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自序》的写作时间 《史记·太史公自序》,人们一般都认为它作于《史记》全书完成之后.郑鹤声先生说:“古人作书,必全书完具,然后自述以殿之。《自序》一篇,为《史记》全书提要,必非书未成而先为之者。”然而,如果把《自序》当作全书完成后所作的提要,就有许多问题说不清楚。  相似文献   

2.
创建绿色校园优化育人环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环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心理学研究表明,环境虽不能决定人,但在一定程度上能极大的影响人。这在两千多年前中国的、也是世界最早的教育理论著作《学记》中就有论述: “相观而善之谓摩”,强调的就是环境对人的成长的影响。荀子在《劝说》中也认为“君子居必择兮”, “习俗移志,安久移质”(《荀子·儒效》)。在近代, 许多伟大的政治家、教育家如蔡元培、孙中山、李大钊、陶行知、徐特立等都认为环境对一个人的品质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创建绿色校园,优化育人环境,是高校贯彻“三育人”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3.
一白朴,是元曲四大家之一,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戏剧作家,散曲家和词人.数百年来,特别是解放后的三十余年,有许多专家学者对白朴的生平、创作进行研究,但是对他的籍贯,至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根据我所看到的资料,有四种看法:其一,真定人.唐圭璋《全金元词》:“白朴,字太素,一字仁甫,号兰谷,真定(今河北省正定县)人.”王国维《宋元戏曲考》、《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周贻白《中国戏曲发展史》都认为白朴是真定人.《中国古典文学名著题解》也认为白朴是真定人,但真定下注解为“今  相似文献   

4.
全国人大制定《反分裂国家法》,在华人世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赞扬之声不绝。这表明分裂不得人心,反分裂是全体中国人的共同心愿,这一心愿也得到了国际社会广泛的理解与认同。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这本来是不争的事实。大陆也罢,台湾也罢,都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大陆人、台湾人,都是中华民族的子孙,都是中国人。目前尚未统一的现状,是20世纪40年代后期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早晚总要解决。160多个同中国建交的国家,都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海峡两岸的中国人也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1992年“海协会”“海基会”商谈后,双方各自表达的——即人们所说的“九二共识”——也同样是这一精神。  相似文献   

5.
资料链接:据《新京报》报道:中国校友会网大学评价课题组推出的我国首个针对高考"状元"职业状况的调查报告——《中国高考"状元"职业状况调查报告》披露,1977年至1998年全国各省高考状元当中,约有40%的人选择出国留学深造或定居海外。针对高考状元报考的都是"能挣钱"专业的现象,课题组负责人蔡言厚教授认为,"学生缺乏为国奉献"的价值观念,在"状元选择出国"上,他更是坚持这种道德批判态度。此后,《山西晚报》刊登曹林的署名文章《不必苛责"状元"出国》。文章认为,中国目前处在一个开放的时期,"这是一个不再以追求私益为耻的时代","我们不用动辄把国家压在每个公民的个人头上","状元"出不出国,回不回国,外界不应指责或批判。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历来重视酒的文化意蕴.(?)人酿酒,以介眉寿,谱写了一曲奴隶的哀歌;屈子行吟,以酒为喻,渲泄了爱国诗人的悲愤;阿瞒解忧,唯有杜康;东篱饮酒,乃得真意;楚狂太白,酒肆藏名;眉山坡仙,还酹江月;雪芹赊酒,梦游红楼;皆所谓不可一日无此君,不可一醉无文心者也.中国传统的酒家,门前必悬酒旗,垆上必书“太白遗风”,堂壁必置名人字画,亦同理也.质言之,酒与祭祀庆典、生产劳动、外交礼仪、征战讨伐、修身养性、风景名胜、文学艺术、日常生活等都结下了不解之缘.从酿酒、售酒、到饮酒,形成了源远流长的酒文化,造就出一大批名酒.这是一个地区、一个国家文明昌盛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7.
《新民丛报》学人在学习西方先进文化时,把法律看作自由之保障,对中国社会"有治人无治法"进行了批判,认为中国变法无成效是因为不知西人政制之美的本原在于立法部,主张立法权应属多数国民,进而,他们认为中国应该建立一个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8.
《初中生》2016,(23):42-43
4月29日,写出中国当代文学名著《白鹿原》的作家陈忠实因病去世.人们以各种方式哀悼这样一个用生命创作的人. 陈忠实是一位纯粹的作家,他一生都在为文学服务.为创作《白鹿原》,他从省作协大院搬到乡下独居.他说:“我在创作时必须把自己关在屋里,笔下的人物仿佛都在我的周围活动.要是屋子里进来一个人,那些人物都吓跑了,我也就写不出一个字了.”  相似文献   

9.
论《论孔》     
孔子可谓是对中国几千年政治、文化影响最大的人,大概每个中国人心中都有一篇“论孔”,这本无可厚非,但读了周科同学的《论孔》,心里还是有些想法,不吐不快。周科同学认为“中国的强大与孔子的思想有绝对关系”。首先表现为“国家的政治经济建设”“是  相似文献   

10.
我们常常认为美国的教师要比中国的教师"轻松",也不会有那么多的烦恼和感悟,然而当我阅读了美国人弗兰克·塞内特(Frank Sennett)著的《世界上最伟大的职业》之后,我为之大大吃惊和感动.我们原来的看法真正错了.我深切地感到世界上所有国家的教师都是一样的平凡而伟大,普通而令人敬佩.  相似文献   

11.
大家都知道,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可具体到教育现实中,孩子从小就肩负着应试的重负,在一个又一个的考试中,丧失的恰恰是为人处世的道理和技能,沦为考试的机器、生活的工具.学习的乐趣、道德的修养和品格的砥砺,统统都让位于升学和就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成了上不接天、下不接地的空洞口号.而作为中国甚至世界上第一部教育专著《学记》,对教育功能和任务的认识,不仅到位,而且具体.它一方面认为“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提出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素质和文明水平在于社会教化,另一方面它又把上述要求进一步具体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阐述了教育的微观功能,奠定了后世教育和选士的指导思想.这些和立德树人的要求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而且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实践教育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2.
初中语文中的《俭以养德》和《应该敢提“俭”字》,这两篇文章都在倡导节俭的同时,把节俭与人的道德修养联系起来.《俭》文说:节俭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还可能牵联到一个人的思想品质.”《应》,文也认为:“应该说勤俭朴素是光荣而绝非耻辱.”  相似文献   

13.
樊婷婷 《学语文》2014,(2):67-67
正《左传·庄公十年》:"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各家对其中"衣食所安"中"安"都解释为"安身"或"养生"之义。晋代《左传杜林合注》卷五林尧叟注:"衣食二者,虽吾身之所安,弗敢自专其有,必以分与人之冻馁者。"明代陆粲《左传附注》卷四孔氏正义:"衣食二者虽所以安身然,亦不敢专已有之,必以分人。"2002年3月东北师范大学李炳海老师编排、注释和点评的《古文观止》一书中,将"所安"解释为"使人安逸的东西"。现今大多数中学语文教  相似文献   

14.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认为:小学数学教学要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入的素质发展,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的生动活泼的教育环境,提供给学生充分发展的空间.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具有智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所在,要通过扩大学习的内容领域与知识的表征方式促使以往被忽视的智能的开发,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能.  相似文献   

15.
大型综合性百科全书是概述人类一切门类知识的完备的工具书。大百科全书的编纂,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科学文化水平,因而成为许多国家极端重视的重要文化工程。据统计,全世界已有2000多部综合性的百科全书,但其中影响大的不多,《不列颠百科全书》、西班牙的《插图欧美大百科全书》等经常受人称道,究其原因,就在于它们都有自己的鲜明特色。由各学科专家学者撰稿,历经15年,成书于1993年的我国第一部综合性现代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以下简称《全书》,是一部富有特色的百科全书,笔者认为《全书》主要有六个方面的特点。1知识…  相似文献   

16.
许多国外学者认为,古代的管理实践和思想,源头在中国.日本研究人事管理的铃木博教授说,"现代管理科学中人事管理的许多原理,几乎都可以从中国历史上找到根据."日本的另一学者村山孚认为,"提高日本管理水平的支柱有二,一是美国的科学管理,二是中国的古代管理","人的管理是最难的,而对人的管理最有研究的要数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正因为如此,日本把中国的《孙子兵法》、《三国演义》、《西游记》列为日本企业  相似文献   

17.
"俄底浦斯情结"是弗洛伊德从"力必多"理论和人格学说中衍生出来的一个重要概念。弗洛伊德认为西方文学史上的三部巨著:索福克勒斯的《俄底浦斯王》、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和陀斯妥耶夫斯基的《卡拉玛佐夫兄弟》都表现了俄底浦斯情结。弗洛伊德认为,人类"无意识"领域中普遍存在的俄底浦斯情结是艺术家创作冲动的根源,是审美表现的重要内容。俄底浦斯情结对西方文艺创作和文学批评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在好莱坞大片《霍比特人》强势登陆的背景下,中国电影市场在1月25日出现一个异数:国产动画片《熊出没之雪岭熊风》的观影人次比《霍比特人:五军之战》高出一倍多。此间分析认为,《熊出没》的异峰突起源于动画片"全年龄段"定位,拉动祖孙三代走进影院。来自国家电影专资办的最新数据显示,1月25日全国电影市场场均人次前三名是:点映的国产动画片《熊出没之雪岭熊风》102人、《霍比特人:五军之战》47.8人、《重返20岁》21.3  相似文献   

19.
王庆 《中国教师》2009,(5):27-28
<正>《大学》本是儒家经典《礼记》中的一章,经过朱熹等人的整理和提倡,《大学》同《中庸》《论语》《孟子》一起成为了大家所熟知的"四书",是元代以后封建科举制度下读书人的必读书,是读书人的"初学入德之门"。朱熹认为,通过《大学》一章,可以看到古人的为学次第,"学者必由是而学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最早传播者,作为一个卓越的革命演讲家,李大钊认为,要想彻底摆脱被列强瓜分的危机,要想救民于倒悬,要想使中国在危难中复苏、更生,出现一个新的中华民族,必须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开启民智,让国民明白“天生我才必有用”,为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不懈努力,英勇斗争。“今世国家之基础,必筑造于国民精神知能之上,始能巩固不磨”。演讲就是达此目的的一大锐利武器。演讲是生动的思想传播器,是有力的文化播种机。李大钊对演讲有独到的见识和精辟的看法,并曾专门著文《政坛演说会之必要》、《讲演会之必要》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