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教论教”。以前,我们看一堂课的效果.就是从教师的角度出发,评价教学目标、过程、方法、语言、板书、教态等.过于关注教师讲得好不好,却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状态.而新的教育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发展为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践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体验学习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2.
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是认识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这是由教学过程的本质决定的。叶圣陶说过:要使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对此,新课标强调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新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构建教学新格局。因此,教师要确立“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的新理念.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和能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黄涛 《考试周刊》2011,(85):187-187
新课程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改变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的传统观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普遍应用,从多方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我在教改实践中,就培养学生的学习方式做了如下几方面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引导式探究学习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继珍 《教学与管理》2009,(10):137-138
通俗的讲,引导式探究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依据教师提供的解决问题的材料和方法,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学习,在掌握知识内容的同时.让学生体验、理解和应用探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这种学习方式下,教师并不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它的本质是让学生在“再次发现”和“重新组合”知识过程中进行学习,鲜明地体现出“教师引导”与“学生创新学习”的双重特征。  相似文献   

5.
让学生在开放课堂中成为学习的主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所以。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是因为从教与学的关系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因为学生的学的需要而存在。新课改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倡“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改变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构建一个民主、平等、有活力的语文课堂,让学生自觉自愿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以下是我参加工作十年来的体会。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习方法是“自主、合作、探究型”学习,自主、探究型学习是新课程中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关键是教师不能将数学教学局限在“数学”这个小圈里,而要站在“培养人”、“以人的发展为本”这样一个高度。视数学教学为发展人的一种途径,数学学习是人发展的一种方式,视数学为一种活动,既是目的又是手段。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要目的在于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主要任务是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参与能力,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有条不紊、高质、高效地展开。  相似文献   

7.
当前的语文教学改革特别强调“以学生为本” ,要改变教师的主导角色和主宰地位。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无疑可以给我们许多启示 ,因为它主张 :教师要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要提供给学生有意义的学习资源 ,要构建真实的问题情境 ,要进行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训练 ,要让学生也成为评价的主体。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进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这次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明确要求:历史教学应“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多层次、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培养主动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为此.我校在历史教学中尝试编写了学生“自主学习”历史读物.并由此入手.既实现了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又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下面我摘要介绍一下我校编写的学生“自主学习”历史读物的主要内容设计.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9.
袁祖 《时代教育》2007,(9Z):111-111
传统的地理教学,强调了以教师为主体的“讲授”,却忽视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学习。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变“如何把学生教会”为“如何使学生学会”,变“灌输”为探究.成为了每位地理老师孜孜以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线教师,深知教育目前的现状.一提起“学习”,许多学生就会想到“读书”、“练习”、“做习题”和“考试”等.在一定程度上,学生的学习方式存在着单一、被动的问题,学生缺少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化学学习方式的改变迫在眉捷.  相似文献   

11.
关子学生学习方式的要求.教育新理论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进行突破:“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历史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突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就必须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观念.“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具体表现在教学过程中,就是教师首先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安排充足的时间,给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感知、体验历史情境,有所感悟、质疑,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能动性、自主性和创新性,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可以通过下列做法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理念倡导“使学生经历数学活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与教师的教学方式”.因此。我在教学中,就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的改变作了如下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研究性学习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方式,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学习,在掌握知识内容的同时,让学生体验、理解和应用探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可见,研究性学习是主动探索的一种学习活动,研究内容由学生和教师设定,评价注重过程,改变以往偏重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的教师教学方式、学生被动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4.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新课程标准,新的教科书,对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改变旧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倡导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新课改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确立学生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体现了这一要求。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就要以素质教育的主体观为指导,以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为核心。构建并优化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6.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改变教学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探究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作为教师要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合理选择教学策略.在组织教学活动中适当引入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会...  相似文献   

17.
新课改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大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纲要》突破了以往教师从教的角度研究变革教的方式转为从学生学的角度研究变革学的方式。也就是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和创造性知识学习,  相似文献   

18.
上海市“二期课改”制定的新课程标准中指出“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为突破口”.“要改变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式,倡导有效的接受与体验、研究、发现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要改变单一的个体学习方式,重视研究性学习,倡导学生独立自主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根据改变学习方式.加强研究性学习.使学生学会学习的改革要求.在初中阶段需要构建探究型课程,而结合学科内容进行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渗透也是探究型课程的一种类型。  相似文献   

19.
上海市“二期课改”制定的新课程标准中指出“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为突破口”.“要改变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式,倡导有效的接受与体验、研究、发现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要改变单一的个体学习方式.重视研究性学习,倡导学生独立自主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根据改变学习方式,加强研究性学习,使学生学会学习的改革要求,在初中阶段需要构建探究型课程,而结合学科内容进行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渗透也是探究型课程的一种类型。  相似文献   

20.
新课标强调“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等体现人本思想的理念.倡导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构建具有“自主、合作、探究”特征的新的学习方式。为了实践新课标.笔者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尝试运用了小组教学的形式。运用小组教学的课堂确实“活”了.学生“动”了起来.课上开小差等不良现象也相对减少了.小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唤起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了师生、生生互动交流的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