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和谐社会必然以尊重和保障人权为基础,生存权作为所有公民均享有维持健康且文化性的最低限度生活的权利,位居人权之首,因而尊重与保障公民生存权是构筑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和谐社会具体展现为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人与自身的和谐三重维度,尊重与保障公民生存权有助于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乃至人与自身的和谐.  相似文献   

2.
和谐社会应当是以人为本的社会,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少数民族是人群中的特定群体,少数民族的人权建设状况,对维护国家的统一安定及保障社会的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和谐社会视域下的人权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权的存在表现着文明秩序的存在。人权的发展有助于增进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构筑自由和谐的社会关系。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和谐得以实现的前提,社会和谐是个人自由发展的归宿。和谐社会的建设,使得人权的发展可以更深刻地进入到社会意识、社会规范和社会保障机制之中。  相似文献   

4.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栽入宪法开创了中国人权进程新的里程碑。宪法中保障人权的主体和权利内容非常广泛。人权入宪使人权更加神圣不可侵犯;将对我国的立法、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起重要的指导作用,也有利于加强国内与国际人权的双重保障。  相似文献   

5.
我国2004年宪法修正案中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人权的宪法保障。目前我国宪法的人权保障机制还存在若干不足,这些均与构建和谐社会相悖,需要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6.
中国提出的建设和谐世界的倡议,特别是其"和而不同"和"中和"的传统理念对于改善国际人权领域的不和谐局面、缓解国际人权领域的矛盾无疑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建设和谐世界与人权发展之间有着互为条件的密切关系,其中尊重和保障人权是建设和谐世界的基础,而建设和谐世界则有利于国际人权的发展。和谐世界理念对于国际人权发展也有启示意义,即在国际人权领域应该提倡包容精神、学习态度、对话交流和平等原则。  相似文献   

7.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人权发展史上的一大亮点,它从根本法的角度制约公权对人权的侵害。而超期羁押问题,就是政府部门及其官员越出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对公民人权的严重侵犯。为了预防和纠正超期羁押,尊重和保障人权必须转变执法观念,树立人权保障意识;完善立法,建立人权保障的长效机制;严格执法,强化监督。  相似文献   

8.
和谐社会关注“和谐社会”之中“和谐的人”,与此异曲同工的是,联合国人权教育追求“每个人固有的尊严和价值都得到尊重和保护”,联合国人权教育的基本精神与构建和谐教育环境的要旨具有契合性特征。以联合国人权教育的基本精神构建幼儿园和谐教育环境要求建立人性化管理制度、支持性的社区与家庭教育网络,并且做到教育内容与手段的整合、教育的生活适宜性、教育手段多样化和儿童化等。  相似文献   

9.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民主宪政的一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权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04年,"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被写入宪法,我国对人权的保护得到进一步完善.但是,该项权利的保障依然有许多值得改进完善的地方.最为重要的是,要将宪法原则变为实际行动,将应然化为实然.这需要我们切实遵守人权原则,将人权落实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0.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载入宪法开创了中国人权进程新的里程碑。宪法中保障人权的主体和权利内容非常广泛。人权入宪使人权更加神圣不可侵犯;将对我国的立法、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起重要的指导作用,也有利于加强国内与国际人权的双重保障。  相似文献   

11.
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它的主要特征是人与自然、人与人、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要激活利益机制、均衡机制、变化机制和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2.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价值。社会保障同和谐社会的内在联系,决定了加强社会保障可以保障人权、体现社会公平,促进个体和谐、阶层和谐以及党群和谐,实现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3.
和谐社会是指整个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必须辩证地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把握和谐的内涵,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开发利用的关系,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现实条件,提供了建构和谐社会的社会基础和客观要求。中国历史上和谐社会的种种设想的一个共同特点是与传统社会相对应的静态和谐。西方思想史上,真正把“和谐社会”作为社会理论概念提出来的是马克思。他强调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提倡社会和谐”。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和部分都存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它们的和谐结构是和谐社会的表征。构建和谐社会,首要的是要实现社会阶层之间的和谐,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关键的是必须进行社会体制和社会结构的调整。  相似文献   

15.
和谐社会追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其中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和谐的基本观点对现阶段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向往和谐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庄子将自然哲学引入社会哲学,以天道论人道,在2000多年前较为深入地讨论了社会和谐问题。庄子的和谐社会论主要涉及人的个体和谐、社会关系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三个层面。而其最为经典和最富有现实意义的是其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讨论。  相似文献   

17.
天人和谐与社会和谐构成和谐社会建设的两大维度,二者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内在逻辑关联关系,人自身的内部和谐集中体现着二者之间的彼此和谐关系,同时又是二者彼此相互过渡的基本逻辑中介。天人和谐不仅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构成整个和谐社会的内在的基础性因素,而实现人自身的全面解放和人自身内在本质的全面和谐是实现天人和谐和社会和谐并最终实现它们之间的全面和谐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8.
傅立叶的和谐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立叶的和谐思想是其理论的精华:情欲引力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根本动力;对人与自然和谐的关注是他的闪光思想;股份制、劳动权、均衡分配、集体经营、集体消费等经济制度和措施是实现和谐的保障;人口平衡、阶级融合、妇女解放、人自身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前提;实现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发展是和谐社会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9.
和谐社会与政府公共职能的系统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结构和谐欠缺、功能和谐欠缺、整体和谐欠缺是我们这个社会有机体实现和谐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而社会冲突则是其外化的主要形式。从系统论的角度看,一个系统要实现结构、功能和整体的和谐,获得良性的运行和发展,通常依赖于动力机制、整合机制、激励机制、控制机制、保障机制的支持。政府公共职能的本质就在于通过建立正义的利益共享机制、有效的冲突控制机制、科学的民主决策机制、灵敏的社会预警机制、良好的自然保护机制等,来控制社会冲突,实现社会有机体的平衡,最终构建一个融洽祥和、互动共享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