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一个企业离不开货币资金的使用,现金又是企业流动性最强、使用最频繁的一种货币资金。为了保证现金的安全性、使用的正确性及完整性,以规避企业资金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开展现金检查应成为企业的一项日常工作。通过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检查、现金收付业务检查、库存现金的盘点等,达到企业管理检查现金的目的。同时,严格的现金管理制度,是企业管理好现金的前提和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2.
金融市场稳定是影响企业流动性管理的重要因素。本文以2003年至2016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用现金持有量和企业股价崩盘风险分别度量企业流动性和金融市场的稳定情况,实证研究股价崩盘风险对企业现金持有的影响。研究发现,股价崩盘风险升高时,企业会增加现金持有且现金持有价值更高,验证了现金持有的“权衡理论”。在区分产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等差异后,发现股价崩盘风险对企业现金持有量和现金持有价值的影响在非国有企业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较高的时期更显著。因此,公司应提高自身的流动性管理水平,政府应拓展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以缓解其面临的融资难和融资贵等问题。保持政策的一致性和连续性,以降低由于经济政策波动而产生的对于微观企业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一个企业离不开货币资金的使用,现金又是企业流动性最强、使用最频繁的一种货币资金.为了保证现金的安全性、使用的正确性及完整性,以规避企业资金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开展现金检查应成为企业的一项日常工作.通过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检查、现金收付业务检查、库存现金的盘点等,达到企业管理检查现金的目的.同时,严格的现金管理制度,是企业管理好现金的前提和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4.
企业现金管理的传统模式是“存货模式”。用“存货模式”计算的“最佳现金持有量”与实际执行结果往往相差甚远。“存货模式”的现金流入假设——证券的出售在现实生活中不是主流,现实意义不大。每次证券变现转换成本接近于零时,会使“存货模式”失去意义。企业最佳现金持有量是存在的,而且是一个可变值。在确定此可变值时应考虑定期性现金流出。当天的不规则现金流出和上市维持日常运作的每日现金使用量。  相似文献   

5.
良性的现金持有量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但是目前我国许多企业存在超额持有现金或现金持有不足的问题,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健康发展。基于现金持有量的视角,发现现金持有水平与反映企业经营效率的关键指标息息相关。因此,企业需要关注现金持有量对经营效率的影响,通过改善现金持有量模式,不断提高经营效率,保证长期高效发展。在现金持有量视角下,提升企业经营效率的具体措施包括:构建现金持有量的动态调整机制,完善现金内部控制,提高资金营运能力,拓展多种融资渠道。  相似文献   

6.
销货方以赊销的手段促进销售的同时,为鼓励购货方早日付款,往往会提供现金折扣。购货方应计算放弃现金折扣所需负担的成本,以决定是否享受现金折扣;销货方应计算提供现金折扣所产生的成本增减净额,以决定是否提供现金折扣和提供什么条件的现金折扣。  相似文献   

7.
现金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在审计工作中,经常出现假账,错帐。应加强现金核算的规范,现金假账核算的表现形态,现金假账的识别方法。从而对现金核算起列规范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前研究政企关系对企业现金持有量的作用机理的文章较少.以2007年-2010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用政府补贴衡量政企关系,研究了政企关系对企业现金持有量的影响及其影响路径.研究发现:政企关系越好的企业,其现金持有量也越多,投资支出是二者之间作用的部分中介变量;其作用路径为政企关系越好的企业,出于多种原因,其投资支出也越多,进而为实现这些增加的投资支出,企业的现金持有量也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9.
现金流量表是以现金或现金等价物为基础编制的,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现金流入和流出的财务状况表,其与传统意义的财务状况变动表在可比性、实用性等方面具有很大优势.把二者进行比较,进一步论证现金流量表揭示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真实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作用,分析现金流量表代替财务状况变动表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10.
派发连续、稳定的现金股利,有助于塑造公司的良好形象,增强投资人进行连续投资的意愿,同时也有利于降低代理成本,进而提升公司价值。可以看出,伊利股份正是利用托宾Q值和盈利能力指标从企业外部和企业内部来展示企业价值的。通过对伊利股份的现金股利支付率、每股现金股利、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盈利能力和托宾Q值之间的关系分析。研究发现:现金股利的分配可以有效降低企业代理成本,代理成本的降低进而增加企业价值,最后提出提高上市公司企业价值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现金控制的目标是防止企业发生支付危机,保持现金流动的均衡性,并通过现金流动有效控制企业的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获取最大效益。设立结算中心是集团公司贷币资金控制模式之一,也是目前在跨国公司及一些较大规模企业集团公司较为普遍使用的资金管理方式,具有多种职能和特点。这种资金控制模式为跨国企业带来了利益。  相似文献   

12.
有效的财务困境预测系统能预知财务危机的征兆。采取主成分分析法和Logistic回归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建立财务困境预测模型对财务指标进行分析,能更有效地对我国上市公司进行财务困境预测。为此,我同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应加强对公司财务状况判断能力较强的财务指标的披露,尤其是反映偿债能力和现金获取能力的财务指标的披露。国家有关部门还应建立一套比较健全的“财务风险预警制度”。  相似文献   

13.
选取2011年127家ST公司为财务困境公司,并对每个困境公司进行配对,利用财务困境公司和非财务困境公司T-1年至T-6年现金流量项目数据,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得出财务困境是因超规模筹资和主营业务下滑所导致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因为现金枯竭、资金链断裂触发的企业倒闭潮席卷全球。在这场金融危机中,中国的制造业基地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有数千家企业因为资金链断裂而倒闭,其中不乏大企业。企业的资金短缺已经成为许多企业的共病,许多企业都能体会到现金为王的含义,因而企业对现金流的掌控就变得愈发重要。  相似文献   

15.
近代中国的股份公司制度是在外国资本的刺激和促动下产生的,要了解近代中国股份公司制度的起源,首先必须研究外商在华股份公司的最初发展。股份公司在近代中国的出现,与19世纪中叶世界范围的科技革命以及中外贸易方式的改变有关,也与这种形势下外商在华洋行面临着资金短缺等严重的生存压力有关。1862年,美国旗昌洋行采取种种办法在华商中募股,组建了上海轮船公司。在航运领域之后,金融、制造以及公用事业等行业也相继出现了外商洋行组建的股份公司,这些公司中都有大量的华商附股。直到19世纪70年代,中国人自主创办的股份公司正式成立。洋行在组建股份公司的过程中,曾受到中国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传统经营习惯的制约,为了克服困难,这些股份公司纷纷采取对策,作出调整,结果导致股份公司制度发生了变异:股银分期缴纳制、官利制和有业务股东优惠分红制等外生制度就是这种变异的集中表现。  相似文献   

16.
为了考察过度投资和自由现金流的关系,对过度投资和自由现金流进行以会计资料为基础的量化,使得过度投资与自由现金流能够可以根据会计报表的数据推算,结合5030个中国A股上市公司2000-2006年的样本统计数据,验证Jensen的自由现金流量假说,并从成长机会、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的计量和上市公司“过度投资”与自由现金流的敏感性三个方面进行了稳健性检验.实证研究表明,自由现金流为正的公司确实更容易发生过度投资行为,过度投资程度与自由现金流量水平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资本结构决策是企业融资决策的核心问题,它直接决定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及各种融资方式所占的比重。本文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以湖南32家上市公司自2005—2009年的数据为样本,通过主成分因子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建立湖南省上市公司资本结构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计量经济学检验,结果表明:公司规模、财务困境成本、盈利能力、收益现金流和所得税与负债比率正相关;资产担保价值和非负债税盾与负债比率负相关;成长性对我国资本结构无显著影响。另外,时间和盈余管理对资本结构选择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8.
股利政策对于公司的长远发展存在着重要的影响,但"股利之谜"一直困扰着公司治理领域。股权结构对于现金股利支付率存在着内在的相关性。基于沪深证券交易所的样本数据,借助于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实证性的研究发现,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董事会持股比例、股权集中度对于现金股利支付率的提升存在着促进作用,经理层持股比例的功能正好相反,而股权制衡度与现金股利支付率不存在相关性。本检验结论为上市公司优化股权结构并完善股利分配政策提供了现实性的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9.
现金流量表是上市公司对外编报的主表之一,因其能客观反映公司的财务能力、财务弹性、投资价值和盈利质量而备受关注。但是要真正发挥现金流量表的作用,需要对现金流量表有深入的认识并掌握一定的分析技巧。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上市公司现金流量表分析指标进行排序,得出其在上市公司现金流量综合评价中所占的权重及上市公司现金流量效率公式。  相似文献   

20.
本文补充了现金流量信息市场反应的文献。选择深沪两市共85家在2004年4月28日公布季度报表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事件法检验现金流量信息的市场反应。实证结果发现,我国的证券市场对于季度现金流量信息反应较弱,投资者基本上不关注季度现金流量信息。本文进而根据未预期盈余对样本进行分组,重新检验了市场对于不同盈余公司的现金流信息的市场反应,研究发现市场对于好消息公司的现金流信息的反应比坏消息公司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