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学前教育》2006,(10):30-31
大便难是小班幼儿入园后的一大难题。有的幼儿不习惯幼儿园的蹲便方式,不愿在幼儿园排便,因而常常憋便或直接便在裤子里;有的幼儿依赖性强,大便时需要成人陪同;还有的幼儿常常因贪玩而导致憋便。这些不良的排便习惯,容易让孩子产生紧张心理而不愿来园,导致家园之间产生误会。因此,教师需要对幼儿进行细心观察和了解,用适宜的方法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相似文献   

2.
孩子每日的大便情况是其身体健康与否的标志之一。幼儿一天中大便次数过多或者几天不解大便,可能诱发某种疾病,影响身体健康。新入园的幼儿年龄小,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在幼儿园解大便的情况,因此,家长对这一问题非常关心。为了使每位家长都能及时了解孩子在园中的大便...  相似文献   

3.
便秘在婴儿中是比较常见的问题。有的家长可能有这样的误解——孩子应该每天大便才算正常。其实,由于每个孩子的情况不同,大便是没有绝对的日数限定的。如何判断婴儿是否便秘?⒈根据婴儿的排便规律判断。出生1周之内的新生儿,平均每天排便4次。一般而言,母乳喂养的婴儿排便次数更多,每天5~6次,这是因为在母乳中乳糖的作用下大便会变得松软,易于排出。而与此相比,人工喂养的婴儿排便次数要少一些,而且大便较干。但无论是母乳喂养的婴儿还是人工喂养的婴儿,都有自己的排便规律。只要孩子按照自己的规律排便,家长就不用担心。从医学角度讲,婴…  相似文献   

4.
姬武 《家教指南》2003,(7):23-24
现在大家生活条件好了,常常有这种情况,孩子进了卫生间,手里必须拿着一本书,一蹲就是半个小时。妈妈说,干脆在卫生间摆张书桌吧。很多家长不明白,现在怎么有那么多孩子便秘?便秘在成人或老年人中很普遍,按说,儿童大便不成问题。但是,近几年来我国儿童发生便秘的越来越多,城市生活条件好的独生子女更是问题严重。不少从新生儿、婴儿时期就发生便秘。初步调查,儿童便秘与生活条件变化有关系。例如:学龄儿童发生便秘,常常是因为排便习惯改变而不适应造成的。在家里是用坐式马桶排大便,到学校改为蹲式排便。不习惯,就不愿意排便…  相似文献   

5.
目前,便秘的情况在孩子身上越来越多见。当孩子几天不排便或者有便意而排不出来时,家长一定非常着急。便秘需要到医院就诊吗?哪些情况会导致便秘呢?排便间隔时间超过48小时,且大便干燥难排,即称便秘。便秘可分为习惯性便秘和器质性便秘。  相似文献   

6.
处理好幼儿园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实现家、园教育的配合,是创设良好的精神环境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工作中,我们经常发现有的孩子不习惯集体生活,有的孩子自制力差,常和别的孩子发生纠纷。有的孩子胆小怕事,不敢积极参加各种活动,有的孩子挑食、偏食现象严重。对这些孩子,仅靠教师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取得家长的配合才行。幼儿园的教育一旦与家庭教育形成合力,就能形成良好的氛围,促进幼儿健康发展。我们积极创造条件,开办了“家长学校”,向家长传授科学育儿知识,让家长们成为教育的  相似文献   

7.
如何让新入园的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是教师工作的重点。特别是早晨入园时,有的孩子要家长亲一亲,有的要家长抱一抱,有的要和家长说悄悄话,有的会大声哭闹起来。  相似文献   

8.
每到招生季节,总有那么一些家长要纠缠园长不放,要求把他们的孩子编入比其孩子实际年龄大一点的班级内。为此,有的家长到处托人说情,有的甚至跑到派出所去改掉孩子的出生年月。其目的,都是为了让孩子早点入园,早点入小学。家长们的心情可以理解,但这种拔苗助长的做法却是违背幼儿教育规律的,其后果只会是弊大于利,甚至是有弊无利的。近几年,我园也发生过此类事情十几例,由于父母再三要求,或通  相似文献   

9.
张俊 《幼儿教育》2013,(10):16-17
很多家长都反映孩子玩好玩具后从来不收拾,弄得家里乱糟糟的,提醒也没用。有的孩子还不允许家长帮忙收拾。为了这个问题,家长们没少生气。但老师们反映,孩子在幼儿园里整理玩具还是很积极的,真奇怪!下面,让我们走进幼儿园,看看老师们是如何培养孩子整理玩具的习惯的。  相似文献   

10.
每次离园活动时,家长总是急切地询问幼儿喝不喝,然后拿起杯子接水让孩子喝……特别是组织幼儿外出活动,家长更是关注突出,认为孩子饿点不要紧,但不能缺了水。针对家长对幼儿饮水的关切与关注,我们能否对现有饮水习惯进行调整呢?一、研究过程1.研究对象与方法选取小三班30名幼儿为研究对象。观察幼儿一日饮水习惯、饮水量,并采用问卷向家长调查幼儿每天饮水需求情况。2.研究过程:实验前,幼儿饮水习惯安排:一是每天上午、下午各有1次规定饮水时间,小朋友在教师组织安排下饮水;二是教师在活动前后及时提醒幼儿饮水,结果发现,有的孩子接水喝,但…  相似文献   

11.
有些新入园幼儿总觉得在幼儿园不如在家里那样自由,幼儿园的各种活动、各项纪津等都使他感到很不习惯.有的不愿到幼儿园,有的成天哭闹.为使新入园幼儿能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家长与教师应当相互配合,尽量做到以下几点:一、家长对孩子的爱要适度爱孩子是父母的天性,尤其是独生子女家庭这一点表现得更加明显.然而,父母对孩子的爱要适度,不要过分溺爱,使孩子变成家里的“小皇帝”.要吃什么就给什么,要玩什么就买什么.要骑马,父母就得爬下让他骑.一切部按照孩子的要求去办.慢慢地便养成他任性、执拗的不良习惯.这样的孩子入园后就觉得处处满足不了自己的要求,不乐意在幼儿园学习、生活,厌恶幼儿园.这就要求家长做到,在孩子进幼儿园前,让孩子知道:不是任何要求都能满足的,如买东西,有需要和可能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家长们把孩子送进幼儿园,一放就是一天,当然要惦记他们,想知道孩子在园的情况。有的家长向我们反映,对幼儿园一天都有什么活动,学习什么不太清楚,回到家里也不知道怎样辅导。为此,我们办了  相似文献   

13.
不知不觉又到了离园时间,家长们纷纷向教师询问孩子在园的情况。这时,我想起了前段时间一位家长跟教师交流时的情况:面对家长的询问,教师一上来就是对孩子一顿批评,在她眼里孩子没有优点,缺点却有一大堆。这位家长听得面红耳赤,几乎喘不过气来。双方的关系也因此弄得很僵。对此,我感触很深:教师与家长、孩子之间很需要沟通,而真诚对话是最好的沟通桥梁之一。然而,为什么有的教师三言两语就能让家长接受意见,而有的教师苦口婆心家长却不领情?我认为,关键在于教师能否站在家长的角度上换位思考,是否把话说到了家长的心坎里。教师和家长如何在开心、舒心中相互交流确实大有学问,需要我们不断摸索。(河北唐山市开平区第一幼儿园代蔚云提供)  相似文献   

14.
周晓华 《考试周刊》2010,(53):249-250
在与很多家长沟通的过程中,我发现虽然都是身为家长,但对于幼儿在园的生活所关心的情况却是各有不一.有的关心幼儿吃得好不好,有的关心幼儿学得好不好,有的关心幼儿与同伴之间相处如何……真是五花八门.当然这些关心都是人之常情.面对家长们的这些形形色色的关心,我对班里的幼儿及家长作了一个分类统计.有的家长认为教育好幼儿是家园共同的责任;有的认为老师在教育中发挥的作用大;有的家长有许多想法,却由于自己的性格使然,不知道如何与老师沟通;更有甚者认为教育全部都是教师的责任.毕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任何时候父母的教育及对幼儿的影响都是不可取代的.虽然家长文化程度的不同,对于教育的看法不同,但是只有让这些形形色色的家长都了解家庭教育的必要性,才能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各方面都有更大的提高.对于如何来让家长了解并配合教师,我做了以下思考.  相似文献   

15.
每年新生入园时,有些家长把孩子送到班里后,听到孩子哭闹很不放心,便趴在窗户外边看,更有的家长久久不肯离去。这样,孩子的哭闹时间会延长。因为孩子在老师的安慰、引导下,会逐渐趋于平静。此时若看到窗外有家长,就会重新陷入离开父母的痛苦中,并且会尽力去争取回到父母身边,争取的办法就是再次哭闹。另外,家长趴窗户还可能造成孩子“偷跑”。因为孩子在窗户外看见父母的身影,就很容易产生避开老师去找父母的念头。为了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我认为,首先应消除孩子对幼儿园的陌生感。入园前,家长可让孩子熟悉几个与他一…  相似文献   

16.
从幼儿入园接受教育开始,幼儿的家庭和幼儿园就有了一定的关系。教师通过对新入园幼儿上门家访、召开家长会等等活动,使得大多数家长对幼儿园的工作性质、日常工作、一般活动安排以及幼儿在园表现等有所了解。但是,由于家长的观念和自身工作等主客观因素,造成家长参与的程度有所不同。一种情况是家长与教师很少接触(如有的请祖辈老人接送孩子)或只从孩子那里了解一些情况,对园方的工作基本不问不闻,不热情不主动;第二种情况是较多的家长对幼儿园和教师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良好的排便习惯是指有规律的 ,不随意便溺的习惯。婴幼儿的肠管超过自身长度6倍(成人仅4倍) ,有利于营养吸收。但婴儿的肠神经支配功能尚未完善 ,肠壁肌肉不发达 ,肠管容易充气 ,其消化能力、调节功能都较差 ,所以 ,婴儿排大便的次数比较多。随着年龄递增 ,婴儿排大便的次数逐渐减少 ,到了6个月后 ,一般每天1次。孩子排大便习惯应从2个月开始训练 ,使其每天定时排便 ,这样能逐渐促使消化、排泄形成反射 ,日趋规律。排便时间在清晨最好 ,晚上临睡前也可以。清晨排便 ,对孩子一天吃、玩、睡都有好处 ;晚上睡前排便 ,可使孩子夜间睡得踏…  相似文献   

18.
孩子穿开裆裤,大小便时家长护理方便,这是家长让3~4岁孩子仍然穿开裆裤的理由。有的家长还说,孩子小,又不懂得难为情,好象穿满裆裤仅仅是为了好看。那么,小孩穿开裆裤到什么时候为止呢?一般自1.5岁~2岁,应逐渐让孩子不穿开裆裤,改穿满裆裤。主要的理由为: 1.应该从小培养不随地大小便的习惯。小孩1.5岁到2岁时已学会用简单的语言如  相似文献   

19.
情况分析本活动是我班“家园联系”系列活动之一。我们在与家长的接触中发现不少家长与孩子共同活动的时间很少,有的家长因忙于家务而对孩子的活动缺少必要的指导和参与;有的家长虽重视了孩子的活动,但方法成人化,孩子不感兴趣。另外还了解到家长对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不理解,不懂得游戏是教育幼儿的重要手段。从幼儿方面来看,多数孩子在家习惯父母为自己安排一切,遇到困难总是求助于父母,依赖性强,缺乏主动性和独立活动的能力。为使家长理解我们的工作,并让家长在与孩子们共同活动中,正确估价自己孩子的能力,我们设计了有家长参加的半日活动。  相似文献   

20.
眼下正是数九寒天,有的家长怕孩子冷,就很晚才送孩子入园;有的家长干脆把孩子留在家里。家长觉得这样做是为孩子着想,爱孩子,殊不知这种做法其实是弊大于利。不利于身体健康。经常晚来或不来幼儿园的孩子大都起床较晚,不能按时吃早餐,也不能按时参加早锻炼。孩子减少了活动量,势必影响食欲,打乱生物钟,直接影响身体健康。不利于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有人说:“种下行为,收获习惯;种下习惯,收获性格。”良好的习惯是一次次良好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