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理解和掌握公式,以及运用它进行计算与化简,是二次根式化简中的重点和难点. 首先,公式沟通了算术根与绝对值的联系,反映了二次根式非负的实质,在计算过程中要记住这一中间环节,然后再对不同  相似文献   

2.
马卡连柯的学生古德不吃鸡肉。结婚以后,妻子不明白丈夫为什么不吃鸡肉?孩子长大后,也不明白爸爸为什么不吃鸡肉?为了弄清这个问题,还得让我们从头说起。有一天,马卡连柯坐在办公室里处理日常工作。突然听到一声。“报告!”“进来!”马卡连柯头也不抬地这么说。“安东·谢米诺维奇!昨天晚上,伙房里的一碗鸡肉不知道被哪个馋鬼偷吃了;连汤汤水水都吃得一净二光。”值日队长如实地这么报告。马卡连柯听完后,不慌不忙但又严肃地  相似文献   

3.
一、创设情境,感知学习“垂直”的意义。[多媒体演示:屏幕显示出植树节两个小朋友植树的画面,一棵树栽得很“直”,一棵树栽得有点“斜”。]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哪一个小朋友栽得好?哪一个小朋友栽得不好?为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一棵树栽得很“直”,是因为这棵树的树干垂直于地面,一棵树栽“斜”了,是因为这棵树的树干不与地面垂直。可见,研究“垂直”问题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的意义。[多媒体演示:屏幕显示出一条线段和一条直线,位置关系见图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屏幕上显示出的线各是  相似文献   

4.
别穿得像卖菜的每一个孩子都会觉得自己的妈妈很漂亮,我的儿子也不例外。在他7岁之前,他觉得我是天下最漂亮的妈妈,可上学之后,似乎忽然有了参照物似的,觉得妈妈个子矮、穿得不时髦。一句话:不够漂亮。二年级第一学期开学的时候,学校要召开家长会。儿子把通知交给我的同时,叮嘱道:“妈妈明天穿得漂亮点儿啊。”“为什么啊?”“哎,电视上说穿得漂漂亮亮对别人是尊重,自己心情也好。”“怕妈妈被人家的妈妈比下去吗?”“那倒不是,可您总不能穿得像个卖菜的吧。”卖菜的怎么啦?我奇怪儿  相似文献   

5.
朋哥是一只有学问的老鼠; 付玛丽不知道花生米为什么会吃得比平时快;朋哥最爱听米兰老师的课;付玛丽惊叫一声。“你真的是从天上来的?”朋哥吃惊得张大嘴巴,小胡子一抖一抖。“真的。”雷欧点点头。她和朋  相似文献   

6.
算术根即非负数的非负根(特点是两个“非负”),即正数a的正的n次方根,叫a的n次算术根(n为自然数),零的算术根为零。数学中运用算术根的地方很多,但因缺乏系统归纳,特别是它在知识结构中的纵横联系被揭示得不足,因此,学生在使用这一概念时也常出错,现就“算术根”在数学中的应用做一些必要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高中代数第一册中关于C_(α+β)的证明,是利用单位圆表示角的终边上的点的坐标,构造两个“相等”的圆心角,由相等的圆心角所对弦相等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完成的。证明简练且具有一般性。但是,由于其证法不蹈常规,虽说学生可以接受,然而,为什么要这样做?这种证法是怎样想到的?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在实际教学中,多数教师往往只要求学生记住公式,会正确使用就行了。至于公式的证明,尤  相似文献   

8.
二、要紧紧围绕中心选材 [存在问题] 高年级学生,中等以上程度的,经过几年的作文训练,能写得内容具体了。一些学习态度认真的学生,不怕累,一写就是一大篇。然而,论质量,仍不算是优等文。缺陷在哪里呢?主要表现是材料一大堆,中心却表达得不明确。 随着学习的深入,练习“用一组内容谋篇”时,围绕中心选材的问题更突出了。什么叫围绕中心选材?为什么要用一组内容谋篇?怎样做才算是突出了中心思想?这些难点,拦住了他们作文学习  相似文献   

9.
7、爱国回滇 是年9月下旬,罗德富登上从香港开到越南的轮船。南海波急浪涌,轮船颠簸不息。他的心情,也如海浪一样不平静,思绪万千。至滇境,边防督办盘查甚严,凡过往行人都要追问与唐继尧有否关系,他自然也不例外。 “你从何处来?”督办问道。 “香港。”罗德富回答得很干脆。 “是唐继尧派回来的吗?” “不是。” “那为什么回来呢?” “香港是外国租借地,我厌恶。大陆才是我的根基,所以我要回来。” “你是唐家人吗?” “是唐家人要怎样?”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的传统模式是“讲读”。讲读,是一个内涵不确定的概念:““讲”,究竟是谁讲?为什么讲?讲什么?怎样讲?“读”,又是谁读?为什么读?怎样读?“讲”和“读”的关系又是如何?……这一连串的问题,都是讲读模式所无法回答的。“讲读”概念的模糊性,根源于人们对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的模糊认识。从本质上说,“讲读”的理论基础是“教师中心”论,所谓“讲”,实际上指的是教师的讲授。许多年来,虽然反复强调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但学生始终无法摆脱受动者的地位,一个重要的原因恐怕就在于讲读模式造成的思维定势,使我们不可能从根本上调整传统的师生关  相似文献   

11.
为什么学生一个字一个字地默写,错别字倒不多,一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运用字词时,就会写出成串的错别字?为什么好多别字,虽经老师多次纠正,仍“顽固”地反复出现? 有人认为,学生写错别字大部分是对字义不明了,不了解汉字的造字规律造成的。例如“袖”为什么不可写成“礻”旁,“座”为什么不可写成“坐”等等。其实这些道理学生也不见得都不懂,懂了,有的也照样写错,写别。这又为什么? 我认为,主要是小学生的字学得多而且  相似文献   

12.
有一天,章鱼在海里游着,遇见乌贼。乌贼问章鱼:“这里的鱼,都去开运动会了,为什么你不去啊?”章鱼回答说:“鱼是脊椎动物,我没长脊椎骨,不是鱼。我同你一样,是软体动物。”乌贼笑着说:“那你不是鱼,为什么叫‘章鱼’呀?”章鱼回答不上,过了半晌熏才想起如何回应。他问乌贼:“到处都喊捉贼,你为什么不躲一躲?”乌贼赶紧分辩说:“我又不是贼,没干坏事,躲什么?”章鱼听了大笑起来:“哈哈,你不是贼,那你为什么叫‘乌贼’呀?”乌贼这时也回答不上来了。世间事物,名不副实的多着呢。所以,要认识事物,只依据其名称等外在的东西是绝对不行的。(指导…  相似文献   

13.
“丁零零——”“丁零零——”蛤蟆一大早就被隔壁的电话铃声吵醒了,他再也睡不着了,就一个人对着自家的电话机发呆。“为什么从来就没有人打电话给我呢?难道我蛤蟆就那么不重要么?”蛤蟆伤心地想。蛤蟆可不愿意做一个不重要的人,他得想个办法让动物们知道:蛤蟆也是一个重要的人物。可是怎样才能让大伙知道他蛤蟆重要呢? 蛤蟆托着下巴想了很久,终于想出一个好主意。他爬下床,找到电话号码本,开始打电话了。“喂,请问是青蛙家吗?我给蛤蟆打电话,可是没人接,  相似文献   

14.
小明的班上数学考得一塌糊涂,老师气急了,说:“其实有一些题目是可以直接使用公式的,你们为什么不动动脑筋呢?”同学们听了,不但不伤心,反而哈哈大笑起  相似文献   

15.
孩子为什么要玩?“为什么孩子要玩?”我把这个简单的问题摆了出来。我正在写书,需要同别人辩论,需要思想的碰撞。矿矿愣了一下,问题简单到答不出来,“需要呗……”“为什么孩子会这么迷电子游戏机呢?”我把问题具体化。“孩子迷电子游戏机是有他的道理的。”矿矿一下子就破了题,“因为电子游戏里创造的想象世界符合孩子的需要。”我说:“学校的学习中也有足够的想象空间,为什么就不能迷住孩子?”  相似文献   

16.
二次根式运算中,公式(a~1/2)~2=a与a~1/2=|a|的应用十分广泛,为了帮助同学们正确地使用这两个公式解题,下面先介绍两个公式的意义及其作用,再举例予以说明。 1.公式(a~1/2)~2=a与(a~2)~1/2=|a|的意义 (1) 公式(a~1/2)~2=a中,(a~1/2)~2表示a的算术根的平  相似文献   

17.
夜。茶座。各式各样的灯,各式各样的人,他竟好像什么也没有看到。他在等什么?什么是他等待的?“你需要点什么?”温柔的声音。如果说有人认为这个站在桌子前的女人不美的话,他一定是瞎子。“两杯咖啡。”他毫无表情,放在桌子上的手机泛出金属的光。他实在想不出有什么事情会阻止李淘准时到这里(他想不出,所以不想。门开了。进来的是个男人,西装,金丝眼镜,脸上的笑容能让十八岁到八十岁的人都为他发疯。这个男人坐在他面前。喝了一口那杯没有动过的咖啡。男人笑了笑:“你知不知道我为什么迟到了?”“不知道。”“那你为什么不问问我?”“我不…  相似文献   

18.
在山的那边,海的那边,有一片大森林。森林里住着一只大老虎,这只老虎很衰,为什么衰呢?因为别的老虎头上都有个“王”字,而它头上的“王”字少了一横,变成了“土”字。一天,土老虎抓住了一只狐狸。狐狸问:“土人?你不去抓鹿啊、野猪什么的吃,抓我干吗?”土老虎:“Hia--hia!我就是想借你身上的狐皮大衣穿一下。你这件看上去很拽耶!”狐狸:“哇靠!你能不能讲点别的,你穿虎皮大衣,我还想借呢!”土老虎:“哈哈,今天我找你借,你不干也得干!快把大衣脱下来!”狐狸想了想说:“你个小瘪三!你知道我是干什么的啊!你敢动我?”土老虎:“P!不要告诉我你…  相似文献   

19.
“4只大嘴鸟在树上聊天,一会儿又飞来1只大嘴鸟,现在树上有——5只大嘴鸟!”“树上趴着5只小树熊,忽然有3只小树熊掉了下来,嘻,现在树上还有两只小树熊!”小狐狸正在做它喜欢的数学题。“领粮食和水了——”乌鸦四处下着通知。这阵子天气干旱,森林里的食物限量供应。小狐狸和妈妈只领到了浅浅一笸箩的麦粒和一瓦罐水。“这不公平!”小狐狸生气地对妈妈嚷,“为什么老虎家得的多呢?”“老虎的饭量大。”妈妈回答。“那为什么喜鹊家也得的多呢?”“喜鹊家人口多啊。好啦——”妈妈笑着看看小狐狸,“不要总是做减法,拿自己得到的和人家去比。而…  相似文献   

20.
上面这个错误的等式是显而易见的.但在学习了这部分知识后,在利用乘法公式的计算中,有些同学却屡改屡犯,这是为什么呢?可能是老师在给这部分学生纠正错误时,只注重了从表面或运算结果的角度去分析,而忽略了从"学生的学习心理"方面去分析问题.同学们可能会这样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