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5 毫秒
1.
一、对“并同串反”规律的解释1.“并同串反”规律的含义“并同”:某一电阻增大时,与它并联或间接并联的电阻中的电流、两端电压、电功率都增大;某一电阻减小时,与它并联或间接并联的电阻中的电流、两端电压、电功率都减小.“串反”:某一电阻增大时,与它串联或间接串联的电阻中的电流、两端电压、电功率都减小;某一电阻减小时,与它串联...  相似文献   

2.
一、用对比法讲授新课《电工基础》学习难度较大,我在备课时对讲授方法进行了设计,常采用对比法。如在讲授电压源与电流源时,学生对电压源比较熟悉,觉得电流源不好理解。于是,我从两种电源在生产中的实例、物理模型、教学模型及各自特点一一加以对比。在对比中指出其相似和不同点,再进一步说明两种模型等效的原理,互换的条件。并提醒大家注意在互换中及以后的网络分析中分清理想电源和实际电源,注意与电压源并联的电阻及与电流源串联的电阻在什么条件下不予考虑,并各以一例来说明这些电阻对外部电路没有影响等等。在交流电路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非线性电阻的阻值通常用伏安特性曲线来描述,若非线性电阻串联接入电路,可根据串联电路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电压之和的特点,以各电阻的电压值在I-U(或U—I)图象上叠加为解题的切入点;若非线性电阻并联在电路中,可根据并联电路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是部分电路欧姆定律I=U/R,非理想电表的实质是一个会“说话”的电阻,所以非理想电表一般有三用:本身是一个电阻,直接告诉你电流(或电压),间接告诉你电压(或电流).从这一个原理和一个本质出发,高考电学试题中电表内阻的测量问题由伏安法拓展出多种多样,以考查学生的迁移能力和灵活运用伏安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  相似文献   

5.
“串反并同”是指在电源内阻不可忽略的条件下,电路中与可变电阻直接或间接串联的负载(电阻、电表、电容器等),其电流、电压、功率的变化均与电阻变化规律相反;而与可变电阻直接或间接并联的负载,其电流、电压、功率的变化均与电阻变化规律相同.  相似文献   

6.
求解线性含源单口网络的戴维南等效电路中串联电阻R的问题,有三种常用方法。方法一:使单口网络内"独立源"为零值后,用求混联电阻电路阻值的方法直接求得R的值。(此方法适合只含"独立源"的单口网络)方法二:通过单口网络端口的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之比求R的值。(此方法适用于只含"独立源"或同时含有"独立源"和"受控源"的单口网络)方法三:使单口网络内的"独立源"为零值后,求得形如U=Ri的网络端口的伏安关系,从而得到R的值。(此法适合只含"独立源"或同时含有"独立源"和"受控源"或只含"受控源"的单口网络)经举例分析,最后得到针对不同含源情况的线性单口网络求其戴维南等效电路中串联电阻R的适宜方法:当网络中只含有"独立源"时,采用方法一较简便;当网络中同时含有"独立源"和"受控源"时,采用方法二较简便;当网络中只含有"受控源"时,则只能采用方法三。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理想电压源不能短路、理想电流源不能开路的原因,以及理想电压源不能随意并联、理想电流源不能随意串联的原因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在电阻电路的分析中,常遇到无伴电压源和无伴电流源(包含无伴受控电压源和无伴受控电流源)的情况,把这类电源统称为无伴电源。对于含有无伴电源的电路,需要对无伴电源做特别的处理后,才能利用电阻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支路电流法、回路电流法或结点电压法)来分析这类电路。这些无伴电源的处理方法相对比较复杂,难以掌握。很多电路分析课程初学者对于这类电路的分析感到困惑,无从着手。文章讨论了含无伴电源电路的处理方法并通过列举实例,总结了处理无伴电压源和无伴电流源的一些技巧。初学者看完文章后,对含无伴电源的电路的分析会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有助于掌握含无伴电源电路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9.
测电阻(包括测电表、电源内阻)是电学实验中考查最多的一个内容.测电阻的方法有很多,最基本的方法就是伏安法,用伏安法测电阻时,由于电压表、电流表内阻的影响,使得测量结果总存在系统误差.本文介绍几种消除伏安法测电阻中系统误差的方法.1消除内接法中由于电流表分压而产生的误差1)内接法误差分析用内接法测电阻时,由于电流表与被测电阻是串联关系,所以测得的电流等于通过电阻的真实电流,即I测=Ix;但电压表所测得的电压等于电流表与被测电阻串联后的总电压,并不等于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即U测=Ux UA,所以测得的电阻R测=UI测测=Ux UAIx…  相似文献   

10.
1.第一章中要牢固掌握电阻元件、理想电压源和电压源模型的特性。熟练掌握KVL、KCL和欧姆定律,并能准确地使用关联参考方向。2.第二章中要牢固掌握理想电流源、电流源模型的特性及受控源的性质。熟练地运用分流、分压及电阻串、并联的计算公式,电压源模型与电流源模型之间的等效互换,受控电压源与受控电流源模型之间的等效互换。明确电路等效的概念,会化简电路。掌握包括含受控源简单电路的分析计算及负载获得最大功率的条件。掌握电位的计算。  相似文献   

11.
在串联型晶体管稳压电路中,集电极电阻有内部电源和外部电源两种供电方式.定量分析了在电网电压和负载电流发生波动时,不同供电方式对输出电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在电压负反馈的基础上,给发电机、电动机换向绕组两端并联电阻R1,用以检测主回路电流I,从R,取出它的一部分电压作为电流正反馈信号加到扩大机控制绕组CII上.当电压负反馈系数αV增大时,电流正反馈系数α1也要增大,从而提高了发电机的端电压,补偿了电动机因负载变化而造成的转速降,保证了系统具有较硬的静特性.  相似文献   

13.
详细分析了串联替代法测电阻时,回路灵敏度与回路电流的关系,讨论了灵敏度引起的误差,指出了用串联替代法测电阻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4.
Transmissionlinesformthebackboneofpowerutilityoperationsandachievethecontinuityofservicefromgenerat ingplantstotheusers.Linesaresubjecttomultifariouskindsoffaultsbecausetheyareexposedtotheelements .Thecausesoffaultaremultifarious .Linefaultmaybetriggeredbylight ningstrokes.Treesmayfallacrosslines .Fogandsaltsprayondirtyinsulatorsmaycausetheinsulatorstringstoflashover.Iceandsnowloadingmaycauseinsulatorstringstofailmechanically .Followingtheoccurrenceofalinefault,itisnecessaryforthemaintenance…  相似文献   

15.
为了得到太阳能电池的最佳工作状态,需要对其各参数进行求解.太阳能电池等效电路模型为电压-电流的隐式方程,无法采用常规方法得到解决.通过引入Lambert W函数,将电流表示成电压的显式方程,并编写程序与牛顿迭代法进行对比,证明了此方法的正确性与精确性.模拟仿真发现串联电阻与并联电阻对太阳能电池的伏安特性和输出功率等特性曲线有较大影响,且影响效果各不相同,但共同影响着输出电压与功率等参数.  相似文献   

16.
利用运放构建有3个极点的开环放大电路,由Multisim的AC Analysis获得该电路的频率响应,找到对应相位差为-180°的开环电压放大倍数。根据放大电路稳定工作条件,分析出反馈系数范围,据此计算出电压串联负反馈的反馈电阻,构成反馈放大电路。改变反馈电阻,用Multisim中的示波器同时观察输入输出波形,并用Fourier Analysis对输出信号进行傅里叶分析。结果显示振荡波形主要由两部分频率成分迭加而成,一部分是对输入信号放大产生的输出信号;另一部分是由于自激振荡产生的输出信号,其频率值与理论分析一致,除此之外,还包含幅值较小的其他频率成分的谐波分量。通过仿真,同时还可以观察到自激振荡的起振过程,随反馈电阻增大,振荡幅度减小到振荡消失等过程。  相似文献   

17.
磁电系电表的扩程实验,通常采用串联分压电阻或并联分流电阻的方法。在实验中发现,表头的内阻在不同环境温度下,其值有很大的偏差,这种偏差引起改装表测量结果的误差,称为温度误差。文章给出了电表的温度误差原因,并给出了扩展较大量限,准确度等级要求不高(如1.5级)的电表温度补偿方法,进一步提高和完善磁电系电表扩程实验,为修理和制作大量程电表提供参考技术。  相似文献   

18.
电力变压器传统的低压引线四螺旋结构由于直流电阻不平衡的原因,导致变压器内部产生环流从而增加了变压器损耗,降低了效率。引入新型的接法,可以使直流电阻不平衡率降低一倍。  相似文献   

19.
端口伏安关系在电路分析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网络的端口伏安关系,一般在端口外加电压源或电流源,通过测量或计算方法获得;单口网络串联或并联后其端口伏安特性可通过图解法或解析法加以合成;端口伏安关系是判断两个单口网络等效的依据,其原理还可推广到三端网络及双口网络.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传统电压降法检测接地电阻的弊端,并详细介绍了检测接地电阻的新零线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