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游仙窟》一书在中国失传后,因日本的古钞本、古刊本得以流传。日本现存的《游仙窟》古钞本有10余种,校注宜选“江户初期无刊记刊本”为底本,以日本康永三年(一三四四)醍醐寺钞本、文和二年(一三五三)真福寺钞本、金刚寺旧藏镰仓末期(□)残钞本、山岸文库藏室町初期(□)残钞本、元禄三年(一六九0)刊本《游仙窟钞》以及国内四种校勘本、校点本为参校本。由于辗转传抄,《游仙窟》的日本古钞本、古刊本免不了错讹,异体字、俗字也特别多,都给校勘和注释工作带来了困难。《游仙窟》日本古钞本、古刊本在传抄和刊刻中形成的错误,虽然多数可以通过版本比勘求正,但也有一些是版本比勘不能解决的:一是错误十分明显,基本可以凭“理校”纠正;二是很可能有误,但无法通过“理校”提出纠错的方案;三是或文义隐晦,或扦格难通,却无从措手,只能存疑待考。  相似文献   

2.
目前所能见到的《济颠语录》最早版本刊刻于明代隆庆年间,以该版本校勘《明清平话小说选》和《古本平话小说集》中的《济颠语录》,可以厘正后者的诸多讹误,为该书重印时作出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3.
日本室町时代五山禅僧月舟寿桂(号幻云)曾编辑《三体诗幻云抄》,其中收录了王维诗的注释,这使得我们得以看到15世纪到16世纪日本五山禅林流传的王维集版本的情况。笔者认为在当时日本广为流传的《王维集》版本之中,应有现在中日两国都没有见到的宋版《王维集》。这部版本与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藏的《王摩诘文集》和日本静嘉堂文库收藏的《王右丞文集》有所不同。此外,元刻本《须溪先生校本唐王右丞集》是目前的海内孤本,《中华再造善本·集部·金元编》存其影印版本,因无"帮手",无法确定其刊刻年代,但在《三体诗幻云抄》中明确记录了这部版本的刊刻时间、刊刻人信息。  相似文献   

4.
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刊行不久便传入日本。作为日本江户时代著名的儒学家,小畑行简为段注做了点校,这是目前见到的最早的《说文解字注》点校本。日本早稻田大学所藏小畑行简点校本《说文解字注》共三卷六册,具有较高的版本价值,是研究段注的重要参考文献,更重要的是我们通过小畑行简的研究可以窥见江户时代日本汉学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5.
<正>现存世的《金瓶梅》版本有三个系统,即,一、刊刻于明万历年间的《新刻金瓶梅词话》系统,这是《金瓶梅》最早的刻本;二、刊刻于明崇祯年间的《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或《新镌绣像批评原本金瓶梅》;三、张竹坡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本。这是清代乃至民国流传最广,影响最大,刊刻最多的版本。  相似文献   

6.
李商隐诗集版本系统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商隐诗集系由北宋人陆续搜求编次刊刻而成,时间不晚于庆历元年(1041),有《李义山诗》、《李商隐诗集》、《李义山集》三种不同名称之版本,今均不存。根据对流传的各种版本详细比勘和有关记载,现存李商隐诗集实为一个大系统之下四种不同的次版本系统,即《李商隐诗集》三卷本系统,《李义山集》三卷本系统,季沧苇抄本、朱鹤龄注本及《全唐诗》的三卷本系统,明代分体刊本系统  相似文献   

7.
薛蕙存世著作有《考功集》、《西原遗书》、《约言》和《老子集解》,都有多个版本。现就存世著作,考察它们成书及刊刻时间,以窥其版本流传大概。  相似文献   

8.
宋初《太平广记》自成书以来,传播范围由朝廷贵族逐渐向广大士人阶级流传。在此期间,后人刊刻的各版本《太平广记》的内容也发生了很多变化,与原版《太平广记》存在诸多差异。对北宋以后各朝代的史料考证发现,《太平广记》的传播始于朝廷贵族,逐步流传到士人阶层,以致后人众多刊刻版本内容彼此存在差异,难成善本。  相似文献   

9.
现存《四库全书》与《宛委别藏》所辑录元人所选元诗总集中,有两部作者不同但书名相同的《元风雅》。这两部书刊刻时间相差不远,是最早的元诗总集。两书选诗宗旨及所选内容,有保存一代文献、反映一代诗歌面貌之功效,对于研究元诗有着极高的学术价值。但两书在流传过程中,称谓错乱,版本不一,很有梳理、澄清之必要。  相似文献   

10.
《菊与刀》一书经历了60多年仍然不断在各国以不同的语言版本重印,它的确是一本了解日本的优秀书籍.但就现在来看仍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  相似文献   

11.
《五杂组》是明代谢肇涮所著的一部深有影响的笔记,自从它问世以来,不断被人们刊刻重版。通过对该笔记历代版本的梳理,可以展现它们的源流关系和变异情况,同时,也可知道《简明中国古籍词典》对其版本流变的说明是不准确的。  相似文献   

12.
《文选》诗以"类"相分的形成及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之前的总集录诗或学理论诗,多以“体”相分,而《选》录诗首创以内容之“类”相分《选》诗以“类”相分,或起自乐府分类,或受到类书影响。《选》之后的类书及诸总集,如唐代类书《艺类聚》、《初学论》及唐代总集《馆词林》、宋代总集《苑英华》所录诗,都是以“类”相分,印证了《选》诗以“类”相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清代是《文选》学最为繁荣的时期,政治上源于清政府的导向,学术上是因为考据学的兴起、李善注的阙失,文化上根源于骈体文的兴盛。清代《文选》学呈现出与往代《文选》学不同的特点:以小学释"选学";运用多种方法,系统综合研究《文选》;运用新思维,与现实相结合来评价研究《文选》。虽然清代《文选》学成为"显学",但是它仍然存在版本受限、严重因袭等不足。  相似文献   

14.
李侗著作的版本,大致可分为《延平答问》版本、《李延平先生文集》版本和拾遗三个系统。基于《延平答问》的宋刻本、明刻本、清刻本和朝鲜、日本刻本,以及《延平文集》的版本,以及后人所编拾遗部分,通过前人的著录、史志以及罕见的李氏家谱的珍贵史料,进行了详尽的考证。  相似文献   

15.
现今所能见到的《选序》早期写、钞本有5种:吐鲁番出土唐写本,日本上野精一氏藏钞本,日本猿投神社藏两种钞本,日本九条家藏本。由这几种写本与刻本的《选序》相互对照所列异可知:九条家本出自李善本系统,接近于尤刻本;猿投神社两藏本与上野本基本相同,与尤刻本不同。从猿投神社藏本又有不同于上野本的异来看,可排除这几个钞本出于同一底本的可能。可以认为,这几种早期钞本保留了萧统30卷本原貌,并由此可以探求《选序》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6.
李白的诗作极其丰富,李白从未自编诗集,唐代也没有一种渊源有自的李白诗集定本流传下来。因而李白诗歌的文本面目常纷繁杂乱。通过比较诸多李白别集版本和选录李诗的各类总集,考辨出李白乐府诗《蜀道难》文本有三十一处异同。文本在流传过程及后世阅读接受中的真实面貌差异较大,值得探究。  相似文献   

17.
类似《选》这种“彼此失照”的“问题”,普遍地存在于古今出一己之手而又非仓促所成的书中。故据此以考察其是否出众人之手或是否仓促成书,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意义。这一“问题”在编撰眼里本不成为问题,只是在研究那里有时才凸显成准问题或问题。骆鸿凯《选学》既充分地注意到《选》这方面之“失”,同时又出现类似而且更为严重的“问题”,便极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8.
镰仓时代大量宋诗传入日本,当中就有不少苏轼之作.而日本五山时期又是苏轼诗词流行的繁盛期,僧人们纷纷学习起了东坡诗作,受其影响,他们创作的诗文中与苏轼相关的痕迹也随处可见.僧人们或通过提及苏轼之名,或引用其诗词来表达自身的喜爱、敬佩之情,这在一定层面上也反映了苏诗给这个时期的汉诗文所带来的影响.文章着重介绍日本五山文学中与苏轼相关的诗句,分析五山僧对苏诗的受容情况,浅谈苏轼五山文学中的形象及其受欢迎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此残卷为六朝写本,弥足珍贵。今从版本学、文字学角度,以对校、他校、理校诸法与传世版本比勘,发现其中衍、夺、异文(含后世所称碑别文、俗或体字)尚多。兹参考前贤研究成果(间有一孔之见)对其是非、优劣逐一加以案断。对残卷犹长之处,则特别加以褒扬,希冀有裨于学林。  相似文献   

20.
浅谈《红楼梦》两个英译本对文化词语的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试以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的两个英译本作对比,举例评析制度习俗文化词、比喻性词语、物质文化词、双关词和习语的翻译,探究两位译者在处理上的得失,并总结出译者在翻译古典文学作品中的文化词语时应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