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篇写于一九二六年四月一日,最初发表于一九二六年十二月《语丝》周刊第七十四期。后由作者编入《华盖集续编》刘和珍是牺牲于一九二六年的“三一八”惨案的。“三一八”惨案发生在“五·卅”运动之后,北伐战争之前。“五·卅”运动不但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而且激励了全国爱国人民特别是青年学生的反帝热情,因此,使得帝国主义者大为震惊。还在一九二六年初,帝国主义者在上海  相似文献   

2.
为悼念一九二六年“三、一八”惨案中遇害的革命青年,揭露中外反动派勾结起来虐杀中国人民的暴行,鲁迅先生继《无花的蔷薇之二》、《死地》和《可惨与可笑》之后,于四月一日又写了《记念刘和珍君》。  相似文献   

3.
散文诗《雪》是《野草》中的一篇,作于一九二五年一月十八日。《野草》是鲁迅的一本散文诗集,连题辞在内;共收散文诗二十四篇,作于一九二四年九月到一九二六年四月。这是个光明与黑暗的大搏斗的时期。在南方;革命形势得到迅速发展,在党的领导下开始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但在北方,却处于英美日等帝  相似文献   

4.
(一) 《雪》是鲁迅一九二五年一月所写的一篇散文诗,后收入《野草》。《野草》是一部散文诗集,共收二十三篇,是鲁迅一九二四年九月至一九二六年四月在北京期间所作,曾陆续发表在《语丝》周刊上。一九二七年结集时,又作《题辞》一篇。《野草》创作于中国革命形势发展不平衡的年月。一九二三年七月,党的“三大”制订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改组国民党,制订联俄、联共、扶助工农的三大政策,实行国共合作,两党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在我党积极领导下,广州、上海等地的工人运动,广东、湖南等地的农民运动,蓬勃开展,掀起了革命高  相似文献   

5.
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有散文诗二十三首,写于一九二四年九月至一九二六年六月,先后在《语丝》上连载。许地山的散文诗集《空山灵雨》有散文诗四十四首,它于一九二二年四月在《小说月报》第十三卷第四期上开始连载。这两本出现于“五四”新文化运动低潮  相似文献   

6.
(一)《纪念刘和珍君》的两条注释《纪念刘和珍君》文中提到刘和珍毅然预定了《莽原》的全年。“《莽原》”课本注释为:“鲁迅编辑的一种周刊。所登载的文章大都是对于旧社会和旧文化的批判。”刘和珍预定全年的《莽原》是“一种周刊”(课本已改为“文艺刊物”——编者)么?《莽原》有两种:一是《莽原》周刊,一是《莽原》半月刊。前者为莽原社之刊物,为之奔走最力者是高长虹,中坚的小说作者为黄鹏基、尚钺、向培良三人,鲁迅是编辑。周刊于一九二五年四月二十四日创刊,同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出至第三十二期终刊。共出版了七个月。后者为未名社之刊物,先由鲁迅编辑,一九二六年八月鲁迅因被北洋军阀政府通辑离京赴厦门,半月刊由韦素园接编。此刊一九二六年一月十日创刊,一九二七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出至第二卷二十二期停刊。共出一年零十个月。未名社成员李霁野、台静农等虽曾以个人名  相似文献   

7.
《野草》是鲁迅仅有的一本散文诗集。它包括鲁迅一九二四年九月至一九二六年四月所写的二十三篇散文诗作。一九二七年收编成集时,又作《题辞》一篇,共二十四篇。它是五四以来我们无产阶级艺苑中一朵永不凋败的奇花。半个世纪过去了,这些作品在思想和艺术上仍然闪耀着熠熠的光芒。  相似文献   

8.
《野草》是鲁迅写于一九二四年九月到一九二六年四月的一部散文诗集。由于鲁迅写作《野草》时,正是新文化战线经过了一次大分化之后,他因寻不到“新的战友”,而感到苦闷、彷徨;在写作方法上,《野草》又较多地运用了象征主义。这样,《野草》成了鲁迅著作中最难读懂的一种。《野草》自一九二七年七月由北新书局出版以来,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陆续有人撰  相似文献   

9.
《教学与研究》今年第一期上发表了唐纯良同志写的《第一次全国农民大会召开了吗?》一文。作者分析了自己所掌握的史料,认为一九二六年四月二十日,第一次全国农民大会可能没有开成。我对这个问题也没有作过研究,只补充下面几个有关材料。在我看来,这些材料可以进一步说明第一次全国农民大会没有开成的看法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0.
这篇文章写于一九二七年四月十日.最初发表于同年五月五日广州《国民新闻》付刊《新出路》第十一号,但从未被收集在鲁迅文集中.一九七五年被中山大学图书馆发现后,重新发表在《中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一九七五年第三期上.一九二六年七月,在国共合作的基础上,发动了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由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工农群众的积极支持,北伐军势如破竹,节节胜利.十月,击溃北洋军阀吴佩孚,攻克了武汉.年底至二七年初,又先后占领了九江、南昌、安庆等地.具有光  相似文献   

11.
【注释】(一)按先生一九三四年九月二十九日日记,此诗“为梓生书”。同月十七日日记云,“晚三弟及梓生来,……留之夜饭。”求书或在是时也。张梓生,浙江绍兴人。一九一三年四月先生巳曾为之代购书籍,五四而后,又数数以新出版物寄之。一九二六年,先生出京往厦门过沪,翌年由粤来沪,均有过从(并见《日记》)。先是黎烈文任《申报》副刊  相似文献   

12.
《庆祝沪宁克服的那一边》写于一九二七年四月十日。在这篇文章中,鲁迅先生深刻地分析了当时阶级斗争的形势,清醒地预示着革命所可能遇到的危险,大声疾呼地号召人们“永远进击”,将革命进行到底,充分表现了作者彻底革命的战斗精神。 一九二七年初,正是阶级斗争、路线斗争十分尖锐复杂的时刻,从一九二六年七月  相似文献   

13.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湖南是全国农民运动的中心。湖南农民运动的广泛兴起,有着社会政治、思想方面的原因,也有着社会经济方面的原因。本文试图通过一九二○年至一九二六年,军阀赵恒惕统治湖南时期农业经济状况的剖析,揭露赵恒惕军阀统治的反动本质;揭示湖南农民运动广泛兴起的经济根源。一一九二○至一九二六年,湖南农业经济状况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一)农业生产水平低。首先,表现在农业生产工具落后。生产工具是生产力水平的指示器。湖南虽是全国主要产粮区之一,但农具十分简陋、拙劣。据一九二六年《湘省农业概况》和一些县志的记载,当时我省主要农具都是手工工具。这些农具多系竹木构件,少数虽  相似文献   

14.
《野草》是鲁迅创作的唯一的一部散文诗集,在鲁迅创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诗集写于一九二四年九月至一九二六年四月。当时的鲁迅还不是一个阶级论者。后来鲁迅并不满意《野草》所流露出的思想情绪,认为其“心情太颓唐了”,“日在变化的时代,已不许这样的文章,甚而至于这样的感想存在”。但肯定:“我的那一本《野草》,技术并不算坏。”确实,无论是题材选择、主题表现、艺术构思和语言运用,《野草》都有独特的风格,显示出作者的匠心和才华。本文仅就其艺术特色进行一些探索,以就正于读者。  相似文献   

15.
<正> 《野草》是鲁迅创作的唯一的一部散文诗集。它包括作者一九二四年九月至一九二六年四月所写的二十三篇散文诗作。一九二七年收编成集时,又作《题辞》一篇,共二十四篇。《野草》具有奇特的构思,丰富的想象,浓郁的抒情,优美的意境,显示出作者艺术上的独特风格和卓越才华。正如作者所说:“我的那一本《野草》,技术并不算坏。”纵观《野草》,艺术表现上最显著的特点,是善于运用象征的手法。  相似文献   

16.
叶紫,原名余鹤林,又名余藩,笔名除叶紫外,用过的还有汤宠、阿芷、芷……等等。他是湖南省益阳县月塘湖乡人,一九一二年农历四月十四日出生,一九三九年十月五日病逝,享年不到二十八岁。 一九二六年春,湖南农民运动席卷各地,使叶紫家乡变成一个“簇新世界”。其一家都先后参加了革命活动:小叔叔余璜担任益阳县农民协会副会长兼工农自卫军总队长,父亲余达才是县农民协会秘书长,大姐姐余玉春当过女县长,小姐姐余也民是县妇女联  相似文献   

17.
《最新最美的人》是一篇人物通讯,发表在一九七七年四月二十四日《人民日报》的《大庆英雄谱》专栏。文章生动地报道了大庆英雄人物之一、“烈火炼红心的好青年”蒋成龙的英雄事迹,歌颂了大庆工人一心为革命的崇高品质。一九七七年四月二十二日全国工业学大庆会议由英明领袖华主席亲自主持、在大庆油田  相似文献   

18.
《哈哈爱兮歌》是许多鲁迅诗歌注释者对《铸剑》里宴之敖者和眉间尺的头唱的歌词的通称。 《铸剑》开始写于一九二六年十月厦门大学,完成于一九二七年四月广州中山大学,是《故事新编》中最早译成外文的一篇。一九三六年三月鲁迅在复给日文译者增田涉的信中指出:“在《铸剑》里,我以为没有什么难懂的地方。但要注意的,是那里面的歌,意思都不明显,因为是奇怪的人和头颅唱出来的歌,我们这种普通人是难于理解的。”这说明《铸剑》里的歌确是相当难懂的。陈梦韶先生于《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相似文献   

19.
《五卅节的上海》是陆定一同志五四以后写作的一篇优秀散文。曾发表在一九二六年《洪水》第二卷第八期上。这篇散文,以极其真实的笔触,记叙了一九二六年上海人民为纪念“五卅”惨案一周年而举行的集会和游行示威的斗争。“五卅”惨案发生在一九二五年五月三十日。在此之前,发生了日本纱厂枪杀工人领袖、共产党员顾正红的事件。这一事件激起了上海人民的极端义愤。于是在五月三十日,上海工人、学生等各界群众,纷纷涌向街头,进行演讲宣传,抗议帝国主义的暴行。当时英国捕头指挥巡捕逮捕演讲宣传的群众,并开枪向群众射击,当场死伤数十  相似文献   

20.
异于鲁迅通常风格的散文诗《野草》,是一九二四年九月到一九二六年四月--差不多和他的小说集《彷徨》同时的创作。鲁迅在致肖军的信中曾说:“我的那一本《野草》,技术并不算坏,但心情太颓唐了,因为那是我碰了许多钉子之后写出来的。”(《鲁迅书信集》,上卷,六三六页)这里说的“技术并不算坏”,一点也不夸大。下面,结合作者当时的“心情”,对《野草》的“技术”作点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