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基督教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研究是莎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在歌颂友谊和爱情的同时也以文学的形式对圣经和基督教作了自己的诠释。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以爱、友谊、时间为重点,将基督教精神与诗中的人道主义融合在一起,才使他的十四行诗有久远的魅力。对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与基督教和圣经的研究是国内莎学研究中的空白,深入地探讨有助于更深刻地解读莎士比亚十四行诗。  相似文献   

2.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时间意象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莎士比亚的一百五十四首十四行诗中,鲜明的意象层出不穷,其中以"时间"意象最为突出。在莎翁笔下,时间是"暴君("tyrant),是"傻瓜("fool)。尽管时间具有客观的不可违背性,莎士比亚还是提出了用他的艺术之美来与时间相抗衡。通过对其十四行诗中的意象进行分析,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莎士比亚十四行诗。  相似文献   

3.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研究是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在歌颂友谊和爱情的同时,也以文学的形式对《圣经》和基督教作出了自己的诠释。目前国内对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与基督教和《圣经》的研究是还相当欠缺,本文拟从十四行诗的创作内容和艺术形式两大方面,以《圣经》文化为视角来解读莎士比亚十四行诗。  相似文献   

4.
本文着眼于文学审美角度分别从语言的技巧、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主题三方面展示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文学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5.
王子墨 《巢湖学院学报》2010,12(2):63-66,78
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自问世以来争议不断,关于涵义的解读多种多样。这十四行诗实际上反映了诗人灵与肉的冲突,即高尚的情感与通俗的情欲并存,所以产生了前后反差强烈的两个部分。通过对这相反的两方面的论述,揭示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内涵,探究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灵与肉的分野。  相似文献   

6.
本文简要介绍十四行诗的发展,并通过对莎士比亚第18首十四行诗的分析,进行了一些文学欣赏尝试。  相似文献   

7.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是世界诗歌宝库中一颗绚丽夺目的明珠,全诗共154首。通过比较第一首和第五首十四行诗,得知两首十四行诗的主题都是劝说诗中的主人翁结婚生子,而莎士比亚却采用了不同的语气、不同的意象和不同的比喻来阐释这一主题。由此,莎士比亚精湛的写作技巧让我们体会到了十四行诗的迷人魅力。  相似文献   

8.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在英国经历了从边缘走向中心的经典化历程,在中国同样经历了从边缘到中心的接受过程。根据其译介、批评和出版的资料分析,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在中国的传播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期的起步阶段主要从1839年莎士比亚的名字进入中国开始到1978年,这一时期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从1979年起,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开始走入学术视野,评论和翻译出版发展迅速,日渐受到重视,可以视为其传播的发轫期。21世纪以来,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得到了评论界的推崇,进入快速发展期,十四行诗的教学、译介和评论实现了量的增长和质的飞跃,各种各样的评论文集和研究专著也开始出版发行,可以说倍受关注,与莎剧呈比肩之势。  相似文献   

9.
英国十四行诗从引进到成熟历时约150年。华埃特和萨里伯爵从意大利引进十四行诗后,锡德尼、斯宾塞和莎士比亚写出了大量的十四行诗。然而,真正促使十四行诗发展与成熟的是邓恩和密尔顿。他们打破了十四行诗传统的爱情主题,开辟了十四行诗抒情的新天地,从内容和主题表达上都趋于成熟。  相似文献   

10.
威廉·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伟大的戏剧家、诗人。十四行诗是莎士比亚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 ,他的十四行诗感情奔放 ,语言华美 ,使英国十四行诗体具有了完美的形式  相似文献   

11.
意象是开启诗歌主题的金钥匙。玫瑰是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申反复出现的意象。这个意象成为诗中说话人爱慕和赞美的美少年的化身和别名,具有强烈的性别和性暗示。诗中说话人饱含激情赞美玫瑰,就是表达对美少年的爱。  相似文献   

12.
迄今已有的《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十三种译本,其中九种采用了忠实于原文形体和意义的手法。然而,诗歌的抗译性是众所周知的。作为传统形式,又深深置根于西方文化的十四行诗,更是具有这一深层次的特征了。从理论上说,英语和汉语两种文字,有着不同的异质结构,要移花接木,是不易做到的。从实践来看,近百年来的阅读史和十四行诗创作史说明,移植英国和西方本土味的十四行诗形式到中国的土壤,还远远没有形成。这种理想和实践上的抵捂说明,英语中的十四行诗和汉语中的十四行诗(如果能够存在的话),是难以殊途同归的。总结起来,这是一个形式的文化的问题。思考这个问题,既有助于在理论上提高认识,纠正一些认识论的偏差,也有助于给诗歌翻译,尤其是传统的格律诗翻译提供启迪和指导,并提出处理诗歌翻译在形式问题上的措施,因而具有方法论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莎士比亚的文学作品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十四行诗集,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集是其开创的独有的英国式十四行体,是英国文学发展史上的瑰宝。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是个美丽富饶的秘密花园,其中各式百花装点了它,花朵、苞蕾、老树枯叶、大宇宙、小宇宙等,这些诗中的隐喻其实是代指了现实社会中的农耕、作文赋诗、工业、宇宙论、天文学等。莎士比亚诗歌中的这种作诗方法其实就是拓扑心理学中的隐喻方法,它可以将各种不同的意义粘贴在同一个几何空间之内。莎士比亚是如何通过拓扑学空间展柘的手段将自己的爱情观表达出来的,俨然成为了人们在对其作品研究的一个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14.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作为世界文学宝库的一颗璀璨明珠,不仅饱含着真挚的情感,还蕴含着深邃的思想。莎翁出于需要与社会上、中、下层各色各样的人物接触,对文艺复兴时期社会各个方面都有深刻而独特的观察,以他所熟悉的现象入诗,流露出朴实的意象美;莎士比亚面对现实的种种弊端,执着地追求他的理想:真、善、美三者完美的和谐统一,流露出真挚的情感美。  相似文献   

15.
莎士比亚多种艺术手法构建自然、和谐的伦理道德体系,追求真善美一体的终极道德伦理鸟托邦。运用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对莎士比亚悲剧《李尔王》进行解读,展现剧中人物制造的伦理道德的荒原,体验李尔的人性复归及其对亲情的守望.认为考狄利娅这一形象承载了莎士比亚道德伦理鸟托邦的理想。  相似文献   

16.
在《驯悍记》中,莎士比亚以男权视角塑造了凯瑟丽娜这一“悍妇”形象,并让“悍妇”被其丈夫驯服,最终成为失去自我的“贤妻”,这一模式流露出作家的男权思想。文章通过形象塑造、情节发展、人物语言来解读《驯悍记》所表现的男权思想,进一步分析了男权思想在莎士比亚其他作品中的体现,同时指出:莎士比亚的男权思想是与时代、性别的局限和个人经历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7.
宋明理学具有道德论与宇宙观相结合的特征,它的“仁者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道德境界其实也是一种审美境界,理学的“乐”范畴则标志着对这种本体境界的感受与体认,标志着理学道德境界审美化的理论完成,理学的文艺美学思想则明显具有以理抑情的特征.宋明理学把道德境界审美化,使“境界”由艺术而走向了人生与生活,这或许才是理学美学对中国美学的贡献所在.  相似文献   

18.
<正>The sonnets of William Shakespeare are the greatest treasure of English literature.His sonnets are called typical"Shakespeare's Sonnets",characterized by unique structure and beautiful words.This paper will take sonnet 54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 the artistic features and poetic beauty.  相似文献   

19.
莎学研究者的研究表明莎士比亚深受柏拉图思想的影响。但相关研究还仅局限于柏拉图思想对作品的人物塑造等方面的影响。莎士比亚同时还接受了柏拉图文艺思想观念的影响。不光《哈姆莱特》剧中“镜子”的隐喻来自柏拉图,而且就文艺的社会功用方面也与柏拉图的文艺观相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