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墨人物画正不断拓宽着它日趋强烈的个性化语言,汲取外来文化营养,发展完善自己的艺术语言,使之更具永恒的生命力,但中国画最基本的规律“笔墨”不能丢。从古代传统绘画中汲取营养,不断探索现代水墨人物画的艺术语言,丰富人物画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2.
水墨人物画是上世纪初老一辈艺术家把中国画的笔墨技巧与西洋画的造型方法相结合的产物。中国画造型与笔墨的关系 ,到底是作画“第一论笔墨”还是“形神兼备”、“以形写神”呢 ?从历史角度看 ,古典工笔人物画的审美原则是“以形写神” ,而宋以后文人画的审美原则是“第一论笔墨”。现代水墨人物画的审美原则 ,是以写生的结构素描为造型基础 ,继承和发展传统中国画的笔墨技巧 ,通过我们所处的生活环境 ,深刻地揭示这个时代人的本质特征 ,真情地反映社会 ,塑造人物形象。水墨人物画造型的过程是一种在个性形象的刻画中寻求普遍精神意义的历程  相似文献   

3.
《集宁师专学报》2016,(1):26-29
写生是一个舶来词,在中国画中的写生已不再是一种绘画语言技能的训练,而已上升到人格修养的提炼和升华。水墨人物画作为由传统写意人物画衍生而来的新兴画种,水墨人物写生的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学习传统、探索笔墨语言、研究师法自然必不可少的课题,是为进行水墨人物画创作做铺垫,为水墨人物画创作搜集素材、积累绘画语言。  相似文献   

4.
夏道法 《文教资料》2009,(14):64-67
水墨人物画是一种水墨淋漓的绘画.传统的水墨人物画一直把笔墨放在最为重要的位置.在水墨人物画中,人物的结构、动态、表情、气质及一切精神面貌都必须通过笔墨的合理运用才得以表现和传神,而笔墨也是借助表现结构的变化和不同物象的复杂形貌而得到充分的发挥。水墨人物画用笔要求厚重、稳健、力度、浑朴.既注重整体感觉.又注意每笔的用笔效果。笔墨的继承和拓宽.传统文化精华从“传统的”向“现代的”方向发展.历史证明是一条可行之路,也是一条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在传统水墨画中,笔墨是一个相对规范和完善的语汇系统,但对写实水墨人物画样式而言,笔墨却是需要探索的新的语言命题。如何将中西两种异质的绘画结构元素融合在一起而不越出传统水墨画形式的疆界,如何从传统笔墨资源中汲取营养并保持笔墨的主导地位,一直是写实水墨人物画样式在“融创”过程中努力把握和不断矫正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水墨人物画,宽泛地讲也可以叫做写意人物画,是中国画的一个重要画种。在历史上,宋代以前的人物画叫做工笔人物画,用线细匀绵劲,用色淡雅素丽。宋代以后,文人画兴起,更强调绘画的意境和形式,但我们今天所见到的现代写意人物画,是上世纪初西方绘画尤其是素描造型方法传入后,与文人画的笔墨结合的中西合璧产物。在历史上,由于人物画受形、形神关系及相关的社会性内容限制太多,不太适合文人画的“不求形似,逸笔草草”的形式主义要求和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所以,文人画家很少选择以人物为画材,人物画的主体组成部分逐渐由民间画工的宗教绘画所取代。所以,相对花鸟山水来讲,人物画长期受到冷落,发展缓慢。针对这一情形,近代徐悲鸿等老一辈人物画家引进西学,用西方的造型方法来强化中国画的形象塑造,产生了一种新的中国画人物画风。这种人物画在近一个世纪中得到了迅猛发展,代表画家有徐悲鸿、蒋兆和,之后有黄胄、方增先、刘文西、卢沉、周思聪等。这种人物画风为了区别于以往的文人写意画传统,我们也可以叫它为水墨人物画。水墨人物画的独立与发展首先要解决造型方法问题。水墨人物画必须建立自己的具有民族传统特征的一套造型方法体系,使水墨人物画的造型从西方素描造型方法中剥离出...  相似文献   

7.
笔墨略谈     
中国画中最能体现东方艺术精神的就是水墨艺术.笔墨技法是中国画的根基,笔情墨韵则是中国画的灵魂.在千百年的艺术实践过程中形成了许许多多的“笔法“、“画法“,诸如:“画有六法“、“笔法五种“、“笔有三病“、“水墨为上“等,仍然是现代国画家们所遵循的基本原则.笔墨是中国画的精髓.因此,“笔墨“两字也成为中国画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8.
梁楷的《泼墨仙人图》是对传统线型经典语言的背离.是墨象语言真正独立的标志,它提醒人们重新审视传统“笔墨”与“水墨”之定义。虽然水墨人物画在历代承传中处于尴尬状态.但其发展的前景是可观的。  相似文献   

9.
邓蕾 《考试周刊》2010,(20):43-44
当代青年画家接受的传统绘画教育是被西方艺术感染之后的教育,因而水墨的样式和中国画的概念被局限在西方的理论范畴,甚至以西方的艺术理论价值标准来衡量当代中国美术的状态。于是现代中国画不再讲究意境,单纯寻找视觉冲击力。近代徐渭、虚谷、林凤眠、傅抱石等画家在突破传统的同时从观念层次上拓宽了中国画的笔墨语言,照样创造出“气韵生动”的境界。如何真正继承传统拓展新的语言成为当代中国画必须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水墨人物画教学是中国人物画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中国画教学中的难点。为了搞好水墨人物画教学,应从水墨人物画特点出发,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把其造型训练、笔墨训练和色彩训练,分阶段、分步骤进行教学,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中国水墨人物画在近些年来受到极大的关注,特别是在笔墨语言的运用和表达上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笔墨成为感情真实流露的痕迹.而当代水墨人物画画家秦修平运用独到的笔墨语言和独特的创作手法,并利用绘画本身的形式美感对艺术作品加以创新,张扬了一种情绪,传达了一种“笔墨随时代”的精神.秦修平对笔墨情趣的热爱,充分体现在他的艺术作品当中,他的笔墨特色和创新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  相似文献   

12.
笔墨是中国画的精髓,在传统绘画艺术发展中,笔墨作为绘画语言形式,它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的创新,绘画语言更加丰富多彩;笔墨在中国画创作和艺术表现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研究中国画的艺术独特性、艺术表现性和艺术再现性,对中国画的创新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二十世纪中国画画家们向西洋写实绘画借鉴的目的是改变传统文人画轻视造型的观念,如果不小心误入了“全盘西化”的境地则是中国画的不幸.现代写实水墨人物画其正确的导向应是:在笔墨形式上达到传统文人画的生动性,在造型上追求西方古典主义油画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14.
梁亚平 《成才之路》2011,(19):63-63
中国传统水墨画的历史,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始于唐代王维。“画道之中”,水墨为上“开启了中国画与“墨”的渊源。从此。中国画成为水墨画,水墨画即是中国画的代名词。中国画的水墨历经各朝各代的发展和一代代大师的推陈出新、嬗变创造,  相似文献   

15.
杨韦 《凯里学院学报》2010,28(4):135-137
水墨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在研习中国画过程中,水墨山水写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水墨山水写生是借景抒情.水墨山水写生由于其工具、材料的特殊性,与其它画种的写生有着不同之处.要想较好地掌握水墨山水写生,应注意:明确写生的目的和要求;整体观察,有感而画;巧妙取景与构图、讲究笔墨技法.  相似文献   

16.
中国画中的空白,广义地说是在中国画中笔墨未涉及到的空间,即无笔墨处。空白虽然无笔无墨,却是中国画艺术不可缺少的表现语言,是形成中国画艺术独特风格的一大特征。可以说没有空白就没有中国画艺术。空白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是受中国传统文化熏染的必然结果。在中国古代,老子最先提出了“知其白,守其墨”的辩证观点,他虽然是从哲学领域提出的问题,但却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绘画的发展。引入画论的“知白守黑”,是指黑白虚实相辅相成的形式法则。在中国画里,虚实关系表现极为广  相似文献   

17.
对中国水墨人物画创作需要有自己的主观感受和创造性,要有个人的绘画语言和独立风格,即能够在尊重客观对象、讲究现实主义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主观表现力。论文首先阐述了中国水墨人物画的发展概述,并从中国水墨人物画创作造型,创造范围,以及绘画语言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旨在不断创新中国水墨人物画。  相似文献   

18.
笔墨当随时代--对中国画笔墨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画始终遵循着以“笔墨”、“线条”作为主要造型手段,以“传神”作为塑造艺术形象最根本的要求,对于笔墨的认识与把握,实质上是对中国画的认识与把握。然而时代在变,反映生活的艺术形式-笔墨也必须随之改变,首先要改变的是绘画观念和欣赏趣味,其次是由单一的水墨形式向色彩斑斓发展。第三是新工具和新材料的使用,为中国画开辟了无限广阔前无古人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19.
李官祥 《成才之路》2009,(18):71-71
中国传统绘画的形成,可谓源远流长。在传统的审美、文化结构、社会影响下,形成了具有独特审美概念、独特美学价值的传统的中国画。作为视觉艺术的中国画,同样有一种与之相适应的艺术语言来表达其形象、情趣及意境。“笔墨”形式是中国画中主要的艺术语言。在前人的创造下有其辉煌的过去。是中国画民族风格、民族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风格特征,是画家思想、情感再现于画中必不可少的手段。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画发展史上,方增先是一位勇于改革、独辟蹊径的艺术家,求新求变是他几十年来坚持不懈的艺术目标.他拥有扎实的绘画功底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尤其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与阐释有其独到的一面. 中国水墨人物画发展到清代,由于市场的要求,出现了过于追求欣赏效果,而使得人物画趋于空泛浮夸及刻意而为等弊病.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徐悲鸿,正是因为把西方的素描观点引入中国水墨人物画而引起了一场变革.这样一来,使得水墨人物画在造型方面的重要性得以强化;同时,又将笔墨与造型有机结合这样一个课题留于后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