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晚清是我国近代图书馆的萌芽和产生时期。对晚清我国图书馆史的研究,在学界已经形成了一股较大的潮流,研究的方向主要定格在:1.对晚清图书馆产生原因的研究;2.对晚清单个人物与图书馆的研究;3.对晚清图书馆个案研究;4.其他一些突出问题的研究,如对晚清图书馆分期、图书馆法规制度、图书馆建立状况、图书馆社会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这些多方位、较全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不少可喜的成就。至于研究的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理论、方法、内容、史料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晚清时期,清政府为了寻找新政的切入点,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广泛的社会调查。其中徽州知府刘汝骥主持的徽州地区的调查具有一定代表性。他把调查所得资料汇编成文,命名为《陶甓公牍》。其中记载的晚清时期徽州民众生活、徽州社会的一些陋习和徽州民众的权利、义务观念等,是研究晚清时期徽州社会的重要资料,从中可以窥见晚清时期中国社会的整体面貌和社会形态。  相似文献   

3.
浅谈晚清时期的人口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晚清时期的人口状况作了简单的介绍,分析了人口增长过快的原因及闲散人口的流向。人口的过度膨胀,对晚清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压力,引发了各种矛盾,导致社会动荡不安。  相似文献   

4.
晚清时期是中国社会由封建走向现代的转型时期,此时的文人大致有激进的、保守的和折衷的三种文化心态;而这三种文化心态又往往以互相渗透的形式体现在晚清文人的文化心态中,决定了晚清文学的面貌。翻译文学是这个转型时期的一种特殊文学现象,而其中尤以林译小说最具代表性,林纾的翻译活动同时表现了晚清文人在变革和保守之间游弋的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5.
伊紫旒是吴研人小说中刻划得最成功的人物形象之一。作者通过他切实而深刻地描绘出了晚清的世道风情,透露出了晚清潜伏着严重的社会危机,也代表了作者对晚清社会认识和批判的深度。伊紫旒的多重身份是由半殖民地半封建色彩最浓厚的新兴大都市的社会构成特点所决定的。这一形象能有力地帮助我们去较深刻地认识本世纪最初十年也是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最后十年的中国社会和中国人。他的去官趋商强有力他说明了晚清时期官僚体系正在丧失原有的“磁性”和“附着力”,而商品经济模式却正在产生愈来愈大的吸引力,具有鲜明的近代特点。  相似文献   

6.
晚清时期,上海商业化、城市化生活环境的变化,对女性的生产生活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她们打破几千年来“男主外女主内”的封建思想束缚,纷纷踏上就业之路。就业使女性迈出了从家庭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并有了一定的经济消费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妇女自由出入于消闲娱乐场所之风。女性的这种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不仅对晚清上海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使男女平等的观念孕育而生,而且对女性自身的发展也有非凡意义。本文拟就晚清时期上海女性走上社会对近代中国、特别是对女性自身发展之影响作考察研究。  相似文献   

7.
乞丐是社会的边缘群体之一。在明人创作的绘画和笔札中,乞丐除了具有贫贱的一般形象外,还具有孝亲、忠义和罪犯等特殊文化形象。孝亲乞丐的故事见于多部明人著述,其孝行是被刻画的重点。明遗民的著述中记载了多位忠诚于故国的乞丐;明代笔记小说中也有记录一些身具拾金不昧、乐于助人和见义勇为等品德的义丐。有些乞丐为求生存而从事敲诈勒索等违法活动。及至晚明,有文献记载丐首和乞丐团伙的严重恶行。明人对乞丐一般形象的刻画与书写主要是出于怜悯或厌恶的心理;对孝亲、忠义等形象乞丐的书写主要是受时代背景的影响。乞丐有组织犯罪对社会产生巨大危害,也是明清律法对乞丐“采生折割人”施以重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社会问题与晚清教案有着密切的关系,晚清时期,骤然爆发的自然灾害导致大批人口死亡和农业生产凋敝,加剧了社会动荡;相对过剩人口的大量存在又成为严重的社会不安定因素;此外,还有接连不断的盗案和遍地皆是的会党,所有这些,都使教会受到冲击,教案变得更加频繁和激烈。当然,社会问题并非晚清教案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1年辛亥革命的晚清时期,中国由一个主权完全独立的封建国家成为一个主权不完全独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伴随着这一社会性质发生重大转变,政治体制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晚清时期,在社会危机和统治危机进一步加深的情况下,清政府不得已采取了一系列的政治体制改革以自救。  相似文献   

10.
汉译历史教科书在晚清的出现,是中国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背景下发生的学术现象,经历了不同的发展时期,其真正在近代中国的学校教育中普及,是在晚清新式学堂纷纷使用汉译历史教科书作为教学蓝本开始。而这一阶段,又经历了洋务运动、维新运动和书院改制这三个教育改革时期。  相似文献   

11.
《文山学院学报》2016,(2):14-20
清中后期,团练势力开始崛起,这种源于保甲的基层社会控制组织,在保卫基层、消弭基层社会动荡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该文以团练为切入点,考察了晚清云南团练组织的兴起、发展、向"团保合一"的演变及其最后的角色转变。通过对这一历史过程的考察,揭示了晚清时期云南基层社会控制的演变历程,以及由此引发的传统社会结构的变迁。  相似文献   

12.
晚清潮汕地区深受鼠疫的折磨,大规模的鼠疫导致潮汕地区大量人口感染鼠疫以及患者的高死亡率,社会各阶层都采取措施来防疫治疫,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并遏制了晚清时期潮汕鼠疫的蔓延。  相似文献   

13.
陆吉康 《历史教学问题》2014,(2):109-112,80
晚清时期,吸食鸦片现象盛行,鸦片问题成为一个十分棘手的社会问题。大量民众参与吸食鸦片,晚清社会的鸦片消费市场日渐形成并扩大,英国等西方列强在日渐扩大的鸦片贸易中获取了巨额利润,鸦片贸易问题成为引发战争的重要因素之一。吸食鸦片者在享受鸦片带来快感的同时也使身心受到极大的摧残。晚清时期吸食鸦片群体的形成是一个由少而多逐渐增加的动态过程,根据鸦片的历年消费量可以推算出历年大体的吸食鸦片成瘾的人口数量。  相似文献   

14.
顺应时代产生的媒介使中国人民反帝斗争和现代化运动的社会参与程度日益扩大,在此期间,传媒对社会性别产生着持续而深入的影响。媒介是以男性中心文化还是以两性平等的视角建构男女形象,在晚清这个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有着不同的解读。  相似文献   

15.
晚清时代,中国女子受教育问题得到社会普遍关注,很多女子甚至走出国门接受教育,推动了女子留学事业的发展。本文就晚清女子留学兴起的原因作了初步的探讨,对其发展以及对中国女界乃至整个社会产生的重大影响作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近代报刊发展史上,外国人的报刊尤其是来华传教士的教会报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当传播活动发展为传播事业后,社会因素和社会力量对传播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华传播的教会报刊作为晚清时期"西学东渐"的重要传播载体,在传播教义和西学的同时,也要受到来自晚清社会各方面因素和力量的控制或影响。《万国公报》较好地应对了各种社会控制因素,在中国近代报刊史和西方文化传播史上都具有一定的特色。  相似文献   

17.
伍廷芳是晚清时期著名的外交家.他两次出任驻美公使,在长期外交实践中形成了一系列丰富的外交思想,主要包括平等外交思想、均势外交思想、文化外交思想等.伍廷芳对晚清时期的中美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民国时期我国存在着大量乞丐,其原因是复杂的。这一时期乞丐队伍成分复杂,危害甚大,直接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危害了社会秩序,阻碍了社会进步,对民族道德具有一定的腐蚀作用。另一方面,乞丐对我国的文化客观上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晚清时期的中国在外国入侵与本国起义中动荡不断,编辑出版业也在西方传播与中国传承之中开始了现代化变革与转型。通过梳理晚清时期的图书出版格局,分析徐寿、李善兰、王韬、严复、梁启超等著名编辑家的编辑活动,概括出晚清时期图书编辑思想的共同之处,即以编书译书为兴国的编辑宗旨,以启民智警醒国人为编辑原则,采取严谨而本土化的编辑方法,形成一个连贯的过程,指导着编辑工作,并对晚清的思想文化、政治制度等方面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0.
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民国文献阅览厅收藏晚清民国时期国内各地出版的一批代表性宗教期刊,其中以基督教新教出版的期刊占绝大部分。晚清民国时期是中国社会新旧思想冲突和中西文化交流的特殊历史时期,也是近代出版和新闻传播迅速发展的时期,宗教期刊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科技以及民生百态,对研究发生重大变革的民国时期的社会进程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