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语文学界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已达成共识.然而,一旦从理论层面走向实践层面,"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个教学底线就遭遇困境,演变为一"性"对另一"性"的"统一".要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必须进行概念重建,将两"性"归于"语文性";或换个角度,把"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简化为"语言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摆动在语言性与人文性之间.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是新课标和新课改所要求的.由于语文教学"人文性"的缺失,所以才呼唤加强语文教学人文性的问题.其实人文性是各学科所共有的属性,运用语言文字的工具性才是语文学科所独有的.在语文教学的实践中必须将其人文性和工具性很好地统一起来,力避顾此失彼,重此轻彼的倾向.  相似文献   

3.
及先生之所以能够在语文教学领域取得一系列显著成就,与他具有正确的语文教育观是分不开的.在教学改革中,他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继承和发扬传统教育思想的科学成分,突破陈腐落后的教育思想的束缚,从实际出发进行语文教学改革."语文课标"对语文课程的性质做了详细的表述:"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里所说的"工具性",主要指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实用功能和课程的实践特点;"人文性"则主要指对学生进行思想感情熏陶的文化功能.在"人文性"与"工具性"关系的把握上,及先生始终坚持文道统一,坚持语文学科"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一直存在着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论争,并围绕各自关注的焦点提出相应的表征与演化方式,最终趋向是使语文教学的"两极"走向融合、统一.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丰富内涵成为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的导向.  相似文献   

5.
一是"新"的定位.新大纲在导言中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这不仅准确地阐述了语文学科的性质,第一次给语文学科的特点作了定位,而且合理地解决了历时多年的论争,很容易为语文同仁们所接受.简言之,它既有科学性,又有接受性,且做到了二者的统一.1.从语文角度来看,当以工具性为主,人文性为辅.因为人文性不只语文所独有,政史地皆有人文性.  相似文献   

6.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使它发挥出语文育人的巨大作用.为此,语文教学的核心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因为语文素养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生动体现.  相似文献   

7.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于是,从广大教师到部分的研究人员就把工具性和人文性作为语文的两个基本性质,在大谈人文教育的同时,往往把工具性推到了人文性的对立面,似乎是工具性削弱了人文性。我认为,  相似文献   

8.
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对"语文"这一学科的科学定位意味着:第一,汉语是我们的民族语言,足以值得每一个中国人去骄傲、去自豪、去传承发展;第二,它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糅合的、融合的,而不是简单的人文性+工具性,在人文熏陶的同时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才是新课标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是文化之根,是生命之声,更是人类的精神家园。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准确理解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内涵,正确处理好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关系,对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关系重大。  相似文献   

10.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师需要正确理解和认识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内涵,在教学中处理好二者的关系,科学地实施教学评价,实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才能真正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与工具性问题,是新课改以来教师们普遍关注的焦点话题.工具性孕育着人文性,人文性促进着工具性.在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促进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良好融合,实现真正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阅读教学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有了它们的优化组合,语文教学才能焕发强大的生命力.工具性是人文性的基础,是人文性的载体.人文性只有以工具性为基础,它才能成为有源之水,源远流长,发挥语文育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语文新课程标准在阐述语文这门课程的性质与地位时说:"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多精辟的论述啊!这段话是说,我们的语文学习,首先是为了生活需要,最终是为了提高自身素养,两者相辅相成.语文课程的新理念充分体现了这一点,课程目标对工具性和人文性更具体化了.  相似文献   

14.
耿洪波 《考试周刊》2012,(71):39-39
语文的基本属性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的工具性只有与人文性相结合,语文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语文的人文性也只有以工具性为基础,语文才能成为有源之水。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如何有机地统一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笔者认为,必须为学生插上思维的翅膀,让语文教学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笔者从学生的一次作文练习中发现,无论是工具性还是人文性的缺失,都会破坏文章的美感.如何在语文教学中结合课程的基本特点,并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是语文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借这次作文练习,笔者谈一些对语文课程性质的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6.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是人文性的载体,人文性是工具性的升华。它们应该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水乳交融关系。语文教学过程应该是人文性与工具性和谐统一的过程。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是构建  相似文献   

17.
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语文,在人文素养的培养上有着比其他学科更大的优势.利用语文教学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关注人本身的生存价值和意义,是语文教学的关键所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新课程标准将语文从单一的工具性的性质定义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双层性质.因此,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不仅是教学赋予语文学科的历史使命,也是语文作为一门学科所肩负的责任所在.  相似文献   

18.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是人文性的载体,人文性是工具性的升华。它们应该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水乳交融关系。语文教学过程应该是人文性与工具性和谐统一的过程。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是构建  相似文献   

19.
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是有机统一的。工具性是基础,离开工具性来谈人文性,就犹如无源之水、无根之木。缺少人文性的语文课堂是生硬的、死板的,学生对语文学习就会慢慢失去兴趣。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教学的宏观概念,但贵在统一,也难在统一。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追求"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原则。随之而来的语文教学的教改之风却让我们的教学陷入了新的误区,一味突出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忽视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准确解读"人文性"的内涵,厘清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之间的关系,是实现小学语文教学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统一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