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们是这样形容《渴望》感人之深的:“无法统计人们用多少吨语言去谈论她,用多少吨泪水去浇灌她……”一部演凡人凡事的电视剧为什么能产生如此强烈的轰动效应呢?这是由于“它是整个民族灵魂的快照”,它好在“有咱中国味”,“它所褒奖的精神与人民大众追求善良纯真、倡导克己为人这一民族价值取向相契合”。这三种评论,都道出了一个共同点,就是《渴望》中的传统文化特征。笔者拟就此谈几点肤浅的看法。什么是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是什么?传统文化就是一个民族从古至今所形成,既随着时代变迁不断扬弃变化,而又具有延续性、群体认同性、潜意识性和相对稳定性的文化。它包括思想观念、伦理哲学、典章制度、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科学技术、风俗习惯等方面,就是衣食住行中也渗透着传统文化。但无论传统文化的涵盖多么广,其核心或者说占主导地位的还是思想观念及伦理哲学。这种体现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和伦理哲学是时代的精髓,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  相似文献   

2.
徐树旺 《文教资料》2006,(13):11-12
姜堰市溱潼中学是一所具有近七十年办学历史的老校,历经岁月洗礼,积淀下深厚的文化底蕴,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各级各类人才,形成了优良的办学传统。在新世纪,如何弘扬优秀文化传统,不断创新,承担起历史与时代赋予的双重使命?从发展学校,服务社会,传播先进文化,培育优秀人才的角度出发,应该努力建设先进的学校文化。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学校必须是一个‘精神王国’,而只有当学校出现了一个精神的王国的时候,学校才能称其为学校。”这“精神王国”就是学校的“魂”,也就是学校文化。现在企业界也曾有人提出“一流企业做文化,二…  相似文献   

3.
一、新课程背景下“文化反哺”现象出现的成因何谓“文化反哺”?著名学者周晓红教授认为,它是指在文化承传中,年长一代向年轻一代学习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它是当今数字化时代一道亮丽的风景,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从社会学角度看,“文化反哺”是一个“反向社会化”的过程,即传统受教育者对教育者反过来施加影响,向他们传授社会知识、  相似文献   

4.
传承与超越:文化教育建设的重要使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如哲学家尼采所说“,我们处在一个比较的时代”,即不仅意味着我们可以在多重传统以及文化遗产中进行自由的挑选,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这个时代的到来意味着世界多样性的文化之间,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相互渗透,在此渗透的过程中,文化之间的渗透、比较、冲突以及竞争也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在这样一个“比较的时代”,文化教育建设的使命究竟是什么呢?本文结合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教育和文化发展的背景,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加以探讨:一、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世界上还没有其他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化持续了五六千年,直…  相似文献   

5.
一、教育实行“三个面向”的新视角 根据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示和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我国正在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当前又提出一个新的热门话题,即:在未来的知识经济时代,如何全面实施、落实科教兴国战略?过去我们往往只着眼于如何加速传统的“四化”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名高校德育工作者,在时代的步伐即将跨入21世纪之时,面对知识经济浪潮的冲击,高校德育应如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如何更好地使德育“要精,要管用”?这是高校德育面临的新挑战。谈几点粗浅看法:一、知识经济与高校德育“知识经济”是相对于传统的“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而出现的一个新概念,用以指当今世界一种新类型的、富有生命力的经济形式。  相似文献   

7.
在社会现代化与全球化进程中 ,如何处理好“全球一体化”与“文化多元化”的矛盾 ,是当代人类社会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关注现代化进程中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 ,运用法律手段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为此 ,正确认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特点 ,明确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法律保护的原则 ,确立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法律保护的内容及其规范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在一个娱乐至上、网络无极、母语式微的时代,如何唤醒植根于学生血脉之中的母语文化?如何让学生去发现母语之美?如何开掘学生的母语习得本能?如何让学生找到回"家"之路?笔者认为,以古诗词为载体,开发"古诗词课程群",能让学生了解中华五千年灿烂历史,解密、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9.
在海外新儒学的传播和影响下,以“儒学复兴”为目的的思潮在大陆也有兴起之势。21世纪的中国文化如何发展?中国文化在21世纪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如何?这些问题从根本上关涉传统与现代化、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传统尤其是儒学传统的关系问题。处理好马克思主义和  相似文献   

10.
“一个时代的政治文化最能体现在教科书中,尤其是有关人文学科方面的内容,教科书就是一个窗口,从这里我们能够发现一个时代的政治文化是如何改变人们的行为和习惯的。”在中学语文教科书中阅读鲁迅,同样可以体会到时代的温度与呼吸。  相似文献   

11.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但同时既有精华又存糟粕。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以“和合”文化为底蕴,是当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依托。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世界各种思想文化交融激荡的今天,如何把民族优秀传统道德文化与大学生良好道德素养的培育结合起来,增强我国高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创造出符合时代精神的民族和谐新文化,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重要的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终于来到我们面前。这是一个崭新的世纪,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我们生活在一个科学信息化、技术数字化、经济一体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世界大家庭中。21世纪的社会发展趋势。使教育处于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正如预言家所言,21世纪必将是一个“知识化时代”和“学习化时代”。教育工作的重心,不再是教给学习者固定的知识,而是转向塑造学习者新型的自由人格。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使学习者学会如何学习,学会如何劳作,学会如何与他人共同生活,以及学会如何生存。教育重心的转变,给目前的教育现状提出许多必须思考的问题: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师的职责是什么?教育的方法可否多样?教师的劳动如何评价……从2000年的第一期开始,本刊将推出有关教育焦点、热点的系列特稿,以与全国所有关心教育的有志之士共同探讨。同时也希望广大读者慷慨赐稿,与本刊一起,为教育共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3.
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孔子学院在世界许多国家的相继设立,在人类文化舞台上曾经璀璨、却在近代几乎处于“失语”地位的中华传统文化,再次焕发出奇妙的生命力,受到世界包括国人在内的热切关注。古老的东方文明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国学热持续升温的大背号下.如何在传统文化中提炼出适应时代需求的“精神食粮”,已是一个关系民族文化前途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4.
左翼文学有两个传统:上海传统和延安传统。新中国成立后,延安传统最终确立了自己的文化霸权,并形成了以阶级斗争为想象基础的无产阶级美学范式。“后文革时代”,中国重返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左翼文学陷于沉寂。不过,中国的市场意识形态在催生了一个世俗化社会之后,也带来了反向的文化实践,新左翼文学的兴起就是这种反向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新左翼文学继承的是上海传统,延安传统被搁置于文化视野之外。左翼文学的再次“兴起”折射出当下中国激烈的阶级矛盾和文化斗争,同时也是前期社会主义的政治想象在后革命中国的历史性复兴,呈现了一个被“大国崛起”时代有意忽视的“另类”现代性叙事。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近代教育最显著的标志之一,就是民主思想和科学技术的输入。这两者的输入从根本上动摇了“因循守旧”、“害怕和拒绝新生事物”的传统思维习惯。今天,中国人对新生事物的态度不再是恐惧和拒绝,也不再是从观望到慢慢适应,而是热烈欢迎和如饥似渴地主动追求了。当然,这是一种时代的进步。但是,新生事物是否全都是“好的”?传统又是否全都是“坏的”?例如,我们该如何认识电化教育进课堂这一新生事物?电化教育研究目前似乎已成为幼儿园教育研究的一个新热点。电教设备的确给幼儿园教师的日常教学  相似文献   

16.
宗教的世俗化和普世化是当代宗教发展的主流。我们认为 ,是否具有世俗化和普世化的基本特征正是宗教与邪教的历史主义划界标准。邪教是宗教的历史反动。相反 ,新兴宗教运动是当代宗教发展的支流。如果以宗教世俗化、普世化为衡量标准 ,“新兴宗教”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顺应宗教世俗化、普世化的 ;另一类则是违背宗教世俗化、普世化的 ,如原教旨主义、邪教等等。前一类比较少 ,后一类比较多。对于中国来说 ,2 0世纪 80— 90年代是一个“精神文化空间”逐步变成“信仰真空”的时代。所谓“信仰真空”是指任何一种传统或者现代信仰在民众“精神文化空间”中无以确立 ,导致失落 ,从而为其它信仰提供可乘之机。邪教正是这样乘隙而入。它是一种错误的、有害的“信仰填充”。如何重建 (重构 )我们这一个时代的“精神文化空间” ?笔者认为 :第一 ,重建科学精神 ;第二 ,重建人文精神 ;第三 ,坚持“政教分离”原则 ,推动宗教世俗化 ;第四 ,坚持“宗教宽容”、“宗教自由”、“宗教信仰自由”原则 ,推动宗教普世化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信条一脉相承,植根于中国千百年来的历史文化传统。全面发展的人首先是一个有道德的人。那么,如何培养一个有道德的人呢?笔者认为,中国千百年的传统文化有着极为丰富的资源可资借鉴和利用。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引领中国思想发展两千多年,并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代表,在当今时代是不可多得的世界文化精髓。优秀传统文化注重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18.
自从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传统文化就开始产生了危机,直到今日,仍然存在着,并且愈演愈烈。时代和现实,国内和国外都向中国传统文化不断提出新的挑战与要求。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在与世界各国进行文化交流时,中国传统文化应何去何从?它扮演的是主角还是配角?从小耳濡目染中国传统文化的我们,应当如何正确地看待它的内容、地位和作用?这些即是本文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一首激情四射、高亢奔放的《走进新时代》,把我们带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随着新课程标准贯彻实施和新课改的进一步展开,“创新”一词在教育领域获最高的使用频率,语文教学切切实实进入了一个新时代。既然是“新时代”,语文教学就应该在“新”字上多做文章。“新”字文章如何做?  相似文献   

20.
谁说今天的孩子只迷恋卡通和动漫,只追逐时尚与前卫,对中华传统文化冷若冰霜?其实,他们也时常会被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所感染。不是孩子们不喜爱,关键是教育工作者如何找到一种将两者有机衔接的途径。如何传承与普及中华民族的优秀剧种?这看似是一个远离少先队教育的话题,但在杭州市古荡一小“小不点”越剧社团里,我们看到:通过越剧教育,红领巾社团在发挥育人功能方面的大作为,也寻找到了一条少先队教育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