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试论学生主体地位及其确立的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需要正确看待学生的地位,树立新的学生主体观念。确认学习者的主体地位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是教育现代化的需要。而要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应发挥教师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曾旭升 《甘肃教育》2000,(12):14-14
实施素质教育是党和国家对各级各类学校的共同要求,作为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初中级技术人才的中等职业学校,尤其应突出素质教育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一、课堂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渠道,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求教师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各种学习活动、亲自经历学习的全过程,彻底改变将学生作为知识“容器”的传统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一是要求…  相似文献   

3.
面对新世纪的教育,教育工作者要具有新的教师观、学生观、教育观,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一、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的必要性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人们的教育观念也发生着不断的变化。由于高分低能的学生在社会竞争中越来越处于劣势,原有的重理论、轻实践,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模式在不断被摒弃,取而代之的是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新型教学体系。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也随之发生了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将逐步转为以学生为主体,这就意味着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  相似文献   

5.
儿童尽管未臻成熟,但同样已具有“能动的、“自由自觉的”人这一属类的基本特性。及早确认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对于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和素质教育的顺畅进行等具有深远意义。成人应通过营造宽松环境、建立主体性教育机制去确立儿童学习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6.
王丽萍 《考试周刊》2013,(22):124-125
新课程改革倡导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正确认识与尊重中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对深化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有重要意义。教师要根据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以科学的评价体系和民主活泼的课堂氛围等突出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  相似文献   

7.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是 2 1世纪教育的核心和灵魂。教师如何在教学中树立面向全体学生 ,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的创新意识 ,引导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创造性的发展 ,是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 ,也是培养未来社会所需的创新人才的基本要求。所以 ,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是教师和学生的双向行为 ,必须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1 教师要转变观念 ,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明确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起到主导作用 ,以启发学生学习…  相似文献   

8.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一命题,说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各自所处的地位和应扮演的角色。这是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它是在克服了我国传统的“教师中心”论和西方的“儿童中心”论的片面性而提出来的。如何使这种先进的教育理念真正转化为广大教师自觉的教育行为,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实现教育现代化,必须认真加以解决的重大课题。毋庸讳言,在我国许多中、小学里,“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远远没有确立,这其中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如课程教材体系陈旧、考核评价体系存在着弊病等),但教师、学生的观念、意识不到位,不能不说是重…  相似文献   

9.
素质教育积极推进的今天,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亟需更新。新的时代要求教师树立新的学生观,即充分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发展。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的各个阶段,以及学生自身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主动能动性。那么体育教学中如何正确认识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呢?笔者认为:首先要明确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表现;其次要明确学生主体地位作用发挥的条件;再次要掌握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已成为当今教育的热门话题之一,因为它是实施素质教育、发挥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关键。但就实践而言,真正从理性上明白为什么要落实学生主体地位。从那些方面去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等总是的人并不多,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还存在不少误区。学校领导一定要充分认识落实学生主体地位,是实施素质教育特别是创新教育的关键。同时,也是学校教育内部教育规律决定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相似文献   

11.
许辉 《培训与研究》2007,24(1):101-102
主体性原则在道德教育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理论意义,因此道德教育必须遵循主体性原则。在道德教育过程中,要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互动”为基础,尊重受教育者主体地位,发挥其主体性作用,培养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能力。  相似文献   

12.
教育创新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的教育思想。在教育发展战略指导思想上,要有“不进则退,慢进则退”的紧迫惑,增强跨越、机遇、特色意识。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要以全新的视野,深刻理解素质教育思想。在人才培养上,要站在时代制高点,认清经济全球化、科技国际化、文化多元化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更新、更高、更全面的要求,树立新世纪人才培养的新观念。  相似文献   

13.
在实施主体性教育的过程中,探讨主体性发展目标结构与体系构建,在此基础上提出本体结构和行为结构的设想。  相似文献   

14.
思想政治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教育人、培养人的实践活动,也是一项主体性很强的教育活动。因此,应以主体性理论建构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明确主体性教育目标、创新主体性教育方法、提高教育者主体意识等方式,培养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发展受教育者的主体能力,培育受教育者的主体人格。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是德育主体,不是灌输客体。加强大学生道德主体能力建设,发掘受教育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增强德育实效的关键。高校德育应确立学生主体地位。优化学生道德接受机制,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统一的原则,使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自觉主人。  相似文献   

16.
论教师主体性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师主体性价值不应该因教育观念的变化而改变其重要性,它与学生主体共同存在于教育活动的矛盾联系中,需要给予独立的理论阐述。教师的主体价值指教师发挥自身主体的能动性,进行创造性的教育活动,促使学生身心素质全面提高,并相应满足自身需要的一种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统一,其特征是:价值取向的社会性,价值内涵的创造性,价值实现空间的广泛性,价值体现的潜隐性,教师主体性价值的实现,既需要教师自身的主观努力,又需要社会环境,教育条件的积极配合,教师主体性价值能否实现,直接影响到素质教育的实施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随着职业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与高校扶贫制度的不断完善,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比例不断上升。以“主观社会经济地位”这一经济学、社会学与心理学的交叉概念为视角,对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进行探讨,以期推动高职院校“心理扶贫”体系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8.
独立意识的形成是人的主体性发展的体现,大学生独立意识的培养是主体性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大学生独立意识现状的分析,简要阐释大学生独立意识涵义以及与主体性教育的关系,提出推动大学生独立意识健康发展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素质教育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网络教学具有教学资源的丰富性与共享性、教学过程的超时空性、教学活动的交互性、教学环境的个性化性和教学媒介的多样性等特点。它既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又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及学生智能的开发。组织网络教学应注意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优化教学结构,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  相似文献   

20.
为改变长期以来学生被动接受体育教育的现象。促进体育课堂教学进一步完善,就必须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主体参与作用,即运用主体性体育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