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宝生关于"四个回归"讲话的核心是"回归大学之道"。回归大学之道即按教育规律办大学,不忘办大学的根本宗旨与首要目标。这既是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迫切要求,也是促进社会发展与高校自身发展的强烈要求,更是统筹推进"双一流"建设的必由之路。回归大学之道主要是实现三个"回归",即回归大学全面育人之道,回归学生自主学习之道与回归教师安心从教之道。  相似文献   

2.
美国研究型大学重构本科教育的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研究型大学的强烈批评和大学自身面临的挑战,是美国研究型本科教育改革的主要动因.随着对大学之道的重新反思与回归,"重塑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目标、构建教学与科研共生与分享的本科教育模式、树立‘为学生成长与发展服务'的理念、重新界定教授的学术水平、对道德与公民教育重新给予关注",正成为美国研究型大学重构本科教育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伴随教育的现代化,我国学校公民教育必须实行现代化转向,以培育适应时代与社会发展之需要的现代公民。我国学校公民教育现代化转向的着力点是价值重构、回归原点,目标重塑、追求优雅,体系重建、培育素养。  相似文献   

4.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在新时期,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并非是与以社会为本相对立的个人本位,以人为本不能陷入人类中心主义,而要实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的和谐统一.教育以学生为本,正确处理学生与知识、学生与教师的关系,教育要回归人的生活世界,关注人的生存境遇,关注人的生命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刘文雅 《教育探索》2013,(2):155-157
目前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一直处于比较尴尬的边缘化状态,高等教育功利主义价值取向与残疾人高等教育需求的矛盾日益凸显.为残障人士之福祉考虑,审视特殊教育对生命关怀的人文诉求,理性反思当前高等教育价值取向的偏离,在全纳与支持理念下重构残疾人高等教育生命价值取向,回归大学本身的高尚与包容精神,无疑是当前大学精神重构和社会文化重构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理论命题.  相似文献   

6.
和谐共生教育理论,是西方人类学中国本土化的重要代表.和谐共生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人与人类社会和谐共生,共生教育之方法论即回归“位育”之道.和谐共生教育理论是当代教育人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教育公平是高考招生录取的核心价值观,但是中国当前的高考招生录取的制度设计却陷入价值缺失的困境.作为高考招生录取制度设计主导者的政府,应通过制度重构确保高考招生录取过程中教育公平价值的回归.文章将从高考招生录取的价值基点、现实困境、改革策略三个层面阐释高考招生录取的制度重构之路.  相似文献   

8.
王学 《教育学术月刊》2011,(12):107-107
现代性的重要表征之一是价值的颠覆,20世纪人类思想的一个重要主题就是对价值颠覆的思考与价值世界的重构。在中国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反思中国教育的现代性问题,从人之生存问题入手重构教育观念,反思价值与教育的关系,建构价值教育理论,  相似文献   

9.
教育价值观是主体关于教育价值的主观判断。高等职业教育依循传统大学和西方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在价值观上呈现出经世致用、功利主义和全面发展等代表性主张。但由于高职教育对于时代变迁和社会经济环境更为敏感.需要更加辩证地看待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统一关系,厘清教育功能之取舍,彰显职教特性。所以,坚持以人为本,追求术道合一、担当社会责任的高职教育价值观,将更有益于引导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教育既是学生的生活,也是教师的生活。教师与学生一样,都有自己的本体价值。漠视教师生活的过程与价值,势必带来思想层面的混乱,进而导致实践层面的迷失。以人为本包括以生为本和以师为本两层涵义,以人为本一旦窄化为以生为本,必将滋生出错误的"唯生本"理念。教育应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创造的生活,教师与学生生活世界的重构应是他们共同追求的教育愿景。教育不是简单的成人之学,而是成己而后成人之学。从"你—我"式走向"我—你"式的师生互文关系模式,或为当下教育的应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