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网络成瘾"对大学生人格发展的不良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在促进大学生独立意识的发展、创新意识的提高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对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网络的无规范性、虚拟隐匿性、泛滥性及成瘾性,严重影响着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如何更好地把握和使用这把"双刃剑",趋利避害,减少或消除"网络成瘾"对大学生人格形成的不良影响,调整和规范网络世界中的"生活准则",是我们必须面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借鉴其他学者的研究及本"课题组"的调研情况,对我国大学生"网络成瘾"的主要表现、"网络成癌"对大学生人格发展的不良影响等问题作了探讨,并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2.
加强网络建设,培养大学生的健全人格,就是要兴利除弊,利用网络的正面影响,重点是消除网络的负面影响,一方面是"导",一方面是"堵"。具体措施为:搞好心理咨询、加强网络道德调控、优化利用校园网络、加强网络安全监管,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形成健全人格。  相似文献   

3.
陈勤锋 《考试周刊》2015,(30):145-146
随着科技飞速发展,特别是互联网向手机终端延伸及4G技术的不断推广应用,手机网络快速形成,改变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手机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大学生作为手机普及率高、手机网络使用频繁的重要群体,其价值观、行为深受手机网络环境的影响。因此,了解和分析大学生手机网络环境现状,不断改善大学生手机网络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大学生与网络越来越"亲近",网络改变了现代大学生的生活、学习甚至阅读的习惯,使大学生的阅读呈现出轻阅读、快阅读、浅阅读等现象。这些现象造成了大学生知识文化的沉淀不足、阅读观的扭曲和"单向度"人群的扩散。我们可以通过引导经典阅读的氛围、培养课堂拓展阅读习惯、增强网络阅读能力等方面入手进行阅读习惯的养成教育,让大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自我发展,从而达到提升学习素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当前大学生的网络行为,道德失范现象凸显,表现在网络言行随意放纵、网络价值观念模糊、人格冲突凸显多方面。其失范行径的动因有社会文化传统的断层、物质经济的强大诱因、社会潜在心理的释放等,这不仅对大学生个体人格发展、品德心理形成等产生危害,而且对大学生价值取向、校园文化建设等造成社会侵害。治理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要从培养大学生"慎独"的网络自律精神、营造满足大学生心理情感需求的网络生涯和强化校园网络管理与建设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网络语言文化的概念、特点着手,通过分析当代大学生对网络语言的参与、关注、认同,认为大学生的网络行为与群体特点相符合,具有强烈的情绪表达和话语诉求倾向,由此形成的网络舆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学生参与管理的主体意识和自觉沟通意识。高校舆情管理需要积极组织和引导网络行为,培育"舆论领袖",建立健全舆情危机预警处置机制。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成才网络困境及其破解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对大学生成才形成了强势的冲击,使一些大学生陷入了"三观"困境、道德困境、学习困境、人际交往困境和身心健康困境.网络自身具有诱惑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足,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不强,是大学生成才网络困境形成的主要原因.走出大学生成才网络困境,需要加强对大学生上网引导和管理,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增强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大学生"网络弱势群体"问题日益显现,不仅影响了高等学校教学事业的健康发展,更危害大学生群体的学习和生活。本人首次归类"网络弱势群体",探讨了解决的对策,意为高校有效解决大学生"网络弱势群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负面消息更容易引起大学生的关注,网络热点的传播给大学生思想行为造成深远的影响,同时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性,给新时期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为此对网络热点界定、形成原因及其对大学生造成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对网络热点给大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课题小组选取广东代表性全日制本科及大专院校的大学生和教师为调研对象,通过研究网络流行语在广东高校的传播,分析其传播特点和传播渠道、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双重影响,并思考相应对策:从传播学的角度引入"把关人"理论,建议学校加强网络监控,优化网络环境;借鉴"议程设置"理论,培育"意见领袖",引导网络舆论,弘扬主流文化;根据"沉默的螺旋"效应,组建"网络天使",提高网络素养,共建网络文明,由此消除网络流行语的负面影响,使之成为有益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1.
“网络成瘾”的成因及其对策析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成瘾"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中并不少见的现象,它对大学生学习、身心发展、社会健康发展都带来严重的消极影响,究其原因有主客观两方面。要从根本上戒除"网络成瘾",必须从加强网络管理、加大团学活动对青年大学生的吸引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等方面入手,改变"网络成瘾"青年大学生的状况。  相似文献   

12.
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消除网络的负面影响,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应该依托有效的网络资源,开展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网上思想教育、网上"环保活动"、网上文化活动等,帮助大学生排除网络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网络心理行为是网络时代的必然产物,从网络心理学的视角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从创新教育方法、剔除错误网络观、丰富校园文化等方面探究网络心理学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加法"、"减法"和"乘法",从而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已成为大学生赖以生存的"第二空间",深刻影响并改变着其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和价值观念,并由此形成了独特的高校网络文化生态。通过探讨高校网络文化生态的特点,剖析高校网络文化生态失衡现象的原因,指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网络文化生态健康、良性发展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王军华 《文教资料》2007,16(30):180-182
传统意义上的"红色网站"已成为各高校学生的"网上家园",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载体,也对开展"网络思想政治工作"进行了积极的先期探索。但这些网站普遍缺乏必要的交互性,因而访问量较低,对学生的教育、培养、引导的效果还是达不到理想境地。本文研究分析了信息素质教育的内涵,提出了通过加强信息素质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红色网站",切实提高网络的利用率,形成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从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工进网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16.
随着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网络成为人们生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传播思想、文化、信息等方面发挥出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此背景下,高校校园网络得以不断完善,使大学生更习惯于通过网络来表达自己的所观、所想,由此可见,高校网络舆情将会对大学生的认知及行为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对于大学生思政教育而言,高校网络舆情是一把"双刃剑",既有正面激励,也有负面冲击,因此,对高效网络舆情展开严格监督和正确引导,使其发挥积极作用以促进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高效开展,已经成为当下一项热门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7.
随着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的高速发展,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逐渐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计算机给我们带来工作管理上革命性质的变化,计算机网络则是把这种变化发挥到极致的技术。网络的发展直接产生一个新的名词":网民",网络成了大家广泛的交流平台,因为网络交流无障碍,无法实名制,很多网民就无所顾忌的发表言论,就形成了一大批"愤青",经常在网上着急形成群体,去评论一个事情,造成网络群体性事件。本文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分析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形成和这些人的心态。  相似文献   

18.
网络是把"双刃剑",它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大学生作为网络的主体群体,其自身的伦理道德受到全面冲击.本文着眼于大学生使用网络的现状及大学生伦理道德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从社会、高校及大学生自身的不同维度,探索网络文化格局下的大学生伦理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9.
2009年网络"偷菜"游戏风靡校园,催生校园"集体无聊化"情绪,严重影响大学生的成长成材,本文客观分析大学生沉迷网络"偷菜"游戏的现状和形成原因,并相应提出解决大学生沉迷网络"偷菜"游戏的教育干预,通过学校、家庭、社会的通力合作,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摆脱网络游戏的束缚,健康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20.
构建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新体系必须结合新形势下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新特点,实施"双主教学模式",以网络为平台,着力培养大学生"计算机素质",促进大学生自主学习,保证公共课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