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黛西似乎集中了两种复杂的品性于一体:一方面她是美国爵士时代典型的追求个性和自主“新潮女子”,另一方面,她又是被动、逃避,“无力”的女性。文章以波德利亚的消费文化观点分析“新潮女性”,认为消费社会对女性的“物化”是黛西“无力”的根源。  相似文献   

2.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黛西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黛西一直被评论界批判为导致盖茨比失败的罪魁祸首。本文将以波德利亚的消费文化理论对黛西做进一步的探讨,并挖掘她被男性视角所忽视的痛苦经历,指出黛西是消费社会被“商品化”(Commodification)的悲剧式人物。黛西更大程度上是一位受害者,是男性失望根源的“替罪羊”。  相似文献   

3.
《小学生时代》2014,(3):13-14
家住伦敦中部的黛西·艾丽夫在家中养了一只宠物猫,今年5岁,名叫扎扎。近一个月来,黛西每天早上醒来都会看到卧室门外有一只玩偶,她发现这些玩偶都是扎扎从外面偷回来的“赃物”。  相似文献   

4.
从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视角,以"她时代""她经济"等族词为例探讨其语言学及社会语用基础,剖析这些语言现象形成的原因及当今社会女性社会地位、消费心理、消费结构的变化,力图揭示围绕着"她消费"(女性消费、个性消费、网络消费)而形成的特有的"她经济"现象。  相似文献   

5.
汪李娟 《考试周刊》2011,(85):25-26
《黛西·密勒》是亨利·詹姆斯早期的一部重要的中篇小说。大多数现代读者对该小说的女主人公黛西·密勒倾心不已。在詹姆斯所描写的美国少女中,黛西是第一个也是最受欢迎的一个。她的女性意识正是美国人所追求的自由精神的最佳写照,她的悲惨结局也让现代读者怅然若失。读者不禁会想,如果黛西没有死,她会最终变得理智而成熟吗?然而,在当时的情况下,黛西·密勒女性意识的幻灭总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6.
菲茨杰拉德有美国“爵士时代”桂冠诗人和代言人的美誉,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成功塑造了黛西这一女性人物形象。从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理论出发,剖析黛西自私、寄生性的本我以及扭曲的自我,探索其超我的反抗与逐步消退,有利于拓展黛西形象研究的新视角,进而为受众打开感知黛西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7.
应用新批评派的细读法(closereading)来分析女主人公黛西,她在盖茨比心目中是“美国梦”的象征。文章将她与乔丹·贝克做相应的比较。  相似文献   

8.
夏古华  王馨 《文教资料》2012,(16):21-22
美国著名作家菲茨杰拉德在他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以独特的艺术技巧生动地再现了美国"爵士时代"的社会风貌,鲜活地塑造了女主人公黛西这一多维女性形象,她曾经是盖茨比的初恋情人和一生梦寐以求的恋人,现在是汤姆·布坎南的妻子。她是一个资产阶级富家小姐,是能体现美国"爵士时代"资产阶级贵族人生观、价值观极富代表性的人物。  相似文献   

9.
“她”在现代汉语中是第三人称代词,指女性或具有女性特征的事或物。这个“她”字,还有一段不寻常的来历呢。在我国古代汉语字典中是找不到“她”字的,古代文学作品中也没有这个字,那时第三人称不论男女一律用“他”来称呼。“五四”运动时期,随着白话文的兴起,加上翻译介绍外国文学作品的骤增,第三人称代词的使用  相似文献   

10.
2001年11月2说实话,我打心眼里讨厌她,为什么呢?你要跟她在一起,光凭她那张嘴,就会永远把你比下去。今天你穿红衣服来学校吧,她会说你这种红色太艳了,她家有一件粉红的挺好看;你下次若买回一件粉红的衣服来,她一定会笑你太俗了,而她的爸爸要给她带回一件米黄色的衣服来,那才新潮呢!她那张嘴巴呀,好似赶鸡的破竹杆儿,整天吵个不停。大家都非常讨厌她,叫她“乌鸦嘴”,偶尔也叫她“乌鸦”。  相似文献   

11.
近期,杭州一些小学生家长为了督促孩子学习,兴起了一股给孩子发放“学习工资”的新潮。一位名叫做“我亦深蓝”的家长网友,在当地网上论坛发帖称“为让孩子好好学习,我给她开干元工资”。这个关于“学习工资”的帖子,立即引发热议。  相似文献   

12.
我国新文化运动初期的著名作家、语文学家刘半农,1918年在《新青年》杂志上最先把“她”字作为女性第三人称的代词。鲁迅说:“‘她’和‘它’字是刘半农创造的”,“这是刘半半农打的一个大仗”。 周作人认为,“她”和“他”并用极好,但又怕印刷厂无“她”字之模,所以他主张用“杜撰的法子,在‘他’字下注一个‘女’来代替”。凡遇女性第三人称时,他一概写成“他女”。  相似文献   

13.
年轻漂亮率性前卫的女大学生,偶然间发现了“性家教”这个蕴含着无限商机的新潮职业,于是.她“离经叛道”不管不顾全心全意地投身其中,在世俗的亲情、爱情和友情的“围剿”中遍体鳞伤然而,为“信念”炫出青春魅力的她,却用另类的方式给我们阐释出了一种独特的人生意义。  相似文献   

14.
“她”,本是人称代词,是女性的第三人称。可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她”开始走红了,报纸、刊物、书藉,包括有些文件,不仅以“她”称女人,而且以“她”称党、称国、称政府、称民族,也有称长江、黄河、高山、海洋,称风景名胜、宏伟建筑等。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探讨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双性同体观”的成因。伍尔夫认识到性别身份是由社会造成的,是可以质疑和改变的,所以她认为女性写作应当致力于探索女性自身的生存体验,而不要用男性的价值标准来评判女性。她十分赞赏布鲁姆斯伯里集团所信奉的“双性同体”的性道德观,她希望在男性的自我实现和女性的自我毁灭之间谋得平衡。  相似文献   

16.
黑亮眼睛     
正漫步在街头,一个熟悉的身影闪过,高瘦的身段,新潮的发型,新潮的服装,挽着一个更“潮”的年轻女孩一副新潮的太阳镜,遮住了她的眼睛!我还是认出来,这是她!  相似文献   

17.
从宗璞“十七年”时期的小说中,可以看出女性意识的觉醒,作家开始以女性作为书写对象,书写女性获得解放后,开始从自我出发,自己选择道路,自己决定命运。但是,将“女性意识”放在“十七年”的历史语境下,“女性意识”就显得有些无力。本文拟探讨宗璞小说在“十七年”时期对女性意识的书写及其缺失。  相似文献   

18.
《当代职校生》2013,(7):42-42
如今,喜欢十字绣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一位在校的大专女生认准了这个大好商机,从这个时髦新潮的行当中猛赚了一笔。为创业先吃苦这位名叫刘小青的女孩是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的大三学生。做十字绣生意的人不在少数,在她的店铺旁就有好几家,可她却成功“突同”成了N0.1。  相似文献   

19.
玛丽生活在扼杀正常人性的殖民制度统治下的南非,狭隘的种族歧视意识妨碍着她对社会与自身的关系做出深刻的思考。蒙蔽的主体意识使她无力主宰自己的命运。“被动承受”是她性格的内核.“逃避退缩”是她隐匿的方式。她的人生悲剧其实正是挣扎于男性传统樊篱下女性自身的悲剧。  相似文献   

20.
雷佳 《文教资料》2012,(22):27-28
在对《了不起的盖茨比》这一作品的分析与评论中,很少有人对黛西这一女主角作专门的评论,从梦想幻灭这一角度去评论她的更少,本研究从梦想破灭这一角度对作品中的主要人物黛西进行评论,揭示黛西的梦想是什么,经历了什么样的过程,是怎样幻灭的,最后探究她的梦想破灭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