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3 毫秒
1.
用想象的"高位置"歌唱发声,能产生令人满意的头腔共鸣的音响效果。这个"高置"出现在咽壁顶端,小舌头后面鼻咽口上方的鼻咽腔。心里上"想"出一条"水平线"来,声音就在"水平线"以上振动。它是获得头腔共鸣音响最理想的地方。当声音贴着咽壁随着高音上升鼻咽腔里集中时,就会出现一个集中而又明亮的小共鸣点,在扩张的腔体里振动闪光。这种集中而有闪光的音色,吸引着演唱者的主注意力,使自己能清晰地看到共鸣"高位置"上出现的"表象"。  相似文献   

2.
年轻、优美、富于感染力的声音是进行声乐训练的目的.要达到这一目的,不仅需要歌者在歌唱中要有一个"自然放松"的状态,而且也需要歌者歌唱通道(各共鸣腔体)的通畅.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有在训练中将二者融会贯通、有机结合,才能获得富于生命力、感染力的声音和具有完整表现声乐作品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呼吸、音源是歌唱发声中最基本的两个要素,着重论述了两者的本质特点、相互关系及其内部规律,从而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直观化"歌唱呼吸与发声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4.
美声演唱中的声音的"松弛"与"紧张"历来都是美声演唱方法要讨论的问题。美声演唱中声音的"松弛"与"紧张"也是美声演唱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本篇文章,主要从三个大的方向来写演唱中的"松弛"与"紧张",第一方向是从声音的"松弛"方面来写,主要进行对声音松弛原因、声音松弛训练的讨论。第二大方面,是从"紧张"这一层面来描写,由于演唱中技巧运用的不够纯熟,所造成的声音各方面的不协调所造成的声带紧等,还有表演中歌曲不适合自己,咏叹调难度过大等造成的心理紧张或者舞台演唱表演中的身体僵硬,以及如何来解决这些"紧张"因素。最后一个方面,主要运用中国的一部歌剧来进行举例说明"松弛"与"紧张"如何在音乐作品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5.
声音是学术语篇的基本特征,是作者在学术界实现身份认可、交流的重要渠道.文章以Hyland的"voice"互动模型为基础,以学术语篇中声音构建的语言手段为切入点,分析了学术语篇中作者的声音和读者的声音内在的关系及功能.研究发现:作者的声音与读者的声音在语篇层面存在互动并相互制约,且以作者的声音为主导,进而形成学术语篇的论点.  相似文献   

6.
在歌唱发声中,要想使自己的声音获得更加园润的、充满激情和感染力的高位集中的金属般的共鸣效果,是不能单从模仿他人的声音中就能够达到的。它必须根据每一个人自身的生理、心理和个性素质等方面的特性,进行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并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从而形成各自具有不同特色的歌唱音质和音色来。要作到这一  相似文献   

7.
放松是掌握歌唱基础的前提,一切声音技巧、情感表达都建立在放松的基础上.一副僵硬的喉咙不可能唱出优美自然的声音.旨在分析歌唱中哪些部分应该是松弛的,哪些部分该是使劲的,应该如何做才能达到一个收放自如的歌唱状态.着重从歌唱腔体,歌唱肢体,歌唱心理因素等三方面来进行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8.
艾米莉·迪金森从小热爱歌唱,并训练有素.隐居以后,她以写诗作为歌唱的另一种形式,在诗歌中描绘和探讨声音,在声音中求索真和美.她歌唱一生,又痛苦一生.  相似文献   

9.
在歌唱训练中,歌唱者要想获得上下贯通的声音、优美动听的音色,就必须把各个共鸣腔体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地结合起来,并合理的调节共鸣的位置。本文从声区统一、音色和在实际中的运用三个方面,简明的阐述了共鸣在歌唱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声乐教学中应加强歌唱技术与艺术表现的结合的改革,正确的歌唱技术技巧是产生美好声音的前提,艺术表现是歌唱技术的唯一宗旨和最高目的.当我们掌握了歌唱的方法和歌唱技巧,就具备了产生"正确声音"的基础,但"正确声音"并不等于"完美的声音"或"美好的声音".正确的声音是将所有歌唱技术技巧准确运用的结果,可是要产生真正动人的美好声音那就需要将歌唱的技术技巧与艺术的表现结合起来,并为艺术表现服务.  相似文献   

11.
浅谈歌唱中“松”与“紧”的把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歌唱中“松”与“紧”的把握是歌唱整个过程的关键,在吐字、音色、呼吸、声带发音、演唱中的情绪以及心理素质等方面均存在“松”与“紧”的对比调节问题。本文着重从歌唱中的呼吸、咬字、音色调节、演唱情绪等方面做以探讨。  相似文献   

12.
“复义”是英美“新批评”的核心术语,复义现象不仅存在于文学语言之中,也存在于生活语言之中.《老子》“音声相和”就是一个复义语.“音声相和”的所指可从音乐实践中诸多“乐从和”的文化事象和言语应答的生活情景作多层次的阐释,由此对作为中国音乐美学重要命题的“音声相和”的丰富意蕴将有全面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乐以情为“本”,音乐作品之生命,首在于“情”,乐离“情”,则失其感人之力。乐以“形情”,决定其须“唱情”,惟“唱情”,才能体现乐以“形情”。“唱情”,就须得曲情,若缺少此感情体验,就须“移情”。音乐最擅长于表达感情,故亦最能“陶情”。文章想通过对“形情”、“唱情”、“移情”、“陶情”的阐释,论述中国古代“情”的音乐美学思想之高深,使其在新的理论层面上得以升华。  相似文献   

14.
陀思妥耶夫斯基每部小说描绘的都是多个具有充足价值的完整的“声音”,塑造的都是一个个互不融合的“他人”形象。正是这些声音、意识、形象的相互争辩和斗争,构成了陀氏艺术形式和艺术风格的基础。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他人”具有什么样的特征,“他人”何以具有这样的特点呢?本文试图从陀氏构形见解的角度来洞悉小说世界中的“他人”形象。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大司命>的解读,既订正了作品的唱法,又弄清了作品的具体内容,并对其艺术手法和其中的个人寄托做了谨慎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声乐演唱属于表现艺术范围,它主要由“声”与“情”的高度结合来体现人们对艺术的审美情感,即常说的“声情并茂”.声与情在艺术表现中相互依托,相辅相成,正所谓“情不真而声不美”,“声不美而情不真”.声乐演唱艺术中的声与情有着以下关系:(1)情孕意发,化情为势;(2)声中藏情,情中孕声;(3)声美意深,变化无穷.声乐演唱中必须处理好“声”与“情”在歌唱中的艺术表现力.  相似文献   

17.
关汉卿在散曲《不伏老》中有“分茶”一词。本文根据历代制茶、饮茶方法曾有多次显著变化这一点,认为“分茶”的内涵或形式也会随之而异,不能作“随意饮酒、小吃”解,而训解为“品茶”是比较稳妥的。  相似文献   

18.
合唱教学中的基本功训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四个方面对《合唱教学中基本功训练》进行解析:1.视唱能力的培养。着重训练学生的识谱能力,培养学生的节奏感、音准和音乐感。2.培养正确的呼吸和发声方法,掌握歌唱的技能技巧。3.加强正确的咬字、吐字的训练。通过正确的咬字、吐字与唱歌发声有机结合起来,以达到“字正腔圆”的目的,从而生动形象地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4.加强和声训练,要求学生做到能聆听自己的声音,也能兼听他人的声音和效果,调整自己的音准、音色和音量,使自己的声音和集体的音响一致。  相似文献   

19.
《破阵乐》、《破阵子》、《十拍子》在《教访记》中是三种各自独立的曲名,因曲谱失传,三者在音乐上的关联已难考述,通行的《破阵子》是从《破阵乐》中摘遍而来的说法似难成立,又考之词律,《破阵乐》是不能作《破阵子》的别名的,《十拍子》能否作《破阵子》的别名,目前也难定论。《破阵子》的词体、词情和气格,都“始”于并“正”于《云谣集》中的四阕敦煌词。  相似文献   

20.
歌唱中的“声情并茂”着重讲述演唱方法、演唱技巧与艺术表现恰到好处地揉合在一起 ,在注意演唱个性、风格的同时 ,力求使演唱能够达到唱表结合 ,表里如一 ,以声传情 ,情如其中的完美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