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提高生产过程自动化专业对市场的适应性和毕业生质量及就业率,必须进一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以"专业 仪表技术服务站"为核心的、工学结合职业发展导向的宏观人才培养模式;在课程体系上,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的模块式中观教学模式改革;在单元模块式教学的基础上,构建"项目带动式"和"一体化"微观教学组织.  相似文献   

2.
文章针对目前高校设计艺术类专业基础模块的产学改革实践中VR虚拟现实技术教学项目应用进行探索.对VR-E现状进行分析,以新型教育模式,合理设计"高校设计艺术类专业基础模块的产学改革实践"课题项目,为产学改革实践寻求新突破,开展搭建框架结构;基于环境设计专业建设实施VR-E虚拟现实教学应用教学做好设计准备;为探索应用型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基础模块的产学教育模式基础课题实施办法途径寻求突破口.  相似文献   

3.
高职教育要重视能力培养,树立"能力本位"的课程现.以基础能力、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高职课程体系,思路是:以"竞赛活动"为驱动,构建基础能力课程模块;以系列产品(服务)为驱动,构建专业能力课程模块;以"情商培育活动"为驱动,构建社会能力课程模块;以"大案例"为驱动,构建"一体化"课程标准.  相似文献   

4.
中职导游专业学生的专业教学应该以学生就业为导向,适应市场需求,以岗位职业能力为主线,以"文化底蕴"和"优质服务"为基点,大力开展导游专业的实践教学项目.本文从校内实践教学模块、校外实践教学模块以及产学研综合教学模块三个方面对中职导游专业的实践教学项目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高职院校EDA专业课程开发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优化EDA专业课程结构与实践环节中,为提高教学效率,从人文素质模块、专业理论模块、专业实践模块、技能强化与职业证书模块四方面对EDA专业课程进行改革.其中人文素质基础课程改革遵循"服务素质、服务技能"的原则,专业理论课程改革遵循综合化原则,专业实践课程改革遵循"宽基础、模块化"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以多媒体为载体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同时构建学习情境.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CBE教育模式的特征、内容及管理方式,依据工业机器人编程操作岗位职责,构建了工业机器人技术实践教学内容,进行了工业机器人技术实训项目的模块化设计,分析了学生在基础实训模块、专业实训模块、综合实训模块中所需掌握的职业能力。通过引入企业资源、微课,开拓校外实践基地方式解决实训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借鉴CBE理念设计的"工业机器人技术"实训项目,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同时此教育模式也在专业建设上取得了显著成果。  相似文献   

7.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网络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案例和项目建立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三维课程模式,其中平面维分别是技术基础知识维和技术基础实践维,纵向维是综合应用能力(项目)维,实现知识、技能培养的螺旋上升.该课程模式下的实践教学体系以"网络工程"和"网络管理"两条主线为方向,由基础实验项目、课堂实训项目、专业综合实训项目或模拟案例项目、公司真实工位实习项目和毕业设计等5个环节组成,共同构成由点及面、螺旋式上升的3DCC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8.
高职数学课程系统建设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对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分析,应将高职数学课程定位为现代公民必需掌握的文化素质课,为后续课程做准备的工具课,为未来发展做准备的基础课.建议高职院校开设基础数学课程和数字应用核心能力实训课程,其他专业可根据需要选修部分数学工具课程.高职数学课程的系统结构应为"基础模块A+职业模块B+拓展模块C".采用问题驱动、案例教学、项目教学三种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9.
以优化道路交通工程类专业虚拟仿真项目的资源建设方案为目标,从支撑学生专业知识基础、专业知识协同和前沿知识拓展3个方面提出了由"专业基础类、综合训练类、创新实践类"组成的虚拟仿真项目分类设计要求。进而面向专业基础类模块,提出以"虚实结合、实时交互"为主体的资源建设形式,面向综合训练类模块,提出"软件下载—实验项目过程演示—实验环节设计—实验结果提交—在线讨论"的建设方法,面向创新实践类模块,提出多样化实验项目设计、支撑CDIO教学模式的建设思路。相关设计方案在东南大学国家级道路交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中进行了应用与实践。  相似文献   

10.
强化工程能力突出应用特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陕西理工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在办学过程中,构建了专业方向分流、课程模块分组,强化学科基础、强化专业能力、强化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两分三强"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了"基础课程、专业课程、课外实践"三个平台13个模块的课程体系;确立了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三个层次,形成了学科基础、计算机应用、机械基础、专业实践、课程设计、综合实验、毕业设计、课外实践八个方面的实践教学体系,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1.
高职教育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高职教育课程建设中存在一些问题,如课程体系缺少高职特色,课程结构不合理,课程内容陈旧、过时,课程信息反馈机制不健全。针对这些问题,高职教育课程在改革过程中,要突出课程设置的职业性、应用性、实践性、现代性特色,打破学科式的课程组织方式,整合课程内容、凸显能力本位,并将课程评价纳入课程建设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12.
技术是高技能人才的核心要素,高技能人才岗位职业能力是以技术来呈现的,因此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专业课程体系是以典型技术为主线,专业课程门类划分以典型技术为边界,专业课程序化以技术的发展为顺序,课程内部结构以"任务引领型"为主要形式,课程内容选择以覆盖课程目标指向的技术领域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将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育与学科课程进行整合,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计算机教育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内容主要包括技术手段与课程内容的整合、课堂组织与学习环境的整合、学习能力与应用能力的整合。在整合中要注意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学科课程整合,构建专业化的面向应用的教学体系,重视各学科的教学资源建设,强化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结合各门学科的特点建构易于实现学科课程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4.
课程内容的选择是课程的基本问题。内容标准是经选择和组织之后的课程内容在课程标准中的具体呈现。明确、科学的内容标准对语文课程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语文课程标准之内容标准的制订,语文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必须以语文学科基本知识和能力为基点,同时服务于课程目标;内容标准的科学表述是有效呈现课程内容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5.
高职院校金融专业课程优化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课程是学校教育教学过程的核心,是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的关键.高职金融专业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要以适应社会需求为根本,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线,以适应金融行业的职业岗位群为目标.在具体课程开发中,要创新课程设计,大力推广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情景模拟教学等教学形式,加大实践内容比例,将课程标准与行业标准对接,实现对证施教.  相似文献   

16.
课程标准实验稿课程目标订定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把课程目标纳入国家的课程文件,是一项体现新理论观点的改革。课程目标是指通过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某一时间内将发生的性质不同和程度不同的变化结果。课程目标的订定主要有三个来源:学生需要、社会需要和学科内容特点。同时,课程目标的订定还要有三把筛子:哲学,心理学,以及我国的一系列教育法规文件。我们要订定和落实课程目标,还需要对课程目标体系所包含的全部内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高师数学教育专业的教育类课程在课程设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各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为适应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和教师专业化趋势与定位,需要重新审视高师数学教育专业教育类课程的目标,改革与重构教育类课程的内容体系,突出教育类课程的实践环节.  相似文献   

18.
机械类专业课程开发与课程方案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械类专业课程开发应以调查分析现代制造业、区域经济和行业背景为基础,以职业教育理论和课程理论为指导,依据专业调研和国内外的机械类课程研究成果,以及学院机械专业建设现状、师资条件等,确定本专业培养目标的知识能力素质框架.机械专业适合采用Y型课程体结构,其课程设置应追求职业功能性与知识、技能的应变性相结合,并将课程综合化、模块化,以阶梯训练型课程模式作为实践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9.
按职业岗位群应掌握的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要求,以知识应用为主线、能力培养为核心,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和整合。遵循"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根据职业岗位(群)技术要求,提炼专业核心能力,确定专业核心课程,有针对性地设置教学模块。本着"围绕职业定岗位,围绕岗位定能力,围绕能力设课程"的原则,创建精品课程。将理论知识融合在实际问题和项目教学中,讲做练结合,在解决问题中学习理论,在动手实践中培养技能。  相似文献   

20.
随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和时代发展的需要,"理论力学"课程可以定位为既是各工程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程,又是具备独当一面的应用型基础课程。文章面向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提出围绕力学建模,数学建模、求解和分析,具体工程应用等3个方面能力的培养,重新审视本课程的知识体系和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实践教学和工程型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并提出大胆革新的思考和谨慎实践推广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