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道德自律精神培育既是青少年自我终身教育的内在要求,也是当今社会道德建设的应然诉求。当前,我国青少年道德自律精神存在一定偏失,表现为道德自律认知不容乐观、道德自律情感较为淡薄与道德自律行为变幻不定。青少年道德自律精神纠偏,可以应用思维锻炼法,深化其道德自律认知;应用情感陶冶法,调动其道德自律情感;应用行为训练法,引导其道德自律行为。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说:“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这句话告诉我们:精神自律之于道德形成有着何等重要的作用。结合职校学生的心理成长过程的需要,探究德育自律目标,教师要有尊重和理解现在学生的理念,不断更新教学的思路和观念,构建道德教育的新突破口。  相似文献   

3.
潘兴强  黄燕 《考试周刊》2012,(50):152-153
大学生道德情感教育是高校德育的新领域,是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道德情感教育的内涵十分丰富,本文着重从情感陶冶法出发,进一步分析和研究如何寓大学生道德自律情感的培养于教师的道德修养、环境建设、艺术熏陶三方面之中,培养大学生道德自律精神。一、增强教育者道德修养的感染力。深化大学生的道德自律情感。一般来说,广义的教育者指的是有意识地形成或改善他人思想品德的主体.这就不仅包括学校里的德育教师,还包括其他任课教师、家长、亲友等,但就学校而言,教育者更侧重于其狭义的教育者指的是全体教师。对教育者而言,观念的转换、知识的更新、方法的改善都不能取代其人格魅力带给学生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因此,在培育的准备阶段,教育者必须树立“身教重于言教”的意识,通过提升他们的德育意识、德育责任能力、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和道德权威影响受教育者。  相似文献   

4.
论道德教育中自律精神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律的根本功能在于内在制裁。学校道德教育应着重从提高道德认知水平、培养自我教育能力、加强道德行为训练和提倡心理自由来培育学生的自律精神。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中学德育存在的弊端之一,就是忽视对学生自律精神的养成。而自律精神的养成是德育成功的重要标志之一。马克思说:“道德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而宗教的基础则是人类精神的他律”。儒家的道德伦理也注重强调主观修养与自我完善·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因此,中学德育应重视对自律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徐娜 《中国德育》2004,(8):22-25
德育的本性在于培养有社会生活能力、有主体精神、能主宰自己的“人”。个体的德性形成,是不可能仅仅通过认知层面即“关于道德”知识的掌握而实现的。对于个体而言.其道德知识能否成为道德观念,主要取决于其情感的投入程度。因此,要充分认识情感在德育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探索情感性德育方法。  相似文献   

7.
许浙 《成才之路》2010,(23):3-3
要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必须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其自律性,对学生进行道德自律教育。只有把握相关的心理学知识,并应用于德育实践,才能收到良好的德育效果,才能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自律的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8.
自律是道德的本质属性。道德自律能够调整价值冲突,实践价值标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有之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现实基础和心理条件。青少年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生力军,正处于道德自律发展和价值观确立的关键期。面对多元价值观的冲击,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道德认知能力、道德情感能力、道德行为能力三个维度,培养青少年的道德自律。以文化育人为核心,以实践育人为关键,以管理育人为基础,以协同育人为合力,从根本上引导他们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和积极传播者。  相似文献   

9.
论道德自律及其培养途径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道德自律是道德主体的一种自我立法、自我约束,它具有主观性与客观性、持续性与反复性、必然与自由的统一的特征。道德自律的培养应从道德认知、道德意志、行为习惯、自我教育能力等几方面入手。道德自律又是我国以德治国、以法治国基本方略实现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作者认为一般教育学著作以及道德教育著作中所强调的道德教育要促进学生从道德他律向道德自律的转化的说法中,其“他律”和“自律”虽沿用康德的名词,但实质上与康德所说“他律”和“自律”含义并不相同。一般所说的“自律”还属于康德所谓的“他律”,康德所谓的道德的必要条件是“自律”,而“自律”的必要条件则是“自由”,只有是“自由”基础之上的“自律”行为才是道德的,如此的行为才体现得山“德性”的庄严。  相似文献   

11.
张忠华  张萍 《中国德育》2015,(15):23-26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给学校德育带来挑战与机遇,充分利用其技术优势、信息优势,搭建完善的"互联网+德育"平台,将"他律"与"自律"结合起来凸现"自律",培养青少年的道德责任感、诚信品质和道德认知能力,加强"互联网+"的监管控体系建设,提高教育者自身的信息素养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2.
西方德育思想家普遍关注理性在道德和德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涂尔干认为一个有道德的人必须具备三个要素:纪律精神、牺牲精神和意志自由,即具有理性,能够自律;科尔伯格则充分肯定了道德认知和道德判断这些理性能力在道德发展中的作用;威尔逊的模式表明;培养一个有道德的人是一个多维的、多程序的、长期的过程,其中道德判断的培养是一个重要的构件;价值澄清学派所致力的是纠正那种完全把道德习惯看成是外界迫使个人形成的行为模式的观点.这些见解都值得我们探讨.  相似文献   

13.
《小学德育纲要》中指出:“思想品德课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的情感是其道德信念、道德力量、道德准则的有血有肉的心脏。从这一意义上来说,情感是形成理性认识的基础。因此,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注重提高学生的情感认识、培养学生的情感意志。规范学生的情感行为对提高学生的素质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明确提出了小学思想品德课的基本任务:“……着重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呢?一、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认识,主要是指人们对是非、善恶、美丑的理解和评价,一般包括道德观念和道德判断两个方面。它是道德行为的先导,也是产生相应道德情感的思想基础。小学生正处在可塑性、可变性较强时期,应不失时机地按照他们的认知规律教给他们一些初步的道德知识,引导他们分析…  相似文献   

15.
道德自律具有长期性、艰巨性,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但从根本上来说。职工的道德自律建设应主要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职工要树立正确的世界现、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是提高职工的道德认知能力;三是正确处理好道德义务和道德权利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曹树 《早期教育》2005,(12):10-10
幼儿园德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这是符合幼儿心理发展特点的幼儿德育规律.然而,从心理学角度看,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者又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所以,我们在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过程中,也要适时渗透道德认知的教育.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幼儿道德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师德的形成与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加强师德建设既要坚持教育、制度、监督并重,更要遵循师德形成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夯实道德基础,加强师德教育,推进制度创新,注重情感体验,培养自律精神,以确保新时期师德建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德性人文关怀本质是关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旨在为社会培养出心理健康、人格完整、道德高尚的人。它丰富了青少年道德情感,提升了青少年灵魂本质。德育人文关怀要求青少年实现精神上的自律,引领青少年道德生活从道德理性出发。这对于青少年德性养成具有重要作用,主要表现为培养道德情感、启迪理性自觉、引导精神自律、完善心灵和谐。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我国学校德育过分迷恋于“讲道理”,这是对德育复杂性缺乏正确认识的结果。要想培养真正有道德的学生,需要重新审视个体品德成长的内在过程。要改变学生知行脱节的状况,必须走出片面强调说教、忽视情感体验和实际锻炼的德育思路,回到认知、情感、行动相结合的德育正轨上来。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正处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过程中,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德、智、体、荚、劳全面发展,各学科的教学也都本着这个出发点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培养和提高,英语教学也不例外。提高学生的自律精神成为英语教师的重要教学任务之一,是英语教学发展的必然。那么如何对学生进行自律精神的培养,其方法可以多种多样。本文着重论述了在英语教学中,运用故事教学法对学生自律精神培养所发挥的作用。并提供一定的论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