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全球传播的同步化,当代媒介文化的消费主义特征日益明显.承载过多物质欲望,以特殊的女性气质的方式言说的时尚女性杂志和消费文化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消费文化产品的特征十分突出.本文探讨了当代消费文化语境,时尚女性杂志消费文化特征的呈现,并对这种"美丽媒介"的媒介功能作了评析.  相似文献   

2.
蒋建国先生所著《消费文化传播与媒介社会责任》借助于西方媒体消费主义文化的理论基础,从媒介形态和全球化着眼西方消费文化的传播,指出了这种娱乐至上、消费至上、利益至上的消费主义文化背景下西方媒体社会责任的缺失。  相似文献   

3.
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当代大学生作为现代社会青年精英群体,他们的消费方式无疑将深刻地影响到未来中国的消费方式,因此探讨媒介消费主义对于当代大学生群体的影响有着特殊的现实意义。媒介消费主义对大学生消费发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媒介消费主义影响下大学生消费的矛盾性、大众媒介引领大学生消费时尚和媒介消费主义打造大学生消费的符号文化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阿多诺文化批评的视野研究《赫索格》和《洪堡的礼物》两本小说中知识分子赫索格与洪堡在消费主义社会的困惑和迷惘。在阿多诺看来,在消费主义时代,文化被商品化,成为消费品,由此大众文化占领了主导地位。本文阐释了代表精英文化的知识分子在文化工业时代的衰退,以及他们对精英文化的捍卫。但是文化工业时代,大众文化变成了主导力量,精英文化在消费时代走向衰退,失去了它的权力。  相似文献   

5.
消费主义作为意识形态,不仅实现了对人的解构和重新“编码”,让人丧失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性,而且将消费演变成一种符号消费,导致人身份认同危机的产生。在当代中国,超越消费主义、克服消费主义作为意识形态的影响,在于可持续消费的构建、传媒公共领域的重塑以及大众文化的整合。  相似文献   

6.
后现代文化转向展示了一条从现代到后现代的历史嬗变轨迹。消费主义和大众文化的迅速蔓延为后现代转向创造了有利的现实语境,而这其中电视文化的拓展更成了后现代版图扩张的重要一环。电视作为一种大众媒介,它在技术、审美与叙事等方面都显现了其后现代的特质。然而,电视文化的后现代性也带来了符号幻象、视觉幻象与娱乐幻象,需要我们严肃而理性地去面对。  相似文献   

7.
文化消费主义植入网络空间,生成了网络文化消费主义.作为一种被异化了的消费,网络文化消费主义主要表征为"自我中心观念"导致网络文化消费意识功利化、庸俗化,"拟态环境渲染"引致网络文化消费产品符号化、虚幻化,"技术驱动传播"致使网络文化消费话语扩散化、隐性化以及"资本逻辑宰制"引发网络文化消费精神娱乐化、畸形化.其实质是本...  相似文献   

8.
消费文化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商品生产的日益丰富以及大众传媒的迅速发展,中国开始步人消费社会,消费主义文化思潮渐趋成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崇尚时尚,炫耀性与符号性消费成了消费的主要目的.  相似文献   

9.
当今社会已经发生了巨大的转型,过去以生产为中心的社会模式已经悄然转变为以消费为中心的社会模式。然而,消费社会形成或者说消费主义文化的兴盛显然无法离开传媒的介入和参与。消费主义与媒介文化的结盟,强化了消费文化环境的推进,尤其是对无法脱离现代传媒环境的广大青少年产生着更为重要的影响。因此,讨论传媒消费主义视野下的青少年媒介消费生态危机就具有了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女性主义始终关注社会中人的"性"及"性别"形象问题,坚持挖掘历史文化语境中各种形态的"看"与"被看"的形成及影响。作为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甚至无可回避媒介形式的广告刺激潜在消费诉求的目标群体,深度制造、利用两性消费价值的基本特性自然被纳入女性主义批评领域。通过对广告媒介女性主义研究倾向的回视、及消费主义文化在社会性别领域的深刻影响的反思,必须清楚看到性别意识在不同时代语境下的具体存在始终处于动态进程,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性别差异固有模式也不断发生变化,作为研究介入路径的女性主义研究方法也必须不断动态拓展视域。  相似文献   

11.
关于连续数周蝉联综艺节目收视率冠军的第一季《中国好声音》这档电视节目的讨论就一直不绝于耳,如果将其放置到目前我国媒介文化生态环境的大背景下进行阐释会发现,在消费主义和媒介受“堵”大环境的影响下,节目背后,隐藏着一贯的媒介文化符号生产行为,而且在其大众文化符号生产过程中也包含着许多含糊的意识形态,需要人们去悉心甄别.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正逐步从生产型社会走向消费型社会,曾经不敢消费、耻于享受的大众开始敢于消费、乐于消费,逐渐陷入异化消费的"欲望陷阱"。大众消费的狂热"乱象"表现有:炫耀性的奢靡消费、享乐性的时尚消费、透支性的超前消费、一次性的快餐消费。异化消费的甚嚣尘上,给当代中国带来了"难以承受之殇",引发了生态危机、社会危机、精神危机。遏制异化消费行为,抵制消费主义文化,必须培育科学理性的、低碳生态的、新型健康的大众消费文化,重建风清气朗的大众消费文化新生态。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为英国社会学家柯林.坎贝尔《浪漫主义伦理与现代消费主义精神》的导论部分。此书从标题到研究思路沿袭了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通过对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时期伴随而来的消费革命的梳理与分析,探寻现代消费主义的起源,试图将文学浪漫主义与现代工业社会的“获取与花费”相联接。通过对文学、历史、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的例证,坎贝尔提出现代社会消费主义的特征不仅源于工业资本主义的市场力量,也与获取快感和白日梦的浪漫艺术相关。此书是西方消费文化研究的经典作品,也是研究消费文化的必读书目。此书在消费文化研究、大众文化研究等领域影响深远。在导论一节中,作者主要介绍了研究的方法、方法论及其思路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4.
“粉丝”名的食物范畴化理据——一个大众文化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原生词粉丝。与转移借词(loanshifl)粉丝2同音。粉丝2在被粉丝1投射上“食物”属性之后,升格为一个范畴词。本文从大众文化的视野,探讨大众文化作为粉丝。范畴化的理据性,并指出粉丝以食物的形态出现是大众文化的消费主义、解构性、去边缘化与“绿色回归”等要素互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大众传媒时代是一个消费的时代,传媒提供给我们新的生活形式和生活内容的同时,也逐渐消弥了艺术和生活的界限。因此,大众传媒所承载的大众文化日益盛行,并深刻地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尽管它消解了传统审美的纯粹性,但媒介文化重构了当今大众生活的价值,解放了普通人的感性,而且它的流行性、形象性也多少带些美学意味。  相似文献   

16.
大众传媒时代是一个消费的时代,传媒提供给我们新的生活形式和生活内容的同时,也逐渐消弥了艺术和生活的界限。因此,大众传媒所承载的大众文化日益盛行,并深刻地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尽管它消解了传统审美的纯粹性,但媒介文化重构了当今大众生活的价值,解放了普通人的感性,而且它的流行性、形象性也多少带些美学意味。  相似文献   

17.
当代社会炫耀性消费之文化解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消费是联结经济与文化的社会活动。消费过程不仅是商品的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实现的过程,而且也是商品的社会生命和文化生命的形成、运动、转换和消解的过程。炫耀性消费在社会和文化的意义上塑造了消费主体,并由此找到了使单个消费者整合到社会认同中的媒介。炫耀性消费本身也在消费主义的喧嚣中不断嬗变与解构。  相似文献   

18.
2 1世纪是信息爆炸而传统文化匮乏的世纪 ,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 ,精英文化与主流文化正逐步退出文化舞台 ,代之而起的是以消费主义为主旨的大众文化。从固有的文化形态退化的合理性、大众文化不同于精英文化与主流文化的深层次成因角度探讨大众文化现象 ,同时对文化学术界普遍争论的雅俗之辩提出观点 ,以期寻求对文化消费引导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19.
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但消费主义不可取。消费主义作为一种负面的社会思潮,推崇的消费至上、符号价值消费、身份建构消费和盲目推崇的意义匮乏消费等消费特征,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的理性和必要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费心理动机和消费行为是否具有理性,不仅关系着其自身的健康发展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效,也关系着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的成效。客观认识和批判消费主义思潮、营造理性消费氛围、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消费观和廉洁文化教育,是消费主义思潮冲击下提高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质量的重要途经。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理论入手,论述了我国新闻传媒消费主义的若干表现,继而探究了我国传媒产生消费主义的原因、传媒和消费主义的关系,最后指出应该理性的看待传媒的消费主义,认识到消费主义是一种必然,肯定其积极意义的同时,也应看到传媒消费主义的消极影响,传媒要正确引导消费,营造健康、合理的消费氛围,提高公众的消费品味,避免享乐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