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班会背景】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421"的家庭结构使他们的生活中充满了太多的爱和呵护。在大人羽翼的护佑下,他们经历的挫折太少,就算遇到了困难,家长也会帮助解决。渐渐地,孩子在面对挫折时便会不知所措,失去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不懂如何从挫折中获取"财富"。  相似文献   

2.
刚拿到陶红亮的《如何对待受挫折的孩子》这本书时,我就被书面上的一句话感染了:如果孩子能够在失望与绝望中不断超越自我,它的人生才会色彩斑斓. 此书分八个章节讲述了"挫折"是孩子人生中的"好朋友"及怎样对待这个每个人人生的"好朋友".我深深地被感染了……  相似文献   

3.
刘卫 《家长》2011,(Z1):17
让孩子永做第一既不现实,又会加重他们精神上的负担。只要健康向上,保持乐观自信,能勇敢面对挫折,孩子就应该是我们家长心目中的"No.1"。  相似文献   

4.
所谓"磨难教育"就是有领导、有组织、有计划地在中学生中设置一些闲难,让他们遭受一点挫折,在同困难和挫折作斗争中经受磨炼.今天的中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身上既具有时代赋予的优点,又表现出明显的弱点.这些弱点很大程度上是由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造成的.  相似文献   

5.
正今天的孩子大多是"温室"里的花朵,受到家长们无微不至的呵护,家长在生活中唯恐孩子吃一点点苦、受一点点委屈。这样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承受挫折的勇气和能力会越来越弱,遇到一点小小的困难就不知所措,遇到小小的挫折就消极对待。人生道路上荆棘丛生,总会遇到各种挫折,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当他们在社会的大熔炉中真正独自去面对时,如果没有抗受挫折的能力,就无法在社会上生存,也无法面对社会的竞争。学生若想成为一个强者,教  相似文献   

6.
当前,赏识教育作为一种新的育人理念,已经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家长们也耳熟能详,在家庭教育中将其运用到了极致.前几日我在一篇文章中看到,就在"赏识教育"横行天下的时候,英国赫尔大学正努力想办法推行"挫折教育",希望通过"挫折教育"让孩子们变成"心灵上的强者".他们的理论是:生活是艰难的,但你必须学会应对,而"挫折教育"可以让学生取得更好的成绩,受欺负时不会自怨自艾,失败后则能卷土重来.  相似文献   

7.
<正>一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失败和挫折,尤其是年纪还很小的孩子,他们由于受到身心发展水平的限制,经历、经验缺乏,更容易遭受失败和挫折。有时成人看来是很微小的失败,对于孩子来说可能是一次的小的打击。在遭遇失败和挫折时,孩子通常会不知所措,失望退缩,丧失兴趣和信心。其实,失败和挫折并不可怕,关键是如何对待它们。如果以积极、正确的态度看待,它们可能会成为孩子前进的动力;反之,可能会给孩子造成消极的影响,还会对他们的心理发展  相似文献   

8.
王晓春 《河南教育》2007,(12):25-25
稍有教育学、心理学常识的人都知道,教师的这种"狠"是非常有害的:它会伤害孩子的心灵,扭曲孩子的性格,压抑孩子的创造性.它会使学生越来越失去自觉性,只有在软硬暴力的威逼之下才能学习,这就为中学教育埋下了极大的隐患,因为到了中学,学生翅膀硬了,他们就可能把小学受到的压抑全都向中学老师发泄.许多中学老师发现自己面对着一些软硬不吃、刀枪不入的学生--"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父母常告诫子女"先苦后甜"、"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一旦孩子在不堪重负之下丧失学习动力,他们依然苦口婆心再送上一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他们的用意也许是好的,但一旦缺乏科学的态度就会物极必反,事与愿违.  相似文献   

10.
一位教师所教的《微笑着承受一切》一课中,桑兰那灿烂的微笑深深打动了我,让我思绪万千……现在的孩子是家中的"小皇帝",过着众星捧月的生活,父母担心他们无法克服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总是想方设法地为他们解决难题,从而养成了孩子怕苦怕累、不能承受挫折的性格,许多孩子遇到失败或挫折以后,就整天闷闷不乐,甚至轻率地结束年轻的生命."现在的孩子太脆弱!"家长们发出这样的感慨……针对这种状况,我设计了"把微笑留在脸上"综合实践活动,希望孩子们能从中得到启发,增强心理承受能力,笑对人生,笑对人生的挫折,把微笑始终留在脸上.  相似文献   

11.
张蕾 《快乐阅读》2013,(18):15-16
如今的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对人们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需要我们具有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所以实行有效地挫折教育就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幼儿期正是孩子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我们若有意识的让他们受点"苦",受点"累",经历适当的挫折教育,让孩子知道在生活中我们总是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只有不断地战胜和汲取有益的教训,才能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潜能,从而适应社会的发展,成为社会栋梁之才。  相似文献   

12.
《家庭教育》2014,(11):29-29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总会遇到大大小小的挫折,它既是对孩子的考验,又是成长的“养料”。不同的孩子,面对挫折有不同的反应。有的孩子会躲进自己的小世界,不敢面对挫折;有的孩子需要在家长和老师的帮助下克服困难;也有孩子能够勇敢面对,及时调整情绪,重新积极地投入学习和生活。本期,我们就请浙江省杭州市天长小学六年级的同学们谈谈,他们是怎样面对挫折的。  相似文献   

13.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家长发现,孩子不听话了,你要东,他偏要西.这种现象,心理学上称之为"逆反心理".这个时期被称为"心理断乳期". 这一时期的孩子,最主要的表现是独立活动的愿望变得越来越强烈,但由于缺乏生活经验,不能正确理解自尊,只是强烈要求别人把他们看作成人.如果这时家长还把他们当孩子来看待,他们会感到厌烦,觉得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从而产生反抗心理,萌发对立情绪.  相似文献   

14.
所有孩子都有一颗很感的心,他们会自然而然地把一些属于他们的节日记得很牢,特别是"六一"儿童节经常会被看得比自己的生日还重要.  相似文献   

15.
"好多企业一听说你是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就把你的简历往边上一放,基本不予考虑."南开大学一位大四学生对自己在应聘中遇到的一连串挫折非常迷茫.这些企业多为正处于发展初期的中小型公司,他们不接受名校毕业生的理由是:怕高材生们拿中小企业当做跳板,干不了多久便会跳槽.中小企业被名校学生"闪"怕了.  相似文献   

16.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经常会提出一些与"性"有关的各种问题.对此,很多家长显得嘴笨舌拙,尴尬窘迫,于是各种错误的信息在孩子的脑海里留下深深的记忆.那么,面对孩子与"性"有关的各种疑问,家长应该如何科学而正确地回答呢?根据本人多年来从事家庭教育工作研究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经验,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有一首歌唱得好:"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幼儿期是个体个性形成的关键期,有意识地让幼儿受点"苦和累"、"受点挫折",正是爱孩子的表现。让孩子品尝一点生活的磨难,让孩子懂得人生的道路是坎坷的,并学会从挫折中接受教育,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他们独立意识和  相似文献   

18.
期中考试之后,一位三年级小男孩的母亲来到学校,找到自己孩子的任课教师,了解孩子的考试情况.她手捧试卷,神色凝重,黯然泪下.原来,该家长认为自己孩子的学习成绩一直不错,这次考试,成绩却落下了一大截,很不理解.据了解,学校担心学生因考试成绩太理想会滋生骄傲自满情绪,因此,有意加大试题难度.结果,一些班级数学平均仅七十分多一点.学校美其名日"挫折教育".对这种做法,学生不理解,家长和社会各界也颇多微词.  相似文献   

19.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除了拥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以外,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索质和社会适应能力.而现今的孩子大都足在万千宠爱中长大的,任性、脆弱、自我,依赖性强,独立性差.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孩子们的生活条件更加优越了,这些"蜜罐罐"坐长大的孩子们在享受优越生活条件的同时,如果不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可能会缺乏某些对他们终生发展都具有极重要意义的心理素质.如果在幼年时期缺乏积极的挫折教育,长大后一旦遇到高考落榜、招工无名等挫折时,就会爆发"人生危机".  相似文献   

20.
周青 《教师》2014,(3):57-57
正现在的学生,由于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家里通常是六个大人娇宠一个孩子,真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这些00后的独生子女,多数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好,加之很多家长认为"再苦不能苦孩子",孩子们往往"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他们就如"温室里的花朵",由于老师和家长的无微不至的呵护,基本没有经历什么太大的挫折。大长以后,他们一旦遭受挫折,往往会惊恐万状,茫然不知所措,甚至造成心理失常。因此,当孩子们遇到不如意的事件,如成绩下滑、遭受误解、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