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吕梅 《理科爱好者》2004,(22):61-62
醛的加成反应知识点不论是在老教村《醛和酮》一节中,还是新教材《乙醛、醛类》一节中,都是作为醛的化学性质第一项来讲.可见教材对其的重视.但是,新老教材对该性质的叙述都仅为:乙醛分子中的碳氧双键能够发生加成反应。例如,使乙醛蒸气和氢气的混合气体通过热的镍催化剂,乙醛与氢气即发生加成反应:  相似文献   

2.
本章教材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从元素组成角度引入初中化学里学生曾接触过的一些烃的衍生物,进而引出定义。接着又通过举例分析,引出“官能团”的概念。最后又由常见官能团引出本章将介绍的主要内容。环环相扣,结构紧凑。第二部分是分别以溴乙烷、乙醇、苯酚、乙醛、乙酸为例介绍卤代烃、醇、酚、醛、羧酸等有机物的结构特点、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制备和用途等知识。  相似文献   

3.
一、关于新教材中“常用逻辑用语”章节的一些认识 在高中新课程标准中,选修课程系列1选修1-1中的“常用逻辑用语”一章中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命题及其关系;(2)简单的逻辑联结词;(3)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在“命题及其关系”这一部分内容中,教材对于命题的定义作了简单的介绍即“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教师在介绍命题的定义时也往往就此一带而过.学生也不会再多作思考.  相似文献   

4.
现行全国通用五年制小学语文课本,对作文教学作了精心的安排,提供了一系列的训练教材。我们在使用这套课本,根据每册教材进行作文教学的时候,必须对全套课本中的作文教材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明确每册乃至每次作文训练的地位和作用。现就全套课本的作文教材作一个粗浅的分析。一、教材编排的特点作文教材的编排有三个显著的特点。 1.各类教材,融为一体。作文教材主要有“习作例文”、“读写例话”、“说写练习”三类。全套课本共安排了20篇“习作例文”,16篇侧重于写的  相似文献   

5.
迟金华 《地理教育》2010,(10):30-31
一、教材分析 “自然资源的概况”是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内容,主要介绍了自然资源的定义和分类、自然资源的特征。本章是学习、研究人地关系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础,而本节又是学习中国自然资源的基础。因此必须使学生对自然资源的定义、分类、特征有清晰的认识。本节课是其中的第一课时,着重介绍自然资源的定义和分类、自然资源的四个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6.
羰基加成反应的立体化学是基础有机化学教学的难点。学生解题困难。本文从“链状手性醛酮的不对称加成”、“链状非手性醛酮的不对称加成”和“环酮羰基的不对称加成”等三个方面.较系统地阐述了羰基加成的立体化学.并对教材中的难题进行了“解题分析”,旨在提高教与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我们对高一数学“不等式”一章的教法作了如下的尝试:一、对教材知识结构的分析“不等式”一章是安排在学生学完“实数集”(第一章)与“方程和方程组”(第二章)之后,学生对实数系的认识已比较系统和完整,尤其对实数的顺序性(即可以比较大小)已了解,  相似文献   

8.
在教初中算术“比及比例”这一章教材时,我们学习了省编五年制小学“初等教学”第八册中的同一教材,并把省编试用教材与通用教材作了分析与比较。今把我们学习后的两点体会写在下面。Ⅰ.引进“不同类量的比”的概念在初中算术课本(暂用本)中是这样给“比”下定义的:  相似文献   

9.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邓小平理论概论”课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我校在教学中对课堂讲授方法进行了一些改进,受到了学生的好评。主要做法有以下三点:一、组织学生阅读教材,掌握主要理论观点在课堂讲授中,我们对教材里已经讲清楚的理论问题不再讲授,而是对照教育部编写的《“邓小平理论概论”教学基本要求》,把每一章的内容归纳成几个必须掌握的主要理论观点(每个观点又包括几个要点)。例如“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一章,我们把全章内容归纳成七  相似文献   

10.
平时我们经常看到在不流动的水面上一些飘浮的杂物总是聚积在一起。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些杂物表面带有有机物质,例如:醇、酸、醛、酮等,这些有机物质大都是表面活性物质,它们能使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减小. 中学物理教材中,“液体的表面张力”一节是这样定义的:“沿着液体表面作用,使液体表面各部分间互相吸引的力,叫做液体的表面张力”. 为了讲清此定义,书本中列举了一些实例:荷叶上  相似文献   

11.
初中化学新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对旧教材中的部分化学概念、定义及习题有所修改。在新教材的使用中笔者认为一些修改内容教学中应予注意。一、关于分子定义的改变原定义为: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现定义为: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我们按“一种”改为“最小”;“微粒”改为“粒子”来分别理解、认识分子的定义,出现了以下两个问题。问题一,“一种”改为“最小”,原子则由原来的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而成为不能保持。用“一种”来定义,有不惟一的含意。在此定义的基础上,教学中形成了“保持物…  相似文献   

12.
这里说的“点拨视角”,是指对教师、教材与学生的认识角度。按一般的看法,教材是教学的凭借,是教师和学生共同认识的对象,真正的教学视角是认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的角度。而在这“师生关系”的范畴中,教师是认识的主体,也就是说,教师不断地认识学生、研究学生,尔后从事有计划、有目标的教学。我们在点拨教学中体会到,这样认定教学视角还不全面。我们认为:教学视角是多角度的,是变化着的;从不同角度来观察、认识教学中主要因素之间的“关系”,能形成一个动态的立体的教学视角系统。  相似文献   

13.
高中物理课本(试用本)上册第一章“学好物理知识”,从做好物理实验,学好物理概念和规律,做好练习三个方面,提出了在初中物理基础上进一步学好高中物理应该特别注意的一些问题。我就这一章的教学,谈一点认识和建议。一、对教材的理解这章教材的主要特点是突出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与“文革”前使用的课本比较,原来绪论课的内容,主要是介绍物理学研究的对象及其在祖国建设中的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学好物理的积极性。而现在试用本的起始  相似文献   

14.
在卡洛斯和卡特(R.Cross & M.Carter)编写的澳大利亚高中化学教材中,有这样一个实验:逐步认识醛,很有特色,现介绍给大家。 实验目的:验证醛的主要化学性质。 时间:40分钟,佩戴目镜  相似文献   

15.
在九义初级中学教科书《物理》第二册“生活用电”一章中有这样一组插图 :  对漏电的用电器 ,通过接地线就能避免触电。但是许多学生不明白 ,这就涉及“短路”概念问题。   九义初中教科书《物理》第二册第四章“电路和电路图”一节中 ,短路定义为 :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上 ,电路中会有很大的电流 ,可能把电源烧坏 ,这是不允许的 ,这种情况叫短路。教材在“家庭电路电流过大的原因”一节中又告诉我们,所谓短路就是电流没有经过用电器而直接构成通路。九义教材前后两个短路定义实质是否一样 ,对于初中学生是很难弄清的 ,一些高年级的学生…  相似文献   

16.
电容器是无线电技术中应用广泛的电子元件之一 ,通过“电容器、电容”一节的学习 ,学生应对电容器有比较确切的了解 .高中《物理》(必修本 )教材中该节的内容侧重于对电容器的认识和了解 ,对“电容器”和“电容”的定义较抽象 ,学生缺乏必要的感性认识 ,难以建立起正确清晰的概念 .教师有必要对教材的内容进一步加工和延伸 ,使得教学效果更好 .为此 ,笔者在本节教学中精心设计了一组实验 ,充实了教学内容 ,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弄清电容器基本性质教材对电容器的定义、电容器的性质只作了简要的说明 ,留给我们教师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  相似文献   

17.
备课是教师搞好教学工作的首要环节。在备课过程中,要深入钻研教材,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教学目的、基础知识和讲授重点,组织教材和考虑教法。同时要深入调查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如何,俾使课堂教学做到有的放矢。下面拟简单介绍我准备《戊戌变法》一章教学的情况,并谈一下我对备课工作的作会。 (一)反复阅读课文,弄清基础知识范围。初中《中国历史》第三册第八章的教材,是《戊戌变法》。备课时,首先将这章课文粗读几遍,了解这一章教材包括哪些主要的史实,然后,分析各节各目教材的中心内容。我的理解是这样:  相似文献   

18.
初中平面几何第一章——绪论是全部几何学的基础,它的教学效果好坏,给以后的教学影响很大。这一章的教材特点是名词定义多。学生大多反映:名词定义抽象难记。有的学生一开头就得到这样一个印象:几何学是枯燥而难学的;更有许多学生由于对本章中的那些作为全部几何学基础的名词定义和公理掌握不住,以致长时间的概念不清,一筹莫展。苏联的名教育家伯拉基斯曾指出:“学  相似文献   

19.
对人教版高中教材第1册第5章的“离心现象及其应用”这节,笔者认为教材内容显得过于单调,且对“离心运动”的定义也不完整.为此,笔者在教学中作了适当的补充和完善,使得内容更充实,课堂更活跃.现将笔者对这一节内容在教学中的处理情况展现于下,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20.
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数学》第二册(上)在第八章介绍了“圆锥曲线方程”。在对“双曲线”教学的处理上,笔者有三处改进意见。一、一个教学实验对教材第106页例2的教学,笔者在所任教的两个班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在甲班按教材上的解法向学生讲解,不到10分时间完成该题的讲解;在乙班提前两天布置了这样一道作业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