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我国高校毕业生从2001年的114万人至2010年增加到631万,而近几年就业率也基本维持在70.6%左右。这两组数字非常直观地告诉我们,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提出要通过更新大学生就业观念,国家抓紧制定并出台扶持大学生就业相关配套措施,而大学生也应该构造合理的知识结构坚持做学习型人才,以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促进大学生就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国家促进大学生就业政策的落实,涉及到社会就业环境、高校教育及学生本人等许多因素。宣传是落实政策的第一步。政策的落实需要高校教育的配套措施来推动。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念,正确看待基层就业和自主创业,则是国家促进大学生就业政策有效落实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就业与大学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就业面试时涉及到个人隐私问题怎么办?用人单位要求签订不合理的协议怎么处理?到用人单位求职时如何着装?位于鲁西南的菏泽学院近年来把学生就业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从新生一进校门起,就开设了就业指导课,从就业观念、就业技巧、就业心理、面视技巧、就业形势等许多方面,解答学生就业时经常遇到的问题,积极引导大学生就业。  相似文献   

4.
为缓解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将研究视野转变到瑞典大学生就业上,运用马斯洛需求理论以及保留薪水理论,通过对瑞典2014届毕业生的就业观念进行调查分析,同时对比我国大学生就业观念,基于政府、企业、高校以及学生四个视角,对促进我国大学生就业提出一些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就业观念对大学生的就业影响巨大,良好的就业观念不仅能帮助大学生顺利就业,而且能影响其职业发展。虽然近年来大学生就业观念改观不少,但是,大学生就业观念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通过阐述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内涵及其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深入分析大学生就业观念还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最后提出促进大学生就业观念进一步转变的建议,以期能促进大学生就业,提高大学生就业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李静 《家教世界》2012,(6):94-98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大学生就业体系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就业制度由过去的"统包统分""计划分配"到"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转变为现在的"自主择业".同时,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大学生数量剧增.虽然大学生是我国劳动力资源中的一个优秀群体,但是当前高等教育与社会需求还有不相适应的地方、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不能满足大学生的要求,加之大学生经验缺乏,能力有限,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了社会关注的焦点,普遍认为大学生要转变观念、更新现念.因此,大学生要解决就业问题,关键在于就业观念.只有适应当前就业形势的就业观念,才能使大学生顺利就业.本文主要通过调查.访问渭南师范学院、咸阳师范学院.陕西理工学院三所师范院校的学生反映出当前陕西省普通高校师范专业学生就业观念的现状,从学生自身因素.社会环境.高校教育三个方面来分析其就业观念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更新师范专业学生就业观念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就业认知与社会环境、就业制度环境紧密相关。从计划到市场的转变是当代大学生就业认知生成的经济社会背景,从政府主导到"自主择业"则是其制度背景。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竞争环境,转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形塑理性化就业认知凸显重要。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自主择业"就业制度的确立,要求当代大学生必须积极转变传统就业观念,确立面向市场的理性化的就业认知模式。  相似文献   

8.
於莉 《辽宁教育研究》2011,(11):107-110
大学生就业认知与社会环境、就业制度环境紧密相关。从计划到市场的转变是当代大学生就业认知生成的经济社会背景,从政府主导到“自主择业”则是其制度背景。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竞争环境,转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形塑理性化就业认知凸显重要。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自主择业”就业制度的确立,要求当代大学生必须积极转变传统就业观念,确立面向市场的理性化的就业认知模式。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就业难既有社会的原因,也和大学生本人的就业观念和求职意向密切相关。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在就业观念方面还存在脱离现实、期望值过高、忽视社会需要的问题,在求职意向方面存在就业起始薪酬预期偏高、就业方向过于集中等问题。就业指导工作应该加强全程性和个性化就业指导,引导大学生全面提升其综合素质,转变就业观念,不断拓展就业渠道和形式。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2010年大中专毕业生人数为41万人左右,2011年达到了64万人,2012年达到70余万人,就业人数屡创新高,就业的压力不断加大。与此同时,河南省非正规就业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趋势:新增的就业岗位大部分是非正规就业岗位;学生趋向主动非正规就业;多元化就业观普及,非正规就业地位将缓慢提升等。但河南省大学生非正规就业也存在着就业行业分布不合理、就业层次较低、就业流动性强、非正规就业专业与职业相关性差等问题。针对这些突出问题,政府层面上,一要着力于非正规就业政策和制度的制定与改革;二要进一步完善就业服务体系,不断拓宽大学生非正规就业渠道;三要逐渐完善就业培训体系,为我大学生非正规就业提供技术支持;四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为大学生非正规就业提供安全保障;五要宏观把握非正规就业发展方向。高校层面上,一要明确我省高校定位,建立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机制;二要高校应该成为非正规就业实践的指导者;三要鼓励大学生积极创业,将创业作为非正规就业的一种重要途径。学生层面上,一要转变就业观念,正视非正规就业,树立正确择业观。二要加强大学生非正规就业的职业素质培养及优化,并引导其进行自我职业生涯规划。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高校连续十年的高速扩招、大学生就业政策和路径的转变,加之席卷而来的金融风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就新形势下大学生的就业意向展开调查研究,力求真实了解和掌握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择业观念,为高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引导毕业生树立科学、理性的就业观,以及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提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市场经济呼唤公平、自由、独立、竞争的就业观念记者:孙主任,您好,您认为当代大学生应该树立什么样的就业观念?孙祥林:可以这样讲,观念也是生产力。陈旧的观念就  相似文献   

13.
我国高校扩招后大学生就业压力凸显。当前,大学生就业中制度非均衡现象突出地表现在以下方面:就业观念陈旧;就业机制更新滞缓;高校教育体制落后。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对策也应该从不同的制度变迁方式中探求实践路径,应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念,改善大学生就业机制;创新高校教育体制。  相似文献   

14.
近十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扩招,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的热门话题,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面临严峻的挑战.首先分析了当前的就业形势,告诫大学生应该尽早树立就业意识.随后文章围绕了解就业形势、就业心态、就业观念的调整,提升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分析自我做出选择三个大的方面进行了阐述,提醒在校大学生提前做好相关准备,走好自己的就业之路.  相似文献   

15.
转变观念,实现就业——对当代大学生就业观念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等教育由精英转向大众的今天,大学毕业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压力,针对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本文从就业观念入手,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就业市场具有的新特点,并指出,在新的就业形势下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高等学校大学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多和师范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特殊性,地方高校师范类大学生就业创业面临着市场供需矛盾突出,结构性矛盾加剧,就业渠道狭窄,就业领域受挤压,就业核心竞争力不强,就业观念陈旧,创新创业驱动较弱等现实问题.地方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和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主阵地,需要多渠道助推大学生就业创业,要突出师范特色,打造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要改革培养模式,造就复合型人才;要加强大学生就业帮扶指导,改变大学生就业观念;要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体系,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相似文献   

17.
随着近几年高校扩招,大学毕业生剧增,就业矛盾日益突出,一些学子转变就业观念,"回炉"到高职院校。这样既转变大学生就业思路,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又成为增加高职院校生源的一条有效的途径。高职院校应该明确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为导向的办学方向,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做好大学毕业生"回炉"的各项准备,拓展毕业生就业空间,实现大学生毕业"回炉",百分百就业。  相似文献   

18.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而复杂,大学生在就业观念、个人修养、文化功底、择业信息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局限,只有主动地适应当前的就业形势,才能早就业。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高校连续十年的高速扩招、大学生就业政策和路径的转变,加之席卷而来的金融风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就新形势下大学生的就业意向展开调查研究,力求真实了解和掌握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择业观念,为高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引导毕业生树立科学、理性的就业观,以及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提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就业难的再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通过对涉及大学生就业机制的四个行为主体和高校毕业生资源配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即政府加强宏观调控,企业增加人才储备,学校完善“产品”营销,大学生全面提高素质,树立全新的就业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