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材料一:郑和是举世闻名的伟大航海家。公元1405年至1433年,郑和先后七次率船队远渡重洋,经东南亚、印度洋到达红海和非洲,遍访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2005年是郑和首次下西洋600周年。为纪念航海史上的这一伟大壮举,我国政府开展了一系列以“热爱祖国、睦邻友好、科学航海”为主题的纪念活动。材料二:下图为郑和航海路线图:  相似文献   

2.
【背景材料】材料一2005年是郑和下西洋启航600周年,为纪念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国家安排了一系列重大活动:2005年在北京举办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大会,2005年在北京举办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展览,中央电视台拍摄了郑和下西洋电视专题片,2005年在上海举办郑和航海暨国际海洋博览会。材料二为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郑和与福建———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邮册》2004年年底在福建正式发行。邮册中精选了近50张精美邮品,围绕郑和当年庞大船队七下西洋这一宏伟历史事件,反映了郑和和他的船队成员们热爱祖国、睦邻友好、科学航海的伟大精神。…  相似文献   

3.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不仅在世界航海史上创造了空前的壮举,而且在中国外交、经济、文化、海洋事业等诸多领域都建立了辉煌而不可磨灭的功绩.郑和七次下西洋在推行和平外交、发展海外贸易、传播华夏文明、促进航海事业等诸方面的贡献,使得这一事件远远超出了航海本身的意义,成为世界历史中浓墨重彩的一页.  相似文献   

4.
公元1405年7月11日,大明王朝永乐皇帝朱棣颁令,派遣一支由两百多艘船只,近三万人组成的庞大船队,在郑和的率领下出使西洋。郑和与他的船队先后七次进行漫长的海上穿越,实现了世界航海史上空前的一系列远航。现在,就让我们跨越六百余年风云变幻的时空,与郑和相遇……  相似文献   

5.
1405年的7月11日,举世闻名的中国航海家郑和首次率领船队下西洋。此后的28年里,郑和七次下西洋,先后访问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和非洲东海岸,比欧洲航海家发起的被称为“地理大发现”的航海运动早了近一个世纪。其船队规模之大, 航海技术之先进,组织指挥之严密,都是当时其它海内外航海活动无法比拟的。  相似文献   

6.
郑和与麻将     
郑和于公元1405年至1433年先后七次奉旨率船队出使西洋,历时28年,行程10万余里,今天人们称为“麻将”的游戏就是他在航海期间发明的。明宣德年间,郑和率船队直驶西洋群岛。十几日乃至几十日的海上生活,水手们感到很无卿。郑和为了给水手解闷,就在船上设计了一种竹牌游戏,...  相似文献   

7.
公元1405年7月11日,大明王朝永乐皇帝朱棣颁令,派遣一支由两百多艘船只,近三万人组成的庞大船队,在郑和的率领下出使西洋。郑和与他的船队先后七次进行漫长的海上穿越,实现了世界航海史上空前的一系列远航。  相似文献   

8.
课本第 164页 :“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明成祖派遣郑和出使西洋。”从 14 0 5~14 3 3年 ,“郑和前后航海七次”。那么 ,郑和七次下西洋都是明成祖派遣的吗 ?明成祖 ,年号永乐 ,14 0 3年即位 ,死于 14 2 4年 ,使用永乐年号 2 2年。查《明史·宦官》 :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在永乐三年 ,即 14 0 5年 ;第六次下西洋在永乐十九年 ,即 14 2 1年。 14 2 4年明成祖朱棣去世 ,明仁宗即位。明仁宗朱高炽即位的当天 ,便下令停止郑和出使西洋活动 ,命郑和率船队守备南京。朱高炽在位一年就死去了 ,宣宗朱瞻基即位 ,改元宣德 ,仍命郑和守备南京。宣德…  相似文献   

9.
国务院2005年5月批准:自2005年起每年7月11日为中国的航海日。2005年7月11日是中国明代航海家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的纪念日。航海日是由中国政府主导,全民参加的法定纪念日活动。中国设立此纪念日的初衷在于:纪念郑和下西洋;宣传、发扬海事工作:加快中国海洋事业发展。下图为郑和航海路线图。  相似文献   

10.
我国有很长的海岸线,自古以来航海事业就很发达。唐、宋王朝时有了繁盛的海上交通。元朝时,海上交通更为发达。到了明代,我国出现了震惊世界的郑和七次下西洋的壮举。郑和,本姓马,字三保,1371年出生于云南昆阳(今昆明晋宁),回族,是伊斯兰教创  相似文献   

11.
新闻背景:600年前的7月11日,我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正式受命出使西洋。在随后的28年里,郑和率领由208艘船舶和2.78万人组成的船队,不畏艰险,完成了七下西洋的伟大创举,足迹遍及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和平之旅是世界古代航海史上时间最早、规模宏大、技术先进、活动范围  相似文献   

12.
明代郑和七次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研究郑和下西洋,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海洋文化的重要课题,具有鼓舞当今中国人走向海洋的现实意义.在近百年的研究中,学者们不时提到一个问题:指言郑和下西洋的档案,在明代中期被职方郎中刘大夏烧毁了.本文考证,史实大有出入.刘大夏藏匿一时的是永乐年问征讨安南的档案,并非郑和档案.  相似文献   

13.
陈振杰 《科技文萃》2005,(5):146-148
明代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是中国航海史的一大奇迹.他统帅的庞大船队让每一个中华儿女为之骄傲,更让世界航海界惊叹.然而,当如今的人们想建造一艘当年的郑和宝船来纪念这位伟大的先人时,遍访国内外,竟找不到一份较为科学准确的有关宝船设计建造的图形和资料.  相似文献   

14.
中国航海典籍《瀛涯胜览》真实地记录了郑和船队的海外见闻以及中国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友好往来。英国汉学家、研究型译者米尔斯的《瀛涯胜览》英译本是迄今为止郑和航海文献的首部、最重要的外文全译本,可谓西方汉学家郑和航海文献研究的集大成者。本文将对该译本中的标题、序言、编辑说明、导言、插图、注释、附录等七种副文本展开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副文本在航海典籍《瀛涯胜览》翻译中的有效运用发挥着协调多元主体互动、实现多元文本互现、拓展多元文化互通三个方面的积极作用,促进了中国海洋文化的翻译与国际传播。希望本研究能够为中国航海典籍翻译、中外海洋文化交流与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等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郑和铜钟     
郑和七次下西洋,不只在中国航海史上,而且在世界航海史上都是空前的壮举。他第一次“下西洋”是在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在这前两年有尹庆航海到达印度半岛的古里(今印度科泽科德,见《明史·外国传》),并且古里酋长沙米的喜还派遣使臣随尹庆到中国朝贡,供纳方物。永乐皇帝诏封沙米的喜为古里国王,并赐予印诰及文绮等物。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尹庆又一次出使,向南到达爪哇和苏门答腊等地。尹庆的远航出使,可以看作是郑和下西洋的前奏。  相似文献   

16.
一、教学目的前过学习,要求学生掌握郑和下西洋的经过和意义.了解郑和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航海家,他七次率船队下西洋,促进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与经济文化交流,是世界航海臾上的壮举.从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  相似文献   

17.
郑和下西洋与地理大发现的概念专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理大发现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在内容上,都具有特别的规定性,是一个具有专属性的概念,地理大发现至少包括航海的目的是为了“征服”和航海的另一个目的与结果是“开辟新的商业航路”这两个特别专属规定性条件。不符合这两个条件的航海活动都不能划入地理大发现的范围。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内容和结果都不符合这两个专属规定性条件。因此,郑和七下西洋是人类历史上一次与地理大发现无关的航海壮举,它没有也不可能拉开地理大发现的序幕。  相似文献   

18.
从永乐三年(1405年)到宣德八年(1433年)之间,郑和率领船队七下“西洋”,前后经历了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其规模之大,人数之多,时间之长,足迹之广,是中外航海史上的壮举。它比哥伦布远航美洲,达·伽马绕好望角抵印度洋要早半个多世纪。这在我国和世界航海史上都传为佳话。这一史实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浓厚兴趣,学者们探讨了郑和下西洋的许多问题,而下西洋成功的原因也是他们的重要议题之一,本文拟就这一问题作一新探,  相似文献   

19.
十五世纪中国的最伟大成就应属郑和七下西洋。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不仅促进了海外贸易的扩大,带动了中外经济交流与发展,而且传播了中华文明,促进了中外文化的双向交流和共同进步,也反映了当时中国的船舶工程技术和航海技术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然而郑和航海后的封建中国不仅没有继续推进航海科技的发展,反而禁锢之使其止步不前,造成了中国包括航海科技在內的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停滞不前,这其中不仅有政治上的原因,更重要的是文化传统和思维方式的差异影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今年的7月11日,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日。经国务院批准,自2005年起,每年把这个日子定为“中国航海日”。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它比发现美洲的哥伦布早87年,比达·加马到达印度早93年,比麦哲伦环球航行早100多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