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师素质直接影响学校教育教学效果 ,不只指教育教学的专业素质 ,也指教师的心理素质。想真正做到“各方面都为人师表” ,每一个教师都必须加强自身心理素质训练。同时 ,加强教师心理素质训练 ,也是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重要内容。那么 ,应该从哪些方面加强教师心理素质训练呢 ?首先 ,树立正确的师生观。这是教师能够正确处理师生之间各种问题的前提。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那种简单粗暴的教育态度和方法 ,动辄对学生采取体罚或变相体罚的做法是极端错误的 ,有的甚至是触犯刑律…  相似文献   

2.
“以生为本”不仅是对传统的“师道尊严”师生观的挑战,也是现代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保证师生关系和谐所必须。以生为本,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把学生当成学校的主人、学习的主人,处处为学生着想,一切为学生服务,这是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具备的品格。有一种提法“今天学生以学校为荣,明天学校以学生为荣”,此话不无道理。  相似文献   

3.
如果说教师的一生大多是在学校度过的,那么学校应该是教师体验教育与感受生活的快乐家园:如果说学生的美好年华都是在学校扮靓的,那么学校应该是学生体验学习与享受成长的快乐沃土。我校的师生践行“一个不能少,一个不能放”的理念,实施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致力于创建让师生体验教育快乐的学校。  相似文献   

4.
学校的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学生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能否得到调动和发挥,学习的效果好与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如专业知识、教学水平、创新意识;取决于教师能否正确引导,等等。因此,教师的素质是很重要的。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者。  相似文献   

5.
过去人们常说:学校是学习知识的场所。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新的教育理念启示我们:学校更应该成为引发学习的场所,教育的作用就是为学习自觉化的形成提供帮助。因此,引发学习才是学校最重要、最有意义的事情。如何引发学习?读书,引领师生爱读书,会读书,会创造性地读书,在读书过程中反思、感悟、实践、创造。真正实现学生不再完全为考试、升学而读书,教师不再完全为写论、备课而读书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6.
“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发展”——虹口区第三中心小学的这一教育理念,已深入师生的心灵,成为学校文化和行动的准则。我们深刻认识到学校教育应该反映当今社会的共识——“促进人类的健康发展”。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是人类孜孜以求的教育理想。人类对健康的关注也对小学培养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成为学校一切工作的逻辑起点。我们深刻认识到人的健康的整体性,学校应该通过教育、教学促进学生的身体、心理的和谐发展。我们也深刻认识到学校应该为每一个学生和教师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7.
师生互动的本质特点与外部表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育活动是施教与求学的辩证统一体,也是科学知识传授与思维方式形成的有机合成物。因此,可以把教育过程理解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种以文化为中介的互动。研究师生互动的本质特点与外部表征,不仅有利于教师教育教学效率的提高,而且有利于学生学习技能的培养。同时,亦有利于建构教师主动施教与学生自动学习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然而,目前教育理论界对这一问题尚未形成近于成熟的看法,因此有必要予以深究。 一、师生互动的本质特点分析 师生互动是在特定的组织氛围 (即学校 )中产生的,它不仅具有社会关系中人与人之间互动的一般属性,…  相似文献   

8.
小学教育不是简单地组织学生学习基础知识,而是要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基.生态教育就要着眼于生命的发展、生命与生命的关系、生命与环境的关系,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教师和学生是学校教育的主体,理想的"教育生态"应该是充分尊重教师和学生人格,使师生都能在幸福的状态下工作、学习、成长.  相似文献   

9.
素质教育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视个性发展的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任何学科的课堂教学都不应该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而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生生、师生在平等、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围绕教学目标共同教与学的活动”。也就是我们现在经常提到的“主体参与”。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主体参与,就是在品德课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激励和指导学生自主构建学习目标、自主学习,使学生在亲自体验、主动探究自己中充分发表意见,生生互动、师生…  相似文献   

10.
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在学校教育教学和学习生活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也是学校里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包括师生伦理关系和师生情感关系。  相似文献   

11.
学校教育到底应该向学生传授些什么?这是长久以来一直困扰着教师和教育研究者的一个问题。现在有许多学校以及教师均以学生通过学习获得广泛的知识为最终目的,认为在教学中涉及和覆盖的内容越多,学生知识掌握的就越多,进步也就越明显,教学也就越有成效。而事实上,就书本知识本身而言是  相似文献   

12.
“学校和教师应该成为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力量,教科书不应该,也越来越不可能成为唯一的课程资源了。课程资源需要教师去组织,开发,利用,教师应当学会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教师还应该成为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充分利用校外各种资源,在社会的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索。”  相似文献   

13.
教师与学生是学校教育中的施教者和受教者,二者的关系构成了学校教育中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的重要方面。不同的师生关系反映了人们对师生身份的不同认识,也反映了不同的哲学观和价值观。在新课程体系中,新的课程理念要求在学校教育中确立新型师生关系,构建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要如何做到师生互动呢?情感因素是不可或缺的。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4.
当前,在各类职业学校的教育行政中,存在着不容忽视的有悖于法律的管理行为,侵犯了师生依法应该享有的权利,从而严重地挫伤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些师生以法律为武器保护自己被损害的权利。为了正确维护教育行政的权威性和可信度,依法教育行政已成为学校的管理部门和管理者的当务之急。 教育行政主要是指教育机关的行政活动,是依据权力对学校进行的各项管理活动,从事教育行政活动必须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来进行,近几年来,国家颁布了一系列的有关教育方面的法律,使教育行政由人治向法制方向转化。教育行政中的…  相似文献   

15.
<正>编者按学生学业质量的提升与教师发展存在必然的联系吗?答案应该是肯定的。教师哪些方面的发展与进步会影响学生的学业质量,引领并协助他们学习,这是教师教育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2014年10月19日至20日,由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第二届全球教师教育峰会以"教师教育质量与学习"为主题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有众多知名学者做了发言,共同探讨学生学业成就与教师发展的关系,本期专题  相似文献   

16.
我校自1995年以来增加了对学校教育信息化的投入,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学校的全面使用,逐步实现教育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师生的互动方式,学校、社会、家庭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的教育环境和学习工具。  相似文献   

17.
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必须树立现代教育观念。政治课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科,教师尤其要具备现代教育意识的形成。政治教师的现代教育意识应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变被动传授知识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现代教育体现着教育民主的原则,教师不能单纯教育学生学习书本知识,把学生放在被动听讲的地位。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师生之间是平等的,应该是为了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而奋斗的同志,是在一起共同生活的挚友,教师必须改变过去的知识和理论的传授者的身份,变成为知识和理论的指导者、建议者、参与者和…  相似文献   

18.
应该牢固树立这样的观点,学校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的地方,校长也是在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获得自我发展的。为此,我对乔羽学校的建议和祝愿是,关注教育经验,促进每一位教师的专业发展。那么,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能力和专业发展水平,怎样才能落到实处呢?  相似文献   

19.
研究生师生关系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分为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学校教育三个子系统。在一切学校教育中,教师总是处于主 导地位,教师与学生处于共同的教育情境之中,在共同的交 往中沟通。研究生也不例外,它采用的是导师制,其师生关 系也必然应该体现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  相似文献   

20.
近期,经常在报刊上看到关于学校管理中应当以教师为本还是以学生为本的讨论。笔者认为,在探讨时,应当先界定清楚所要讨论的层面。在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应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切实尊重学生“学习主人”的地位。在对学校的管理工作中,应该以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核心工作。也就是说,学校教育应该把学生放在第一位,而学校管理则应把教师放在第一位。这二者并不矛盾,关键要看我们的探讨是在哪个层面上。所以,在探讨师生谁该是第一的问题时,一定要将管理与教育区分开来,不能混为一谈。 (编辑 陈首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