周刊》2013,(57):31-31
<正>《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开篇说:"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这表明,随着语文教育改革的深化,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在语文教育领域中不断渗透。语文教学既是训练学生运用语言能力的过程,又是传递文化、陶冶人性、建构人格、唤醒灵魂、促进生命个体成长完善的过程。语文就是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对理想与未来的追求、对自然与人生的关怀,培养良好的  相似文献   

3.
新颁布《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重视开发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已成为新一轮课改的重要内容。其中的情感教育是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语文是一片充满情感的天地,语文教学中的情感熏陶对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高尚的审美情趣、良好的情感品质确有  相似文献   

4.
试论语文教学与人文精神建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国家教育部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首次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从性质与地位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什么是"交际"?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往来接触",即人类的社会交往活动.主要靠什么"交际"?当然是语言;什么是"文化"?文化就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语文教学如何才能让学生掌握好"人类文化"?必须让学生在获得语言"交际工具"的同时进行人文精神建构,即进行大写"人"字教育.因为"语言本身就是人的精神,语言本身就是文化,语言本身就是世界的呈现模式",所以,语文教学的本身也就是"人的精神教育,就是母语文化教育,就是进入世界的教育"(<教坛之友>2001.10/24).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尚未得到充分的发挥,主要的弊病是忽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和人文精神的发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是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写作作为高度综合的语文活动,它不仅体现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显示了学生内在的精神和独特的个性差异,折射出写作者的人生态度、价值取向、审美情趣、个性特征。因此,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我们注重在作文教学中培养人文精神,从细微之处关爱每一位学生的成长,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想发展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6.
刘静 《考试》2007,(10)
近代教育中,复兴人文教育,培养人文精神,提高人文素质已成为各国教育的趋势。科学与人文的整合成为中国教育的理性追求。《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就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点。"所以,重视开发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已成为新一轮课改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既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时代的要求。语文学习,不仅事关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还负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弘扬。本文试就中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略谈管见。  相似文献   

8.
语文是一门飞扬着作者灵性,饱含着浓郁人文特色的学科。每一篇课文都是作者主观感受的表达,是内心情感的流露,是个人见解和智慧的展现,无不积淀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人文精神。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和以往的教学大纲不同的是,新课程标准在确定语文学科为工具性的同时,首次强调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倡导人文性,意味着语文教学必须突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体现对学生个性的尊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阅读是语文课程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具有传授知识、培养语文能力、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审美情趣等功能,也是实施人文教育的重要途径。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9.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复兴人文教育,培养人文精神,提高人文素质已成为各国教育发展的趋势。我国新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就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所以,重视开发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已成为新一轮课改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是指语文课程具有“能以人类创造的优秀文化,尤其是本民族所创造的优秀文化来促进学生健康、和谐、自由的发展”的特点和作用。语文课程要凸现其人文性特点,在培养目标上要重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在教学内容上要重视对本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在教学原则上要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在教学评价上要确立促进学生发展的“发展性评价”观。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是一个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长期受到熏陶感染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而当前不少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出现了偏差:过分强调内涵理解和人文感悟,而忽视语言  相似文献   

12.
蓝聚林 《甘肃教育》2014,(10):72-72
正《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新课程标准在确定语文学科为工具性的同时,还强调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倡导人文性就意味着语文教学必须突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体现对学生个性的尊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因此,如何把握语文课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成了新一轮  相似文献   

13.
曹霞 《语文天地》2013,(8):63-64
语文是具有人文色彩的基础性学科。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包含语文教学中的文化知识和文化精神,它渗透在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语文课程的人文精神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关注人文精神不是应该与否的问题,而是一个自觉与否的问题。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包含"思想教育"、"情感教育"、"品德教育"、"文化教育"、"美感教育"等诸种因素。但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并非是前面诸种因素的简单相加就可以达到。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总是对丰富的人文内涵置之不理。因此,语文教师要将培养人文素质作为语文教育的重要目标来追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也就是说语文课程的性质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在培养人文素养和弘扬人文精神方面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现就如何实施新课标,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谈几点体会:一、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新课标》中对人文性的理解曾有这么一段话:“语文教学就是在特定的时空中,教师与学生双向的积极的生命运动过程。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应得到积极的提倡和践行。”…  相似文献   

15.
人文精神是整个人类文化所体现的最根本的精神,是人类文化创造的价值和理想,是对人的价值、人的生存意义的关注。学校教育应该自觉担负起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大职责。语文课程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具有实际意义。一、理性地认识人文性和工具性、思想性之间的辩证关系1.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是与语言文字密不可分的,而语言文字是为了满足人类生活、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在坚守语文工具性的基础上弘扬人文精神,使学生在优秀文化的熏陶下,培养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师在苦苦探究和追寻。限于篇幅,这里只谈语文课文学作品阅读教学中的"文化解读"策略问题。  相似文献   

17.
张彩贤 《甘肃教育》2014,(18):52-52
正语文,顾名思义,需要语言和文化并重。《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部分教学者一板一眼死抠课本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心智的成长,情操的陶冶,文化底蕴的积累都是不利的。"语""文"兼备,在重视"语"——基础语言教学的工具性的同时将"文"———人文精神的培养提上案头,将语言学习和文字训练切实融入在课堂教学和作业布置中,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才能水到渠成。一、如何构建高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可见,语文课的意义不仅在于教师要向学生传授知识与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呢?  相似文献   

19.
正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既然语文课程具有人文性的特征,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就应该渗透情感教育,离开情感教育的语文教学只能是语言文字的机械传播,也就是只体现了工具性,而忽略了人文性  相似文献   

20.
语文是一门飞扬着作者灵性,饱含着浓郁人文特色的学科。每一篇课文都是作者主观感受的表达,是内心情感的流露,是个人见解和智慧的展现,无不积淀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人文精神。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和以往的教学大纲不同的是,新课程标准在确定语文学科为工具性的同时,首次强调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倡导人文性,意味着语文教学必须突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体现对学生个性的尊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阅读是语文课程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具有传授知识、培养语文能力、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审美情趣等功能,也是实施人文教育的重要途径。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